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河南省孟津县向阳大队的社员准备将一座“荒废”的古墓改建成“蓄水池”!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百姓们可当了真!
更为惊悚的是,后期证明这座古墓主人的名字,居然叫“夜叉”!这下“惹祸”了吧…
01古墓要建蓄水池
听到村民要毁墓,洛阳博物馆专家赶到现场制止:这可是一座距今多年的古墓啊!
考古专家们在现场勘测了这座拥有夯土圆丘封土的古墓,冢体下半部已被削成陡立状,每场雨后,都有坍塌发生,墓冢日渐缩小,现在的封土直径和高各约10米。
古墓的上半部分为穹窿顶,地下部分为正方形,南北长7.5米,东西宽7米,高约9.5米。墓室东、西各有一假耳室,门外的斜坡墓道长30米,宽3米。
老百姓们也挺有理,他们认为村子边上的这处大封土堆,虽说确实有些年头是座古墓不假!可是,这里面早就被盗墓贼搜刮了无数遍了,啥也没有了……
原来,这座古墓在解放前就已经被盗掘,墓内空空如也,随葬品早就一件不剩……
按照村民们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废弃的大坑”,用来建成蓄水池刚刚好!
这座古墓果真如村民们说的那样已经“一无是处”了吗?考古队员们决定下到墓室中仔细查看一番。
墓室由于盗洞暴露在外,长期渗水等因素,已经一大半都泡在水里面。但是,墓壁、甬道等地方还算可以依稀看到有彩绘迹象。
02中国最早星象图
就在这时,考古专家们不经意地一抬头,却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叹……
只见墓室穹窿顶之上,赫然出现了一幅绘满星宿的“星象图”!壁画用笔自然,色彩艳丽,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银河纵贯南北,河中涂有浅蓝色波浪,以象征“天河”,波纹呈淡蓝色,清晰细致!
整个星象彩图面积约52.5平方米,绘制星辰余颗,亮星之间附有连线,绝大多数星宿名称可以辨识。
根据专门研究星象学的专家鉴定,这幅“星象图”描绘的应该是正月的晚上或七月凌晨前的天空,图中可以准确辨识北斗、轩辕、北河、南河等星宿。
不过,由于墓室被盗墓贼搬空,就连棺椁和墓主尸骨也荡然无存。因此,墓主是谁、墓葬的断代还是比较困难的……
03墓主是谁
谁知,这一天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让一个空空如也的墓葬可以准确无误地找到它的主人!
这天,考古队员们在墓室里发现了几块碎石,依稀可见一些花纹图案,但是却拼不成完整的东西……
正在这时,其中一个考古专家盯着这些碎石花纹看了好久,却突然灵光一闪——他终于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哪里看到过这些花纹……
原来,就在开封市博物馆内保存有一合墓志,其盖子有破损。而墓志盖上的花纹和这一次孟津县这座古墓中的几块残石几乎一模一样!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大家将破碎的石块带回开封市博物馆。经过拼接,居然严丝合缝!
而开封市博物馆的这合墓志可是有名有姓的,它的主人是一位北魏时期的皇亲国戚——道武帝拓跋珪五世孙元乂(yì)。
元乂(yì),在《魏书》《北史》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元乂出身显贵,后来娶了胡太后的妹妹而备受恩宠,权倾朝野。
不过,元乂也是北魏后期政治腐败、天下大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公元年秋,元乂因为犯上作乱被处死,不过因为他是太后的妹夫,因此被网开一面,准许风光大葬……
如此一来,这座差点被村民们挖了修建蓄水池的大墓,便是这位北魏权臣之墓了!
虽然元乂墓在一千多年的岁月中,早已经被破坏得体无完肤,但是墓顶的那幅“星象图”却被完整保存了下来!这,也是这次考古发掘最大的收获!
因为,根据后来的考古认定,元乂墓中的“星象图”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幅度最大、星座最多、标位最准的一幅!
它比已发现的五代时期的《敦煌星图》(年)早年,比北宋时期的《新仪象法要星图》(年)早年,比著名的南宋时期的《苏州石刻天文图》(年)早年!
以此图成画的时间计算,我们先祖研究星象学要比欧洲早年,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星象学的一份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最后,还有个小彩蛋,这位生前算不得一个好人的墓主元乂,字伯隽,小字夜叉,河南洛阳人,鲜卑族……
唉,能小字叫“夜叉”的,想来也不是什么善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