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看清自己,需要静心;好的人生,需要静养。
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
静能寡欲,欲寡则福至
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谁能让浑浊的水变清澈?唯有静下来,才能让它澄明。
而一个人,内心浑浊,心浮气躁,往往源于贪求什么。
唐玄宗李隆基,前半生是一代明君。
他治下的开元盛世,成为了大唐王朝的顶峰。
人过中年,他变得荒淫无度,宠幸奸佞。
他贪恋女色,再也看不见人间疾苦,满眼尽是纸醉金迷。
结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的大唐,转眼变成了一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象。
古人说:“欲令智迷,利令智昏。”
人心本是一池春水,切忌不要被利欲搅浑。
庄子也说:“至人之用心若镜,故能胜物而不伤。”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寿。所以,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重要方术之一,凡是学道求仙的人必须懂得医药,医药成为有知识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课。道教徒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死。《抱朴子?对俗篇》说:“知上药之延命,故服其药以求仙。”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才用来治病。上药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药,葛洪说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云:“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还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这种金丹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许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诗上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历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诸帝,如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药中毒死的。①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冲等炼金石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临死时给他的儿子齐王李璟说:“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自宋以后炼外丹服食术求仙之风才日渐衰微。隋唐以前由于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药,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死的“上药”,这种“上药”事实上是没有的,上药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寻可以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中、下药。为了服食,必须懂得医药,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葛洪(-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陶弘景(-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如上所述,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混乱。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隋唐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年)。他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精于医药。著《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唯有心如止水,像镜子一样,才能映照一切外物,而不被外物所伤。
心烦意乱可以用静气平复,意乱神迷可以用静心化解。
心静的人,最聪明;心静的人,最有福。
静能养心,心静则慧生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太忙的人,心也会盲,像巨浪里的一叶扁舟,辨不清方向。
唯有放慢节奏,静下心来,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陶渊明是东晋大将陶侃之孙,他也曾想继承祖父遗志荡平天下。
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可惜时不我与,老天没有实现他的志向。
直到他做彭泽县令,再也忍受不了官场上的奴颜婢膝。
在任八十天,便辞官归隐。
当他静下心来,才懂得人生不只有达则兼济天下一条路,穷则独善其身,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历史从不缺能征善战的将领,但文坛永远需这位“田园诗”的祖师。
有一种修行,叫:“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人在静中,心在定中,智慧才能熄灭烦恼。
有一种境界,叫:“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从心,宁静处世,人生才能走得远长。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心若躁,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
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是出世的涵养,也是入世的修行。
来源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精彩五种修“偏”的状态,时刻警惕
不该遗忘的“千古第一人”
玄奘法师圆寂纪念日
《金刚经》:当你累了就默念这三句话,不论什么事,都会改变!
尊重,永远都是相互的
缘分是个任务:任务完了,就该分开了
《大悲咒》84句说的是什么?
虚伪的修行人,有这四个特征!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降服自心,就是整个修心的内容
病因对照表:什么性格得什么病
那些容易被会错意的佛教词语,需要被“正名”
如何解脱内心的烦恼?
可知生病也是一场修行?
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它的道理
佛弟子最容易“错上加错”的8件事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
学佛路上的11种盲修瞎炼
学佛不受益的15种原因
战胜天魔波旬之五力
慈悲是一种巨大的能量
如何对治六种根本烦恼
修心智慧句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把佛友当成朋友,是很可惜的
《金刚经》教我们做什么?
《金刚经》揭秘了八大生命真相
世人只知寻师难,有几人知,师觅高徒更难
《心经》:一切心魔,都源自于“放不下”
唐僧扫塔从下往上扫,竟蕴含了如此高的智慧
妙莲老和尚:“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跟《金刚经》学心态
修行的九大难关,你能闯过几重?
虚云老和尚:整日忙忙碌碌如何修行?
不可不读的佛经:《金刚经》
《金刚经》里的这四句话,让人如大梦初醒!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二]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一]
《华严经》: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梦参长老:等你把这段魔障过去
什么是护法、义工
《法华经》中经典的七个比喻
[附编]各种偈文附录(完结篇)
《中阴闻教得度》完整版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三十个问题
擦亮眼睛,别被“佛油子”带歪了!
虚云老和尚:《楞严经》是随身善知识
我们缺乏的不是佛法知识,而是身体力行
佛门里的规矩,居士必知!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的总骨
《金刚经》的三个字,道尽你的一生
《金刚经》是解决“心”的问题!
读《金刚经》让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金刚经》的秘密
《金刚经》的重点,要特别注意!
《金刚经》的“不可说”:道尽你的一生!
陈道明:“生性凉薄”的人,最值得深交
金刚经:让你在浮躁的年代里,持一颗沉静的心
时间,比眼睛更会看人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