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南齐书 >> 南齐书名言 >> 连载五凉史63

连载五凉史63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9077.html

五凉史

赵向群著

卷六北凉篇

第二节沮渠蒙逊时期的政治

年,是北凉玄始三年,蒙逊派尚书郎宗舒与左常侍高猛到平城朝贡上表,表文中为“九服纷扰,神旗暂拥,车书未同”而抱憾,并说自己“前后奉表,贡使相望去者,杳然寂无旋返”,只有侍郎郭祗返回时带来诏书,使“三接之恩始降,万里之心有赖”,知北魏对自己“诱劝既加,引纳弥笃”,甚得慰籍。郭祗之后,又有商胡带来的北魏公卿书信,“援引历数安危之机,厉以窦融知命之美”。表示要在太武帝“方将振神纲以掩六合,洒玄泽以润八荒”时,“独步知机之首”,作“老臣尽效之会”[引号内行文均见《魏书》卷99《沮渠蒙逊传》,第-页。]。知机,是说知道北魏将统一北方;尽效,是说要为统一效力。

义和元年(年)蒙逊送儿子安周赴平城“人侍”。年底,魏太武帝派出的使节李顺到达姑臧,策封蒙逊为假节加侍中、都督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凉州牧、凉王,并加九锡之礼。李顺带来魏太武帝命崔浩撰写的册书,其中要求蒙逊:“盛衰存亡,与魏升降。北尽穷发,南极庸、岷,西被昆岭,东至河曲,王实征之,以夹辅皇室。”[《资治通鉴》卷宋文帝元嘉八年九月条,第页。]

除向北魏称藩纳贡外,在年宋晋“禅代”后,蒙逊也几次派使者到江南向宋主朝称贡。年,还向宋文帝求“周易及子集诸书”,受到宋文帝刘义隆“诏许”,得到典籍共卷,另外还从宋司徒王弘处得到王弘亲手抄写的干宝《搜神记》[《宋书》卷98《氐胡传》,第页。]。

蒙逊上述政策后来也被其子沮渠牧犍所继承。[《晋书》《宋书》“牧犍”均作“茂虔”。此据《魏书》《通鉴》。]永和元年(年),牧犍遣使请命于魏,并与魏缔结婚姻,送妹兴平公主到平城,受拜为魏右昭仪;而牧犍则娶太武帝妹武威公主,并遣宋繇“表谢”,献马五百匹,黄金五百斤。永和五年(年),牧犍再派镇西将军沮渠旁周诣魏入贡,而北魏则派侍中古弼和尚书李顺到姑臧,向牧犍等班赐官服,并要牧犍送世子封坛人侍。牧犍接受了这一要求。同在永和五年,牧犍也遣使入宋,奉表入贡,献方物及图籍卷,再向宋文帝求取图书数十种。

蒙逊时期通使魏宋的政治外交活动,固然带有以弱事强,求取自安和延续割据的用意,但从客观效果看,这些外交活动恰与北魏统一河西的战略相吻合,并且也确实起到了减少统一阻力的作用。另外它符合河西和整个北方士民要求结束分裂和期望消除割据的心理。因此,不能不认为这是北凉政权以及沮渠蒙逊本人对历史发展做出的又一贡献。

综上所述,沮渠蒙逊是个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军事人物。北凉政治由他而兴,河西统一由他完成。他死于义和三年(年),活了六十六岁,在位三十三年(-年),这三十三年是北凉政权的辉煌时期。但蒙逊毕竟是封建统治者,史载他晚年“忍于刑戮,闺庭之中,略无风礼”[《魏书》卷99《沮渠蒙逊传》,第页。]。

第三节北魏灭凉

沮渠蒙逊死后,沮渠牧犍即位。

牧犍是蒙逊第三子,先为酒泉太守,后任敦煌太守。他“聪颖好学,和雅有度量”[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7《北凉录》,第页。]。即位后改年号为永和,年即永和元年。

牧犍即位,继续向北魏和刘宋称臣纳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李顺封拜他为都督凉、沙、河三州、西域羌戎诸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河西王。拜宋繇为河西王右相。牧犍“上表乞安、平一号,优诏不许”[《魏书》卷99《沮渠蒙逊传附子牧犍传》,第页。]。就是说,他要求北魏加封为安西将军或平西将军,但未得允许。另外宋文帝刘义隆也下诏封拜牧犍为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秦、凉、河、沙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责任编辑:赵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