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文/小夏
插画师/momo
李百药是隋朝末期、唐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自幼就擅长文章创作,曾经有一史学代表作品《北齐书》流传于世。
他出生在北齐政权一个官宦世家,在政权更迭之后便追随在隋朝统治之下,凭借着才华官拜太子舍人,辅助在太子杨勇身旁。等到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他作为旧太子一党自然遭到了贬斥,被贬为贵州司马,后来又担任建安郡丞。
也是在这期间,李百药被卷入了农民起义之中,过着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唐朝基本统一全国之后李百药又归顺于唐朝,不久之后又受到了流放。直到唐太宗继位之后,他才被启用担任中书舍人,负责修订法律。
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劝谏,后来凭借着修筑史书有功再次得到升迁。
根据历史记载,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曾经在北齐政权之中为官,担任中书舍人一职,参与过史书的修正工作。
后来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政权之后,又顺应时势变化加入隋朝政府之中,官拜内史令。他继续完成史书修撰工作,但还没有编写完,就不幸去世了。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之中,父亲对于李百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奈何他自幼便体弱多病,祖母因此将百药作为他的名字,希望他能健康长大。
但身体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在父亲的教导之下,李百药从小就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且能够独自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七岁那年就已经能够单独写出好文章了。
曾经有一次,李百药父亲的朋友前来家中做客,三五好友共同谈论诗词歌赋。在一个客人朗读到陈朝时期著名学者徐陵的文章之后,对其中的“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感到疑惑不已,不知道这是出自哪本古籍。
却没想到在旁边为他们端茶送水的李百药立马脱口而出:“《左传》是也。”,当时的人都感到很惊讶,接连夸赞他的才华,认为假以时日李百药一定能够成为一代大家。
在隋文帝统治时期,凭借着父亲的荫蔽,李百药在成年之后就顺利的进入朝堂为官,官拜东宫通事舍人。陆陆续续的,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太子的刮目相看,又被升任为东宫学士,成为了陪伴在太子身边的著名学者。
由于才华出众,又有太子对他的恩宠,李百药招来了旁人的嫉妒,为了避免祸患,他便假装生病辞官归家。
直到开皇十二年,当时的越国公杨素非常的欣赏李百药的才华,于是才再次推荐李百药进入朝堂为官,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在这之后,李百药就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奉皇帝之命参与修撰多部史书典籍。
但是就在李百药积极施展自己的一腔抱负之时,却无奈被迫卷入了隋朝统治阶级皇位争夺战之中,并且成为了这场争夺战的受害者。
众所周知,隋炀帝的第二个儿子杨广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他早就觊觎皇兄杨勇的太子之位。因此趁着担任扬州大都督这个机会,到处招揽人才,培养个人势力。
他也十分欣赏李百药的才华,曾经邀请他担任幕僚,但李百药没有前去,使得杨广对他始终怀恨在心。在杨广成功的夺得太子之位成为皇帝之后,他便开始采取各种手段贬斥李百药,对于此,李百药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来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这唐太宗的爱才之名,可谓是人尽皆知,不管是在秦王时期还是成为皇帝之后,唐太宗始终将招揽人才作为自己的一大目标之一。
在偶然听得李百药的才华之名之后,便十分好奇,于是让他加入朝堂之中,对他加以测问。对于他的才华,唐太宗十分欣赏,就将他拜为中书舍人,再次参与史书典籍的修纂工作。
贞观四年,李百药又负责辅佐在皇太子李承乾身旁。在最开始太子还对学习花费了极多的功夫,后来却沉溺于享乐之中,对于此李百药写文章,想要框正李承乾的行为。却没想到唐太宗意外看见这篇文章,对其用词十分赞赏,还特意对他加以赏赐。
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这对李百药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他立志向父亲学习,成为一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而事实也是如此,他确实做到了,不管是在隋朝统治时期,还是在唐朝统治时期,他都用自己的才华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因此受到了皇帝的看重。
参考资料
《卢中传附子宗道传》
《幼主高恒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