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成本,对普通家庭来说主要为住房、婚娶、教育和医疗方面支出。但教育医疗两座山,在古代甚至于七八十年代居民家庭生活开销中占比并不大,80%家庭不为看病及孩子上学发愁,更没有一套房掏空6个钱包一说。
古代百姓与现代人谁的生活压力更大,咱们选房价与婚娶两样最大开销比比就知道
宋代
宋代公租房业务火爆,皇帝是最大包租公,叫“楼店务”或“店宅务”。宋人对田产地产看得较淡,文化发达精神生活充实,租房是社会主流。太宗时,大帅刘文超租了一辈子房;仁宗时,欧阳修住开封里仁巷公租房,范仲淹租房;度宗时官员租房更多,宰相韩琦吐槽,咱大宋文臣武将都是穷人啊。
当然,有房产的也不少,较有理财头脑是岳飞,根据岳飞孙子岳珂《鄂国金陀粹编》,岳飞江西九江出租的地有亩,商铺套,共有房屋有间。
官场之人租房,民间也一样。《水浒传》中,宋江鲁达石秀也是租房住。宋朝社保体系是在中国封建王朝最好,医疗养老基本不用考虑。
明朝
大明00年物价较稳定,一两银子购买力是大米两石,折合现在RMB元左右,房价如草。
万历元年,徽州休宁出售小套院,白银二两,合现在元。
万历四十二年,北京商人转卖路边门面房,8间房5两,按当时白银购买力计算,每间折合现在四千多元。
崇祯十三年,北京正阳门出售四合院,两南房两北房一厢房,白银两,每平元。
要提醒的是,人家带地皮。明朝百姓收入不错,打工者年约8两~10两白银,一年可买套60平方米房产。不遇灾荒,京城也好,其他地区也罢,房价对百姓没有压力。
清代
清朝一两白银购买力乾隆年间计算,可买85斤大米,折合如今元。
康熙57年,北京大兴街售房,上下十间,底层五间门面房,售价两,折合现在余元。
同治10年卖房契约中:宛平县《今北京西城丰台海淀》缪子集,卖房14间,其中门面4间,共平两,折合现在15万。
乾隆12年,北京内城东新街口出售房产,要价85两,七间半房
清晚期一两白银折合现在~元,京城房按高中低档计,高档房每平1.75两,40元左右;低档房每平元。
当时农民收入,去税收年人均6两左右,城市收入较高,17两~两间,普通人家两三年可在北京买房。勇字营士兵50~60两,一年可买套小房。
官员买房更容易,《大清会典》一品官员岁银两,二品两……八品40两,九品两。但岁银是基本工资,大清官员双奉银,此外还有养廉银,房价又这么低。
民国
民国大洋可购买45斤大米,折合如今RMB10元左右,房价良心。
以鲁迅为例,年北京西城区八道胡同买了套超大四合院,前后三进,0多间房,占地两亩,被许寿裳形容“可以开运动会”。大洋,折合现在20多万元。
鲁迅大洋买的四合院《京华烟云》中,女主角姚木兰父亲用10万大洋买了座王府,王府花园中桃花一眼望不到边,有多大?10万大洋折合现在~万。
众所周知,以前房产买卖没有按揭,没有按揭就没有房奴。
古人房产不闹心,婚娶却背了座山,彩礼之高普通人家较吃力
我国彩礼习俗历史悠久,《礼记》中就有“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征就指聘礼。
“三金”习俗始于宋,此外还要有银元宝一绽,金如意一支,意寓一定如意,娶不起女人的单身狗很多。
元朝时(年),忽必烈专门颁布彩礼禁令:一二品官员彩礼不能超过贯,四五品不得超00贯……百姓土豪家庭不能超贯,普通人家不得超50贯,穷人不超0贯。能让帝王颁布文件法规遏制,可见彩礼已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明朝房价最低,彩礼却最高,各种金银衣物茶叶等聘礼,折合如今高达百万RMB,小姐姐们太牛了。
《清.婚事杂登》:“礼银六十四两,迎送彩银八钱,扣门彩银四钱,掌翰礼壹两,净增彩银六钱,迎书银八钱……”普通人家咋办?
民国厚道,彩礼风没有成为社会主流,聘礼~大洋不等,也就是1~2万块钱左右,这是跳楼价了,要知道那时候没有车和房。《骆驼祥子》中,小福子父亲把小福子卖给军人收了元,18岁大姑娘相当于要了2万多元
评析:
通过以上,古人生活压力除婚娶外,其他开支都在承受内,既没有房贷车贷两座山,也没有各种教育培训、电子产品消费及旅游剁手等支出带来的烦恼,一日三餐,丰俭由人。
任何时候,任何年代下都有贫有富,不能用两极阶层掩盖一个社会大多数人真实生活面貌,或搜寻些阴暗面图片自淫,史书上文字更有说服力。
综上,古代老百姓与现代人比,生活成本小得多,幸福感与获得感要自然高得多,普通人的不幸,多是频繁战火造成的漂泊与流离,家国安定时,小日子还是不错。
参考资料:《宋史》《明史》《清.婚事杂登》《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