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最难戴的就是绿帽子,难看难听难摘下。但有一个人却“主动”给自己“加冕”绿帽子,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竟然还是个皇帝。
海西公司马奕(年-年),东晋第七位皇帝(年3月31日-年1月6日),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的皇帝。
《宋书志第二十一五行二》:“晋海西公生皇子,百姓歌云:「凤凰生一雏,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马驹,今定成龙子。」其歌甚美,其旨甚微。海西公不男,使左右向龙与内侍接,生子以为己子。”意为晋海西公生皇子,百姓唱道:“凤凰生一雏,天下人人喜。本说是马驹,今正成龙子。”歌词很美,但含意微妙。海西公不能行房事,于是他命自己的侍臣向龙与妃嫔交媾,生下孩子就当作自己的儿子。
无独有偶,同一处之前还有另外一条:“晋海西公太和中,民歌曰:「青青御路杨,白马紫游缰。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浆。」白者金行;马者国族;紫为夺正之色,明以紫间硃也。海西公寻废,三子非海西子,并死,缢以马缰死之。明日,南方献甘露。”意为晋海西公太和年间,民间歌谣说:“青青大路杨,白马紫游缰。你不是皇太子,哪能得到甘露浆。”晋五行属金,而白色代表金;马是国姓;紫是侵犯正色的颜色,歌词说是用紫色间杂红色。海西公不久就被废黜,海西公的三个皇子并不是他自己的儿子,一同被杀死,是用马缰绳缢死的。他们死的第二天,南方贡献甘露。
事有再三,太和六年(年)己酉,司马奕被废时,崇德太后褚蒜子令曰:"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籓。诬罔祖宗,颂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也说司马奕是前皇帝的同母弟弟,所以让他入继皇位。没有料到他不建立德行,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昏昧悖乱,违犯礼法。生了这三个孽障,不知道是谁的儿子。人伦之道丧失,丑恶的名声远扬。司马奕既不能谨守社稷,敬承宗庙,又极为昏乱悖孽,却想立太子封藩王。欺骗祖宗,动摇皇室基业,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废黜司马奕为东海王。
官方声明加民间歌谣都说司马奕“不行”,儿子是把自己的妃嫔送给男宠借种生出来的,那这绿帽子就算戴稳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东晋本来就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拥戴和妥协才建立起来的,当时的王、桓、谢三大家族都有问鼎最高权力的实力,所以东晋的皇权非常暗弱。司马奕能被废,说明皇帝的威权并不在他手里;褚太后也不是垂帘听政,朝政掌握在桓温手里。
图片源于网络《晋书·卷八·帝纪第八》:“初,桓温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时望。及枋头之败,威名顿挫,逐潜谋废立,以长威权。然惮帝守道,恐招时议。以宫阐重閟,床笫易诬,乃言帝为阉,遂行废辱。”当初,桓温有夺取帝位的野心,打算先在河朔立功,以得到世人的瞩目和声望。到了枋头失败后,威名顿时受损,就秘密地策划废旧帝立新帝,以此来增加威势权力。但是又害怕皇帝恪守正道,担心这么做会招来议论。因为宫闱深闺之中事关隐秘,床笫间的事情容易诬蔑,就放出话说皇帝是没有性能力的人,于是进行了废黜。此外,《晋书·卷八·帝纪第八》在海西公司马奕被废之前说的更明确具体:“丁未,诣阙,因图废立,诬帝在籓夙有痿疾,嬖人相龙、计好、硃灵宝等参侍内寝,而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长欲封树,时人惑之,温因讽太后以伊霍之举。”意为十一月癸卯,桓温从广陵到白石屯驻。丁未日,赴京城,谋划废黜当今皇帝,另立新皇帝,诬蔑说皇帝在封国时早就有阳痿的疾病,他宠爱的人相龙、计好、朱灵实等都参与了他的内室之事,使得他的两位美人田氏、孟氏生了三个儿子,想受到分封立位,当时人们都很疑惑,桓温于是用伊尹、霍光的事迹委婉地劝说太后。
由此可见,司马奕“痿疾”纯属诬蔑,当时就引起了人们的疑惑。那《宋书志第二十一五行二》为何还言之凿凿地两次说他“不男”呢?《宋书》八志三十卷,是后来南朝齐梁之际续成的。当时离东晋已远,再加上民间歌谣的流言蜚语,对司马奕被废的内情没有详细考究,直接以东晋废黜司马奕的官方声明为准,一错再错。一百多年后,经过历史的沉淀,唐太宗设馆修史,参见十八家晋史,重新编写《晋书》时就为海西公司马奕翻案,治好了他“痿疾”“不男”的难(男)题,摘下了他的绿帽子。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也为他喊冤:"帝奕未有失德,温诬其过而废之。"要知道被废的这一年,司马奕刚刚30岁。
总而言之,东晋大将桓温想废掉司马奕,但司马奕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并无过错。因此,桓温并不敢贸然行动。太和六年(年)十一月,桓温在听取部下关于"宫阐重閟,床笫易诬"妙计后,"诬帝在藩夙有痿疾",三个儿子都是后妃与他人私通所生,并将此消息秘密散播到民间,扰乱视听,再以皇太后的名义,行"伊霍之举",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以王还府第。桓温为了谋图废立、揽权夺势,出此卑鄙下流的阴招,使司马奕之私密器官"被阳痿"的同时,令其政治生命也随之告终。在一片欷歔声中,司马奕灰溜溜地结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