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忠厚传家宋书永樂2022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宋书》

人人向往丽宇高阁、锦衣玉食的帝王生活,但南朝宋末代皇帝刘准却发出“愿生生世世莫生于帝王家”的悲叹之辞,刘准身处的南北朝,既是历史上浑浊混乱的巅峰,亦是三国以来三百余年分裂的终章。作为南北朝疆域最大、国祚最长的刘宋,九位皇帝轮番上阵,虽不乏治世之明君,也高产精神问题的庸帝,素质的两极分化堪称前无古人,一部精采的刘宋史又会给人怎样的启发。

宋武帝刘裕

刘宋疆域

开国之君宋武帝刘裕,徐州人,开局一草鞋,赤手空拳开创刘宋王朝,李贽称其为“定乱代兴之君”,梁启超称其为“商、周以来四千余年的历史之光”,章太炎称赞其“雪中原之涂炭,光先人之令闻”,更是辛弃疾词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原型。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刘裕虽是汉高祖刘邦、昭烈帝刘备后嗣,却出身贫寒,在姨母收养下勉强维生,后加入北府军,在平定孙恩起义战斗中脱颖而出,执掌兵权后灭桓楚、西蜀、卢循、刘毅、司马休等,收复关中失地,对外灭南燕、后秦,横扫五胡,以“却月阵”大败北魏铁骑,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巨大的军功得揽东晋军政大权,公元年代晋建宋,于政治、经济亦有颇高建树,为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之治”打下基础,惜在位仅两年病逝。

前废帝刘子业与刘楚玉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裕的盖世武功又能撑的起几任昏君,电视剧《凤囚凰》取南朝宋刘子业一朝为背景改编,剧中刘子业、刘楚玉整日荒唐糜烂的生活已使人叹为观止,而真实的刘子业可不仅是荒淫这么简单,作为历史上极少拥有“废帝”称号的皇帝,整日以屠戮臣民为乐,囚禁皇室宗亲,霸占姑姑刘英媚并赐死其丈夫何迈,甚至将叔叔湘东王刘彧戏称“猪王”养在猪圈,其母文穆皇后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儿子,一度想抛开肚子一探究竟。刘子业的荒唐事迹罄竹难书,在位不足两年,却被史学家沈约细数了三千多项罪行,堪称暴君中的翘楚,商纣王都不能望其项背。

后废帝刘昱

后废帝刘昱,虽九岁登基,但与刘子业一脉相承,酷爱杀戮,朝中人人自危、朝政混乱,年,桂阳王刘休范以“清君侧”之名举兵进犯建康,叛军一度逼近皇宫城南掖门外,终被右卫将军萧道成平定,此后,刘昱更加不理朝政,大权逐渐旁落萧道成手中。不仅如此,愈发狂悖的刘昱甚至出宫虐杀路人,百姓恐惧闭门不出,于是又将魔抓伸向朝臣,因看到熟睡的萧道成露出肚皮,刘昱便欲将其当做靶子练习射箭,经下人劝说方才作罢,此事为萧道成谋权篡位埋下祸患。刘昱在位的五年,除了将萧道成一手栽培成刘宋最大的隐患外几乎毫无功绩,就连史学家沈约也不得不佩服其深谙“亡国之道”,是名副其实的“丧国亡家之主”。

萧道成篡宋建齐

刘宋短短五十九年,却能缔造两位废帝,而据史料记载,刘子业有过目不忘之才,熟读经史,尤精《孝经》;刘昱少时聪慧好学,擅长骑射,素质都颇为优秀,究其黑化原因,实为家教的松懈,在刘宋第二位皇帝刘义符身上已初见端倪。因刘裕戎马一生,建宋后继续谋划对北魏的征伐,在位两年便积劳病逝,十七岁的刘义符仓促登基,但童心未泯,好为游狎之事且不理朝政,致使在与北魏的交战中失利,在位两年被废;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宋书》2

刘子业的父亲刘骏,少年时统军平定雍州蛮族叛乱,征讨沿江群蛮,登基后,青州之战大破魏军,收复了济水以北的失地,颇得军民推戴,政治上提拔寒士,整顿刑律,并促进文化走向繁荣,但统治末年,他奢侈无度、耽于享乐、滥杀无辜,为巩固帝位屠杀宗室,开启了宫室内斗,疏于对刘子业的教育,在父亲的杀戮与宫室斗争中长大的刘子业,塑造了抑郁阴狠的性格;刘昱的父亲刘彧,在刘子业辱虐中性格扭曲,登基后为防止皇室夺位再举屠刀,执政期间又被北魏侵占山东和淮北,刘彧从此堕落,沉迷于腐化无度的生活,三十四岁即病逝,由于生前疏于对刘昱的管教并经常打骂,才造就了这位九岁即登上帝位的混世魔王。

北京国子监

相较于刘宋懈怠的家教,朱明则颇为看重。“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虽非明太祖圣训,但明代十六帝面对外敌侵略从未有半步退却,也从未以牺牲女眷和亲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和平。明代皇帝弘毅刚硬的性格,源于皇室教育的细致入微,北京、南京均设国子监,又称“北雍”、“南雍”,是皇室、大臣子嗣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府,不仅选拔学识鸿富的高官任教,还亲自督刻教材,拍品《宋书》即为北京国子监据南宋绍兴刻本校勘而成,是国子监版刻难得的标本,亦是两种极端家教的承载,更显意义非凡。

LOT唐云藏《宋书》一百卷

南朝梁(武康)沈约撰

明万历二十六年()北京国子监刻本

6函36册白棉纸线装

31.3*18cm

估价:RMB,-,

钤印:唐云、上海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退还图书章

著录:1.《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线装书局,年。

2.《藏园订补郘亭书目》P,中华书局,年。

提要:拍品上海图书馆退还之物。是书以纪传体记载南朝刘宋历史,初刻于宋嘉佑间,政和间成书颁之学官,靖康之乱,此书几亡,绍兴十四年四川漕井宪孟据所颁本刊行于眉山,此书书板元代入西湖书院,明洪武中入国子监,已模糊不能刷印,北京国子监据此重刻,是较早版本之一。周弘祖《古今书刻》、潘承弼《明代版本图录》、赵前《明代版刻图典》等将国子监刻书列入中央政府刻书,南京国子监始创于洪武十四年,北京国子监创立于永乐十九年,南监刻书二百七十余种,北监刻书仅八十五种。

藏家介绍:唐云,字侠尘,号药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LOT北齐书五十卷

隋(博陵)李百药修

明万历三十四年()南京国子监刻本

1函8册白棉纸线装

29*18cm

估价:RMB10,-20,

提要:此书为北京国子监据西湖书院所存元版重刻,周弘祖《古今书刻》、潘承弼《明代版本图录》、赵前《明代版刻图典》等将国子监刻书列入中央政府刻书,南京国子监始创于洪武十四年,北京国子监创立于永乐十九年,南监刻书二百七十余种,北监刻书仅八十五种。是书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五十余年史实,而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

胡克家(-),清代学者。字果泉,乾隆年间进士,曾官开归道台、安徽和江苏巡抚。嘉庆二十二年(年)因疏浚吴淞口积劳成疾,殁于任上。他是封建时代少见的关心民瘼的封疆大吏,难能可贵的他还是治学谨严、致力文献校刊的知名学者。他倡导和主持刊刻的《昭明文选》和《资治通鉴》,在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LOT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释文辨误十二卷

宋(夏县)司马光撰元(海宁)胡三省注

清嘉庆二十一年()胡克家影元刻本

10函80册竹纸线装

27.3*17cm

估价:RMB,-,

著录:1.《藏园订补郘亭书目》P,中华书局,年。

2.《增订四库简目》P,上海古籍出版社,年。

3.《中国古籍版刻辞典》P,苏州大学出版社,年。

《资治通鉴》初印本,无一处断版

提要:是书胡克家组织影刻元兴文署本,延请校勘巨匠顾广垠校订,金陵名工刘文奎、刘文楷、刘文模三兄弟操刀上板,《藏园订补郘亭书目》载:“元时刊于临海(元兴文署刻本),胡氏即从此板翻刊,摹勒特精,近日闻胡板已毁失,世愈珍其本,然吴中珩、路进、陈仁锡本之初印者未尝不佳,胡特精刻耳,亦不遂无讹字也”,是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的最好版本,同治间崇文书局曾据此翻刻,年中华书局出版《资治通鉴》排印点校本亦据此为底本。《资治通鉴》为北宋时修成的一部编年通史,上起周威列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共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元时胡三省将司马光著《考异》及自己注文散于原书各条之下,成为《通鉴》的最佳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