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领与实封论张辽的鲁国相胖咪谈三国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张辽传》中有这样一条记载,即张辽随吕布入徐州,领鲁国相。

(张辽)从(吕)布东奔徐州,领鲁相。--《魏书张辽传》

“国相”即王国之相,其职能、位阶与郡守相同。本质是“郡国并行”制度下对“太守”的一种异化称谓。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鲁国不属徐州,而属豫州。其地处徐州西北,在兖、豫、徐三州交界处。

且鲁国北临泰山、济北,西临东平、任城,西北侧完全被兖州包围。考虑到上述郡国彼时处在曹操的控制下,张辽的鲁国相到底是“实封”还是“遥领”,便颇有探究的必要。

结合诸书材料,大抵可以推断,张辽的鲁相是实封。或者说,鲁国的部分郡县,确实曾处在张辽(吕布)的控制之下。

本文共字,阅读需6分钟

①鲁国的周边势力

探讨遥领与实封,首先要明确鲁国的地缘环境。

吕布割据徐州,是在建安元年至四年(-),因此张辽出任鲁国相也应在此期间。

鲁国东临徐州(吕布)、西北被兖州(曹操)包围,南侧则接壤沛国(刘备)。

与鲁国接壤的兖州郡国有四:东平、任城、济北、泰山。

其中东平、济北、任城三国,早在初平三年()便被曹操纳入囊中(见《武帝纪》)。

泰山郡因为兵乱,势力略为复杂,但薛悌在建安初年亦曾出任泰山郡守。可知此四郡国确为曹操实控。

(薛)悌字孝威。年二十二,以兖州从事为泰山太守。--《世语》

鲁国周边势力

与鲁国接壤的徐州郡国有二:彭城、东海。

彭城国相是吕布部将侯谐。侯谐在建安三年()十月才被曹操擒获。可知彭城确为吕布实控。

冬十月,(曹公)屠彭城,获其相侯谐。--《魏书武帝纪》

东海与琅琊,在泰山诸将手中。臧霸在刘备战败后()便归降吕布,直到吕布败死()。

(吕)布之破刘备也,(臧)霸等悉从布。--《魏书武帝纪》

与鲁国接壤的豫州郡国唯一,即沛国。而沛国恰好是曹操老家(沛国谯县)。

但彼时的豫州沛国,并不在曹操手中,而在刘备的控制下。

刘备自兴平二年()便屯兵小沛,即豫州沛国沛县,且在此割据近四年。直到建安三年()被高顺所破。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魏书武帝纪》

吕布为了监视刘备,还在沛国安插了下邳豪族陈珪为“沛相”。而陈珪的儿子陈登,则被囚禁在下邳作人质。

时沛相下邳陈珪,故太尉球弟子也。--《魏书袁绍传》

同一时间的袁术,也封部将舒仲应为沛相。不过舒氏的沛相应是“遥领”。

时舒仲应为(袁)术沛相,术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仲应悉散以给饥民。--《后汉书袁术传》

以建安初年“刘备从属吕布”的背景来看,彼时鲁国南侧的沛国,无疑也处在吕布阵营之中。

换言之,鲁国的西侧与北侧,是曹操的势力范围;鲁国的东侧与南侧,是吕布的势力范围。因此鲁国虽然地处豫州,对吕布集团而言,却并不是“飞地”。

张辽与刘备、关羽皆有旧交,在诸书中记载甚多。

(张)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曹)公,君父也;(关)羽,兄弟耳。”--《傅子》

曹公,君父也;关羽,兄弟耳

考虑到张辽是并州雁门人,刘备是幽州涿郡人,而关羽是司隶河东人,三人天各一方,早期是不可能有所往来的。

而刘备驻扎豫州沛国,吕布长居徐州下邳,两地中间隔着彭城国,实际见面的机会也不会太多。因此张辽与刘备、关羽的交情,恐怕主要就是在“出任鲁国相时期”(-)产生的。

②张辽的身份变化

张辽的官阶变迁,失载甚多。但稽核诸书,可知其在追随吕布时(-)至少经历了三次头衔变换。即:

骑都尉→鲁国相→北地太守。

骑都尉是诛杀董卓时()对张辽的报酬,本是吕布故职。

(董)卓败,(张辽)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魏书张辽传》

鲁国相是张辽“从布东奔徐州”(-)时所授。

吕布在关东流浪期间,居无定所,恐怕张辽彼时的官阶也无所升迁。直到建安元年()吕布偷袭下邳之后,张辽才有可能出任鲁国国相。

辽随布东奔徐州,为鲁国相

北地太守是建安三年()张辽跟随高顺攻袭小沛(刘备)时的头衔。考虑到北地郡(今甘肃庆阳)在凉州,与徐州毫无瓜葛,可知张辽的“北地太守”全系遥领。

(吕)布由是遣中郎将高顺、北地太守张辽等攻备。--《英雄记》

或者说,最晚在建安三年时,鲁国恐怕便已不再归吕布所有,因此张辽便失去了鲁国相的头衔。

那彼时()的鲁国归属了谁呢?答案就是袁绍。

按《张辽传》记载,袁绍破()后,曹操遣张辽攻屠鲁国诸县。

袁绍破,(曹操)别遣(张)辽定鲁国诸县。--《魏书张辽传》

因此,建安三年至五年(-),鲁国大部分地区,实际处在袁绍的控制下。

但是即使在此期间,鲁国也并非完全归属袁绍。应当尚有部分下辖县,为张辽所有。从毕谌的记载中可略窥一二。

③东平豪族毕谌

从毕谌的记载,可以进一步分析鲁国的归属。

毕谌是兖州东平豪族,本隶属曹操。在兖州之乱(-)时,因为家属被叛军劫持,遂倒戈,跟随张邈、吕布而走。

吕布被诛(),毕谌被曹军生擒。因为彼时恰好处在官渡之战()前夜,因此曹操需要统一战线,只得赦免毕谌,并使其出任鲁国相。

(曹)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毕谌)为鲁相。--《魏书武帝纪》

曹操使毕谌为鲁相

换言之,随着吕布受戮,作为其故将的张辽与毕谌,当是同时归顺()。毕谌既然可以出任鲁相,或许说明张辽手中,尚有少量的鲁国下辖县,因此可以在此置官。

而吕布被杀时,张辽领兵游离在外,未见与曹兵的交锋记载。

此处还是要强调一下,与演绎不同,吕布败死时,张辽并不在下邳,而是领兵在外。直到吕布死后,张辽才“将其众降”。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魏书张辽传》

按彭城相侯谐、骁将成廉等人先后临阵被擒,以及高顺、陈宫、宋宪、魏续等人与吕布同时兵败的记载来看,张辽当时并不在下邳,而在外地。

或许彼时的张辽,就躲藏在鲁国,因此幸免于难。

④小结

本文主要是细分专题的论述,权作推演,姑妄听之。但串联诸书材料,个人认为结论大抵可信。

按《两汉太守刺史表》,鲁国相的变迁,在三国汉季缺载比较严重。按严耕望考订,张辽的前任是陈逸,继任则是孙礼。

陈逸是灵帝末期(-)的鲁国相,而孙礼则是建安(-)中叶的鲁国相。张辽任期(-)确实列居其间。

但建安时期亦曾出任鲁相的温恢、毕谌等人,则不见记载。可知严氏之书,也未可尽信。

但考虑到严氏将张辽明白无误地列入历任鲁相之列,那其鲁相的实封地位,大抵可信。

《两汉太守刺史表》

本篇立论,主要从鲁国的地缘环境入手。其西北属曹操,东南属吕布。尤其是南侧的豫州沛国,是陈珪、刘备的驻地。可知张辽与刘、关的往来,无疑在此期间(-)。

至于建安三年()后,随着袁绍势力的入侵,鲁国的大部分县城应当已被袁军夺占。因此张辽失去了鲁相头衔,转而遥领北地太守。

从吕布败死下邳,诸将先后被擒,而张辽“领兵在外、独善其身”的记载来看,彼时鲁国应当尚有少量地盘在张辽手中。因此可以凭城据守,避免了一网打尽的命运。

正因如此,吕布死后(),曹操依然可以任免毕谌出任鲁相。侧面佐证了鲁国全境未必沦陷,应当尚有残余。

建安五年()官渡大胜,曹操又遣张辽“略定鲁国诸县”,侧面证明张辽确实熟悉此地,昔日的鲁相是实封而非遥领。

本篇是冷门专题,可能有众口难调之弊。不过相信对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也会带来些许帮助和乐趣。

我是胖咪,百家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forread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