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36)走为上,此计名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父子唯应急走耳。”走为上,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地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常也。
译文:全军退却。避开强敌。军队在左侧驻扎没有什么过失,也并不违背正常的用兵之。
按语云: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胜;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一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前二足子鼓上;羊不堪倒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相持数日。始觉之,则已远矣。可谓善走者也。
智慧典例:敦刻尔克大撤退
希特勒占领波兰之后,并不像英、法所希望的那样,立刻去进攻苏联,而是加紧准备向英、法的欧洲地盘夺取“生存空间”。为了迷惑英、法,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希特勒故伎重演,一再呼吁“和平”,暗地里却加紧对英、法的战争准备。
年10月9日,希特勒签发了准备对西欧各国发动进攻的“黄色方案”。年3月1日又签发了代号为“威塞演习”的作战指令。从年4月9日至年5月14日,希特勒先后袭击和占领了丹麦、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并越过马奇诺防线攻入法国,将英法联军压缩包围在敦刻尔克海滨一块很小的三角地带,40万英法联军岌岌可危。
英国首相丘吉尔果断下令撤退。于5月26日全国组织余艘各种类型的舰船云集敦刻尔克协助英法联军撤退。其中有巡洋舰、驱逐舰,有皇家豪华游艇和垃圾船,还有各种帆船、划艇等。从5月27日起,经过9昼夜的苦战,将33.8万名盟国部队运过海峡。撤入英国。担任掩护任务的4万名法国土兵未及时撤退当了俘虏。英法联军的约辆坦克、门大炮和13万辆汽车等军械辎重都留给了德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
“敦刻尔克撤退”是成功的,它保存了盟军仅有的生力军,许多法国飞行员及时弥补了随后的英德空战中英军飞行员数量的不足,与英国人民携手抗击德军。在年6月开辟第二战场时。这30余万盟军士兵又成为诺曼底登陆的主力。为扭转战局做出了贡献。难怪丘吉尔在撒退成功后便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农田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决不投降。我相信今天敦刻尔克的成功撒退将是明天胜利的开始。”
“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但不是失败,而且是一种战略上的胜刺。它有效地保存了盟军的有生力量,为以后扭转战局做出了杰出的贡故“三十六计,走为上”说的就是这种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暂时脱身以保实力的大智谋。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
文献参考——《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