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这样的:
齐国国君齐庄公和权臣崔杼的老婆私通,还把崔杼的帽子赐给别人,这个帽子应该是深绿色的。
崔杼知道后暴怒,就装病在家不上朝,天天守着老婆。
齐庄公贪恋崔杼老婆的美色,就以探望崔杼的名义去调戏他老婆。
于是被崔杼堵在家里,齐庄公翻墙逃跑的时候被箭射落,然后被砍死。
搞死齐庄公后,大权在握的崔杼立齐景公为国君,自己出任右宰相,协助崔杼的同伙庆封做左宰相。
同时让国都的官员都要在宗庙发誓,必须效忠崔杼和庆封。
崔杼一时权倾齐国。
齐国的太史官就记录这一段真实历史,详细写了整个过程,国君给大夫戴绿帽子,翻墙被射落被砍死等等,甚至连崔杼老婆的底子都人肉后扒得一清二楚,最后定论:崔杼弑其君。(崔杼杀害了他的国君。)
崔杼非常不满意最后的定论,让太史官修改定论,太史官不修改,崔杼就把太史官杀了。
古代史官是家族传承制。
崔杼为了修改这段真实的历史,又把大史官的二弟找来,大史官的二弟依旧不修改,又被杀。
再把大史官家族三兄弟中最后一个找来,这个史官家族最后的血脉,依旧秉笔直书,写下:崔杼弑其君。
崔杼见要把一个家族杀绝,都还不能阻止这个历史事实被记录下来,只好作罢。
大史官家族最后这一人,带着死了两个哥哥,几乎是字字带血的史书记录而回。
出门就遇到另一个南史家族的史官。
这个家族的史官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听说大史官家族三兄弟可能因为记载真实的历史,要被杀绝,担心后面没有人再记载,于是根本不惧生死的抱着竹简赶来记载这件事。
看到大史官家族最后一人安然无恙。
南史家族的史官于是查看了他记载的历史,最后定论是:崔杼弑其君。
南史官家族的史官,这才放心而回。
为什么现在我们能从历史上看到很多记录君王权臣的丑事和坏事?
甚至连君王是上茅房掉茅坑里淹死都有记录: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白话译:
桑田巫给晋国国君晋景公算命,说他吃不到第二年的新麦子就要死。
晋景公不信,六月份麦子一熟,就让人送进王宫。
然后做成馒头给桑田巫看,表示自己马上就吃到新麦子了,还不是没死,然后杀了桑田巫。
之后拿起馒头正要吃,感觉肚子胀痛,就去上厕所,结果掉在粪坑里淹死了。
正是因为有这些不畏身死族灭的史官,秉笔直书。
用他们的文弱,用他们的鲜血,让一段段真实的历史得以流传后世,从而让后来的作恶者,能够知史而畏作恶。
原来看史书,这些记录当权者丑事,坏事和反面的文字,觉得很有趣,甚至当成一些段子来调侃。
现在再看史书,才发现,这些文字,不但难能可贵,每一个字的后面,更是用命填出来的。
记录一段真实历史,是要死人的,是要流血的。
由此而想,非常钦佩古代的史官。
遥遥一想,在历史的长河里,那些连姓名都没资格留下的人,
在一盏昏暗灯光摇曳的油灯下,不惧架在脖子上要砍下脑袋的钢刀,
一字一血,记录这那一段段可能被时光湮灭的真实历史。
让后人看到后,能够明白自己的祖先,到底做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