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人们对这种昆虫从恐惧转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伴随认知水平的进步,人们对自然界蜂毒之害的恐惧感逐渐开始转移,更多的是用以表达厌恶之情,例如汉代以后,出现了“人害甚于蜂毒”的言论,单纯书写毒蜂自然特性的习惯发生了改变,侧重以蜂来喻示人心的险恶。《韩诗外传》载:“彼反顾其上,如情毒蜂蛋。”历史上,表现“人害甚于蜂毒”的著名故事是“伯奇摄蜂”,在这一出典型的道德悲剧中,伯齐后母的恶毒之心远甚于蜂毒。《抱朴子外篇·嘉遁》曰:“故江充疏贱,非亲于元储,后母假继,非密于伯奇:而掘梗之诬,灭父子之恩:袖蜂之证,破天性之爱。”《抱朴子外篇·君道》曰:“偏爱,则虑袖蜂之谤巧,飞燕之专宠。《晋书》载憨怀太子因贾后多年来的蓄意陷构最终被废身死,曰:“摄蜂构隙,归昨生灾。”这是对后宫干政的痛恨,也是对皇室内部勾心斗角一针见血的指斥。陆机《君子行》中也有“摄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的诗句,据典表达亲眼所见的也未必是事实,更何况是复杂的社会现状,用以体现“君子防未然”的态度。魏晋之后,单纯书写自然界毒蜂的情况儿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控诉人心险恶的书写方式,写蜂毒之害的基本上都在写人心之毒。《全齐文·移虏淮阳太守文》载:“元帅逞枭莺之心,锐卒畜蜂歪之毒。蝇飞藩棘,蚁附池膛。”就是指斥当时扰乱统治的乱军。《南齐书》载帝诏萧景先出战剿灭入侵的蛮虏之兵,曰:“蜂歪有毒,宜时剿荡。”《南齐书》载王融上疏应对是否给虏使所求之书一事时说:“夫虏人面兽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经,亏违地义。”将虏人的危害等同凶猛的狼和有毒的蜂。《陈书》载到仲举和韩子高结党营私,曰:“韩子高董尔细微,握自卑末,入参禁卫,委以腹心。蜂歪有毒,敢行反噬。”因此高宗下诏将其赐死。温子升《印山寺碑》中记载乱世之象:“永安之末,时各异谋,蜂歪有毒,纠狼反噬,载弩临城,抽戈犯畔,世道交丧,海水群飞。”可见,从先秦到南北朝,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蜂毒之害的文学书写逐渐减少,而对人心之“毒”的刻画则与日俱增。也许是因为曾受到过蜂类的攻击,先民们对蜂望而生畏。《老子·道德经》中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蛋也蛇不蟹,攫鸟猛兽不搏。”“蜂蛋也蛇”指的就是“毒虫之物”,老子把蜂当成非常毒的事物,他认为君王才真正能够体道行德而无私无欲,其柔弱冲和,无欲无为,能把“德”蕴涵在自己的身心,有如初生的婴儿一般,因此各种毒虫,都不会行毒而伤害他。他也不会去主动伤害毒虫,所以不会招致毒虫的伤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