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宣传封面其中服饰方面,即使网上愤青也一改往日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形,基本破天荒地达成一致,那就是两宋时期。服饰-两宋就拿剧中的冠冕来说,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在朝会时的穿戴,皆如长方形直升机螺旋桨,好似双翅延伸出去一般,个中区别只是在于皇帝更长,百官更短,与其他朝代相比,独树一帜。同时根据史料记载:两宋皇帝冠冕上的双翅,长一尺二寸,拿现代的计量单位换算,约等于四十厘米,而现代学生常用的学习工具之一-直尺约在20厘米左右,也就是说宋朝皇帝所戴冠冕上的双翅,几乎等于两把学生直尺的长度。之所以与其他朝代差距较大,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发现官员在上朝时常交头接耳,于是就“开创性”的在官员帽子上加上长长的“双翅”,这样大臣们在上朝时相互之间就形成了接近一米的距离,交头接耳也就比较困难了,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拿历史上的流传下来的两宋人物画像和剧中人物剧照进行对比佐证。图2
宋徽宗画像和剧中皇帝剧照对比除此之外,两宋官员为了方便,私下里也会戴一些更加简单的帽子,比如剧中就出现了没有双翅的幞头。图3
中书令的便帽在服饰颜色上,相信咱们大多数吃瓜群众也看出来了-尊红尚紫。卢尚书和皇上就是最好的例子。图4
身着紫袍的卢尚书所以剧中服饰背景基本是可以确定的,贯穿两宋三百年。而国姓,储君萧定权、国君萧鉴都充分地说明了国姓为萧,这和南北朝时期的齐梁二朝不谋而合。根据网上呼声,国姓方面,南齐更胜一筹。国姓-南齐历史上的萧齐,仅立国二十三年。为齐高帝萧道成所建,其在位四年就赫然崩逝,之后其长子萧赜登基,是为齐武帝,在位时期开创了南北朝为数不多的治世-永明之治,使得萧齐立国的前十多年国力强盛,与北魏呈鼎足之势,这与剧中的皇帝不谋而合。虽然剧中的皇帝表面看起来偏宠齐王,但自古上位者以天下为敌,没有人是绵羊,而且他还多次提醒太子,深谋远略,确实有明君之姿。奈何剧里剧外,皆是太子早死,无论是历史上的南齐太子萧长懋,还是剧中的萧定权,史书剧情都已言明。图5
剧中为家国献出生命的太子萧定权而除开国姓和服饰,官制和他们的时代背景也不尽相同,我们从剧中就可以看出来。此剧一开始就是漫天大雪,搭配庄重沉郁的宫廷建筑,似乎昭示大事发生。确实,开剧就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谋对决:太子梦见三年之前母后死时却无能为力的往事,而太子太傅卢尚书率领百官为太子争名分,中书令李柏舟为齐王女婿出谋划策,并与太子集团争锋相对,当中还夹杂被贬的川蜀路茶马监察御史陆英与其女寄情于山水的怡然自得。找到其中关于官制的三个关键词中书令、卢尚书、茶马监察御史就很容易提炼出剧中官制的时代背景了。同时出现中书令和尚书,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历史时期吻合,就是隋唐的五省六部制和三省六部制,而且监察御史一职也始设于隋唐。官制-隋唐源于隋文帝统一南北后,为滚固政权,打击士族,军制上延续府兵制、取士上开科举、律法上颁布《开皇律》,政治上实行五省六部制,均取得了卓越成效,开创了开皇之治。使得大乱之后,国家再次大治,人口户籍在这一时期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的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鼎盛王朝之一,继续在隋朝的政治基础上优化到三省六部,包括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和吏、礼、兵、工、刑、户等六部。其中中书省之长官为中书令,属宰相职。剧中李柏舟,人称中书令的同时也常被称为宰相即是如此。而对这一制度,《隋书.帝纪卷一》和《新唐书》均有所载:(隋开皇元年)易周氏官仪,依汉、魏之旧。以柱国、相国司马、渤海郡公高颎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相国司录、沁源县公虞庆则为内史监兼吏部尚书,相国内郎、咸安县男李德林为内史令,上开府、汉安县公韦世康为礼部尚书,上开府、义宁县公元晖为都官尚书,开府、民部尚书、昌国县公元岩为兵部尚书,上仪同、司宗长孙毗为工部尚书,上仪同、司会杨尚希为度支尚书,上柱国、雍州牧、邗国公杨惠为左卫大将军。(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任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根据以上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出:卢尚书即使为六部里最大的吏部尚书,作为天官也还是比李柏舟这个中书令略逊一筹。更何况封建社会,圣眷尤其重要,卢尚书作为清流,不懂媚上,犯颜直谏(毕竟自古帝王很难都如李世民一般,善于纳谏),圣眷也很难与李柏舟相比。这无疑导致齐王太子实力此消彼长,因此这也是齐王得以抗衡储君的重要原因。图6
两位百官之首为各自的贤婿和爱徒争最后一点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就是宗藩背景。剧中萧定棠是庶长子,爵位齐王,卢尚书也不止一次向皇帝进言,早日就藩,因此结合历史,亲王就藩表现最突出的朝代,唯汉与明,虽然两晋和南朝部分朝代也有,但并不显著。宗藩-汉明汉明立国之初就大封诸王,西汉早期诸侯王不仅包含同姓,甚至还有异姓。比如作为楚王、齐王的韩信,以及文景时期的七国,皆是如此。而且大多在封地享有募兵,铸币、赋税等特权,这也导致汉初的七国之乱和明初的靖难之役,虽然汉朝后期行推恩令,明朝后期限制藩王特权,但是隐患一直存在。剧中的萧定棠同理,就藩也难不对皇位产生觊觎。所以这也就和汉明两朝的宗藩制度不谋而合。图7
与剧中齐王封爵异曲同工的明初分封当然这些之外,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反转与权谋。从圣眷来看,因为太子和卢尚书的关系,表面看更宠于齐王;从实力上来说,太子为储君,加之有卢尚书的帮助和筹谋,虽然被齐王和百官之首的中书令压一头,好在太子舅家为军镇也不得不让齐王投鼠忌器;而单独从太子和齐王自身的权谋水平来看,二者差距不大,只是齐王行事为达目的,略微无所不用其极,所幸自古有一个定律-邪不胜正,何况皇帝也不是绵羊,自古上位者孤家寡人,与天下为敌,这些都在其眼里。所以全剧不光服饰、国姓、官制、宗藩从汉到明,贯穿千年,皆有其时代背景和特殊意义。权谋更是和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一样,尔虞我诈,伴君如伴虎!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如有错误希望大家及时指出,版权为历史如明镜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参考文献:《隋书·帝纪卷一》《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