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在南朝诗坛中鲍照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

本文系作者刘恩运说段子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鲍照的五言乐府诗在思想内容上也相当深刻。《代东武吟》《代放歌行》《代结客少年场行》《代贫贱苦愁行》等都是五言乐府中的名作这些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和凄苦情绪,或揭露门阀士族制度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或反映统治者奢侈豪华的荒淫生活,或抒发贫贱者的沉沦之悲,较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那一时代的社会风貌。在骨力风神日流于弱的南朝诗坛,鲍照能够这样全面而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这是最少见的。

代结客少年场行绘图

在鲍照的五言乐府诗中,最值得重视的还是他的那些反映边塞战争、征士戍卒生活的边塞诗。这些诗歌抒发了战士立志报国的豪迈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渡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咸阳

全诗通过对战争气氛紧张的渲染和环境艰苦的描绘,表现了国难当头、战士哲死报国的忠勇气概。格调雄壮高昂,场面描写开阔宏放,言华丽劲,风格苍老雄健,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鲍照的边塞诗还反映了守边将的种种苦况、不幸遭遇和报国无门的痛苦。如《代苦热行》通过“日月有恒昏,雨露未尝晞。丹蛇逾百尺,玄蜂盈十围。含沙射流影,吹蛊病行晖。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描绘,表现了士兵“生躯蹈死地”的不幸遭遇和生活环境的艰难。《代东武吟》则借一个老兵“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的悲惨遭遇,揭露了统治者的刻薄少恩,同时也抒发了报国无门的痛苦。

鲍照雕像

鲍照的边塞诗境界开阔,鲜明生动,情感厚重,风格豪迈,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因此有人评价说鲍照作“边塞诗,用十二分力量,是唐人所祖”(钱仲联《鲍参军集注》王壬秋语)鲍照的五言诗也不乏思想深刻之作。如《古》其六《束薪幽篁里》就是一首反映统治者对劳动者残酷剥削的诗篇。再如《幽并重骑射》过对幽并少年武艺精超、气势豪迈的歌颂,表现了忠勇无畏、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与其边塞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鲍照还有许多清新自然、辞华而不弱的写景诗和抒情诗,如《赠傅都曹别》等都很有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如《采菱歌》中的一首:“要艳双屿里,望美两洲间。袅袅风出浦,容容日向山。”

日向山

语言清丽,写景清新,既有民歌的风味,又不乏文人的气质,对后世绝句有深远影响,反映了南朝文人对南朝民歌的学习和借鉴。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刘宋诗人中可谓最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鲍照诗感情奔放,气势遒劲,夸张大胆想象丰富,善于浓烈气氛的渲染,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特色。诗人一生深受压抑,甚感世路艰难。压力愈大,反抗力愈强,不平之气一旦喷发,就会像火山爆发一样奔涌不止。他的代表作《拟行路难》18首最能体现鲍诗的这一创作倾向。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他的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是基本符合实际的。

萧子显绘图

鲍照诗的想象夸张也是很突出的。写苦热,则有“身热头且痛,鸟坠魂来归。汤泉发云潭,焦烟起石圻”(《代苦热行》);写忧愁易老,则有“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拟行路难》其十三),无不生动形象,给人以艺术感染;其次,鲍照诗歌语言自有特色。他注重锤炼字句,造语新奇峻健而不失华赡,尤其是他的一些山水诗句,同谢灵运诗一样既有华丽的辞采美,又有动人的韵律美,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如“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等等。

白鸥

杜甫说“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是为确论;最后,鲍照对诗歌形式尤其是七言诗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鲍照以前虽有七言诗的创作,但影响不大,而且这些诗多是逐句用韵,韵密调促,没有什么变化。鲍照是我国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诗人。他的七言诗今存有近二十首,杂言乐府也多以七言句式为主。这些诗歌不但思想性强,而且形式灵活。他的七言诗多用隔句用韵,并且用不断换韵的方法来组织篇章,韵律转换自如,具有抑扬顿挫之美。鲍照的七言乐府诗大大推动了七言诗体的发展,为唐代七言歌行体的兴盛铺平了道路。

参考资料

·《春日忆李白》

·《代苦热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