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洋是北魏权臣、大丞相、渤海王高欢的二儿子,据《北齐书·帝纪第四》载,此人年少时“貌若不足”,沉默寡言,但为人大度,他大哥高澄老是欺负他,他总会让着大哥,有史料还说他到快成年时还挂着两大条鼻涕,在世人面前表现出一副傻傻的样子……大哥高澄为此也常常嘲笑他:“此人亦得富贵,相法亦何由可解。”意思是,他这种人也有富贵命,不知道这看相的人用什么理由分析的。
那高洋,果真是这样一个智商有问题的人吗?
其实,对于高洋是否是真傻?所谓“知子莫若父”,也只有他父亲高欢知道,高欢曾对丞相长史薛琡说过“此儿意识过吾”。意思是说,这孩子智商要超过我啊。
为此《北齐书·帝纪第四》至少举了两个事例来证明他的智商没有问题。
第一件事,是说他还没有开口说话。那时他家生活条件不好,母亲娄昭君向亲戚讨论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的时,高洋突然开口说了一句“得活!”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第二件事,是说他父亲高欢为测试几个儿子的能力,拿出一些丝团让儿子们解开,就在其他兄弟急得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拆解时,高洋却抽出一把腰刀,将丝团砍成数段后说:“乱者须斩!”(成语“快刀斩乱麻”出处)
但在少年时代,高洋就是以傻傻的样子示人,甚至他的妻子李姐娥没大哥欺负,也不吱声。虽然是这样,以他的家庭背景,官还是有得做,他先后任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太原郡开国公、侍中、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都督等职。
直到大哥高澄被自己的厨子砍杀后,高洋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就将鼻涕擦干净,率着亲兵赶到大哥的驻地晋阳,主持工作。他一到之后,先是处死了杀他大哥的几名凶手,然后封锁消息,对外公布是家奴闹事,他大哥只是受了点伤。这样很快就把局面稳定了下来。
这种雷厉风行的作风,尤如快刀斩乱麻,那会是一个智商有问题的能做得出来的?这就说明了,高洋在有他大哥在时,他是在装傻,说好听点叫“韬光养晦”,他化解了高澄对他的猜忌、保护了自己。现在他大哥死了,属于他的日子终于来了。
当然,日后高洋的表现,更是令所有的人刮目相看,他以“神采英畅,言辞敏洽”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当时东魏的孝静帝元善见,以为把持朝政高澄死后,自己可以拔开乌云见太阳了。谁知道,前日里还貌似傻傻的高家老二就突然变了一个人,其智慧能力比高澄还要厉害,心便又凉凉了,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
但高洋其心高远,并不在于为人臣子,他的人生目标是成为天子。这也是他年少时的梦想,按《北齐书·帝纪第四·文宣》记载,说当时在晋阳有一个叫阿秃师的和尚,问小时候的高洋今后想做什么官,高洋就“举手再三指天而已,口无所言”。意思就是想做天子。
所以,高洋于公元年五月,在办完大哥高澄的丧事后,回到东魏的京都邺城,就吩咐手下将他拟好的禅位制书给孝静帝。孝静帝一生窝囊,一直受高家压制,这次遇到高洋也只能含泪签下名字,把帝位禅让给高洋。
高洋登基后就改国号“东魏”为“齐”,史称“北齐”。
在历史长河中,北齐文宣帝高洋都是以“荒淫无道”的反面形象出现。
其实,在高洋初登大宝后的前几年也为齐国办过一些实事,他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齐律;也扬过齐国的国威,他率部屡次击败威胁北方安全的柔然、突厥和契丹等国,连最强大的突厥也不得不称他为“英雄天子”;继而他又向南出击萧梁,把疆土拓展至长江以北淮南一带。史书称他是“征伐四克,威振戎夏”。
然而,高洋英明神武的形象只保持了六七年时间,其后他就又变了另外一个人:“纵酒肆欲,事极猖狂,昏邪残暴,近世未有”(《北齐书·帝纪第四·文宣》)。
这是为什么呢?
一,年纪轻轻的高洋在建国立业后,自己感觉自己特别伟大,功盖秦王汉武,放松了对自己的修养,他认为现在的他,可以为所欲为地做任何事情。
二、酗酒成性,特别是酒后他更加变得残暴异常,想杀人就杀人,甚至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会杀,还有就是他变得荒淫无耻,他想奸谁就奸谁,连自己的寡嫂也不放过。
三、由于他少年时期长时间的压抑生活,对在少年时期曾经对他有过另眼相看的人,都进行了血腥报复。
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做,天在看。”天保十年(即公元年)十月甲午日(公历11月25日),北齐的开国皇帝、荒淫无道的文宣帝高洋,终于被老天爷收走了,时年34岁。
更多精彩文章:
这是个只存活了17年的王朝,皇帝还被大臣指责为谋反,可笑不?
他年纪轻轻就拜将封侯,可惜英年早逝,留下一句名言却为后世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