唐武德时编修《艺文类聚》同样充分借鉴了《华林遍略》的编撰方法。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序》中提及:“前辈缀集,各抒其意。《流别》、《文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巡检难一。爰诏撰其事且文,弃其浮杂,删其冗长,金箱玉印,比类相从,号曰《艺文类聚》……故事居其前,文列于后。”虽然欧阳询没有明言《华林遍略》对于《艺文类聚》的影响,但是其类事的体例无疑承袭了《皇览》和《华林遍略》,并在此基础上创成了“事文一体”的新体例。宋代是我国类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官修类书以《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最为著名。《华林遍略》、《修文殿御览》距那时遥远,但仍对后来编修的类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御览》编撰时,《华林遍略》已佚,故编修《太平御览》没能利用到《华林遍略》。但是,《华林遍略》对《太平御览》的影响,却通过《修文殿御览》等前代类书间接发挥着作用,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就指出:“(《太平御览》)以前代《修文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参详条次修纂……或言:‘国初古书多未亡,以《御览》所引书名故也,其实不然,特因前诸家类书之旧尔。以《三朝国史》考之,馆阁及禁中书总三万六千余卷,而《御览》所引书多不著录,盖可见矣。’”3刘叶秋《类书常谈》也记:“宋初《皇览》早亡,《遍略》跡佚,惟《御览》犹存,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实际又是在北齐这部类书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处《御览》指的就是《修文殿御览》。《太平御览》的编撰是以《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为蓝本而成的。而此三书,恰恰是受《华林遍略》影响最深的三大类书,正如胡道静所言:“《遍略》义例,重事不重文,与《修文殿御览》、《太平御览》体制相同。编《太平御览》时,《遍略》已不存,不能用其书,然可通过《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所取自《遍略》者而存之。”由此可知,通过《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这些取法于《华林遍略》的古代类书,《华林遍略》对《太平御览》的分类思想、取材、体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册府元龟》也因参考《修文殿御览》而间接受到《华林遍略》的影响。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册府元龟》一千卷。景德二年,命资政殿学士王钦若、知制诰杨亿修历代君臣事迹,八年而成……惟取《战国策》、《国语》、《韩诗外传》、《吕氏春秋》、《管》、《晏》、《韩子》、《孟子》、《淮南子》及《修文殿御览》。”。《华林遍略》成书后,流传很广,从当时非常出名的祖珽盗卖《华林遍略》一事中便可想该书的受欢迎程度,《北齐书·祖珽传》云:“(祖珽)后为秘书丞,领舍人,事文襄。州客至,请卖《华林遍略》。文襄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曰:‘不须也。’珽以《遍略》数帙质钱樗蒲,文襄杖之四十。”。文襄即北齐文襄帝高澄,时任领中书监,其时为东魏兴和二年,距离梁编成《华林遍略》不足二十年,商人已将此书贩运北上,高澄集多人之力一日一夜抄录副本,祖珽窃其中数帙亦能卖出,可见该书在士林中极为抢手。北齐不止有一部《华林遍略》,祖珽之行为也不止这一次。到文宣帝高洋时,祖珽“又盗官《遍略》—部。事发,文宣付从事中郎王士雅推检”。姑且不论祖珽人品,能够一而再的盗卖《华林遍略》,可想而知此书在当时受欢迎程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