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汉重臣,平生报何曾。朱家不德人传美,殊愧张苍父事陵。————徐钧
自从夏禹建立了家天下之后,王权王位就开始了在一家一姓中流传。最开始的时候只要是在宗族中进行流传就可以了,例如商朝就实行的“父亡子继,兄终弟及”。
而随着王权在一家一姓中流传的时间越来越长,关系的亲疏也就出来了,帝王们都希望能够继承自己王位的是自己的血脉,所以到了周朝就开始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
从周朝开始,除非是哪位帝王绝嗣了,否则继位的必定就是他的儿子继承王位。而随着这种继承制度的形成,帝王去世过早而留下的继承人年幼的问题就随之而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托孤制度。
可惜,托孤制度也并不是万能的,它无法解决继承人因年幼而暂时不能自理政务的这个问题,只能靠着托孤大臣处理。
让托孤大臣处理政务,这就意味着王权暂时是需要被交出去一部分的。权利这种东西,交出去容易,收回来却是很困难的。
在辅政的过程中,有些大臣会尽心职守,尽力辅佐,堪称道德之典范;有些大臣会霸权一生,直到快死才还政与帝王;有些大臣想霸权一生,却无法做到;有些大臣想着的确是篡位,改朝换代;更惨的是,在历史上曾发生了一起儿戏般的托孤,托孤大臣联手将新王毒害了。
所以,进行托孤的时候,帝王就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你托付的大臣在你死后会怎么做。这就是一场关于忠诚的豪赌,谁赢谁输无人可知。
国士无双,尽职尽责
托孤中最早的一位就是周公旦了,周公辅成王这件事一直影响着后世。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胞兄弟。如果是按照商朝时期的继承制度的话,他是拥有对王位的继承权的,可惜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武王在平定殷商之后就早早地去世了,留下了年幼的王子成,而周公旦则被任命为辅政大臣。
周公尽心尽责,将刚刚结束战乱的国家迅速的稳定了下来,颁布的一系列措施为周朝的八百年天下打下了基础。
等到成王长大了之后,周公旦迅速的还政于王,自己回到了封地去居住。
周公旦摄政6年,代行皇权,可是他却并没有为之心动,而是在成王长大之后迅速还政,甚至因为怕还政后成王心里留有芥蒂而回到番地。
周公旦的这些行为堪称托孤之典范,历史上最完美的托孤,莫过于此。
最有名的一次托孤当属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了。
诸葛亮为了蜀汉江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次北伐,可惜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没能成功。
诸葛亮虽然没能为蜀汉江山成功续命,但他兢兢业业地为蜀汉,为刘禅的各种行为,却为后世各代所推崇。
周公旦辅成王与诸葛亮辅佐刘禅都是托孤中道德的典范,一个功成身退,一个尽职尽责,称得上一句国士无双了。
霸权,反目
成王长大了就立马交还权利,周公旦不重权的行为值得称赞。
但这种毕竟稀少,更多的还是在君王长大后依然霸占着权力不忍交出,而这也就导致了新君与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双方反目成仇。
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秦始皇和吕不韦了。
秦始皇的父亲秦昭襄王赢子楚继位三年就去世了,留下了仅十三岁的嬴政。没办法,只能任命相邦吕不韦为辅政大臣,辅佐嬴政直至亲政。
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后,吕不韦就一直霸占着权力,不肯还政。
直到始皇八年,嬴政二十一岁的时候才在宗室和其他大臣的逼迫下无奈准备还政。但是吕不韦依然不舍权利的离去,竟准备发动政变,继续霸占权利,可惜他没有成功。
而之后嬴政将他流放巴蜀,他也死在了去巴蜀的路上。
辅政大臣的霸权行为触怒新君,这种事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吕不韦霸权只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而且秦王对吕不韦的处罚也只是将他流放,更加残酷的后代还有更多。
如张居正因为霸权死后被抄家,鳌拜因为霸权死后被抄家等等等等。为了权利,王与相能反目,兄弟能反目,夫妻能反目。权利能让人入迷,能让人迷醉,但权利也是能招来杀生之祸的。
新君的危机
如果说上面的那些要不就是讲王相和睦的,要不就是皇帝最后斗争胜利的。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那些被欺凌的新君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是一句我们熟知的歇后语,而它也是由一个托孤而发展而来的。
曹丕托孤司马懿辅佐曹睿,而曹睿也过早逝去。又再次托孤司马懿辅佐曹芳,也就是这两次托孤,使得司马懿尽得曹魏权力。
之后曹魏皇帝尽皆成为了司马家族的傀儡,直至司马炎取而代之,曹魏江山就此覆灭。托孤把江山托没了的,也并不是只有曹魏这一家。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大分裂时期,那是一个只要你拉起兵马就可以称王的时代,完全没有忠诚道义可言。
五代中的最后一个朝代是郭威建立的后周,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君主。
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在讨伐燕云十六州的时候因病去世,将家小与权力托付给了赵匡胤,却没想到赵匡胤后面一袭陈桥兵变,来了个“黄袍加身”,直接窜了后周的江山。
司马懿和赵匡胤这两个辅佐大臣篡了皇位,但好歹是给先帝留下了血脉了,没有去屠杀先帝的子嗣。
而下面这一帮子辅政大臣虽未篡位,却一言决定了幼帝的生死,将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丢弃的一干二净了。
南北朝时期的宋武帝刘裕一生征战,立下无数战功,等到了年纪比较大的时候当上了皇帝,可惜皇位没坐两年就去世了。
而当时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太子了,于是就把太子托付给自己最看重的四个大臣。同时为防止一家独大,他把四人都任命为辅政大臣。
这四人分别是: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
这四人都曾受过刘裕的恩惠,对他很是忠心。刘裕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辅佐太子,等太子大了再接回权力。
可惜事与愿违,太子最后竟被他选定的辅政大臣联手给杀害了,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一个讽刺。
太子刚即位时,因年纪幼小,就比较贪玩。四位辅政大臣也是屡次劝诫,可太子却不听。
而这个时候朝局又是比较混乱的,于是四位辅政大臣一商量就准备废弃太子的皇位,另立新君。
本来做到这里就已经差不多了,可是四位辅政大臣却因为担心日后太子会作乱想重掌皇位,于是便斩草除根,直接将太子杀掉了。
对此,我只能说这四位辅政大臣将刘裕对他们的信任一点也不放心上啊。太子贪玩不理朝政,废弃了便废弃了。
可是为什么要因为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事,而将他杀害呢。这种对待恩人之子的行为,必将受到唾弃。
而这种儿戏般的托孤,也使得刘裕的托孤事件成为了历史上最失败的一次托孤。
总结
托孤这种行为,不光在皇室里有,在民间也有。
将要远行,将家业托付给朋友,可是等你回来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你家会是什么样子了。
因为人性是贪婪的,得到过的东西有多少人舍得再失去它呢?所以古人格外推崇诚信,季布就是因为一诺千金而名传天下。
可惜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拥有如同季布一般高尚的品格。所以当帝王在托孤时,普通人在时,谁又不是在做一次豪赌呢?
参考文献:《史记》《周书》《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