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中有着丰富的经历,先后在刘宋、北齐、以及南梁三个政权为官。据说江淹六岁那年,他就已经能够独自作诗了。奈何在他十三岁之时,父亲因病去世。
江淹的生活极其贫困,虽然如此,但他仍旧没有放弃学习。他二十岁之时,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新安王麾下任职,这也正式拉开了他为官生涯的序幕。齐高帝突然听闻他的才华之名,特意将他征召到朝堂中为官。此后他陆陆续续地担任过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官职,在官场方面也是有着丰富的经验。
根据历史记载,江淹从小就是神童一样的存在。甚至在他六岁那年,他就已经能够独自写出好的诗歌了。奈何在他十三岁之时,他的父亲却因病去世,这也导致江淹处于一片困贫困之中。
尽管如此,江淹仍旧十分喜爱学习,不过因为性格内向,他不喜欢与旁人交往。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得到了史安王刘子真的看重,跟随在其身边,专门教授其学问,后来又转移到了新安王麾下任职,这也让他的仕途之路开始。
刘宋王朝的一位王爷刘素景很是欣赏有才华的人,得知江淹的才华之名后,果断将其征召入府中。后来广陵县令在获罪之时,江淹也受到了牵连被关入监狱之中。在监狱之中,江淹上书陈述了自己的委屈之处,引起了主审官的重视,很快就将问题查实,将他释放了。
泰始四年,江淹被推荐成为了徐州的秀才。
也是在这一年的秋天,因为他写的文章极其符合时局发展,因此被评为优秀,官职也再次发生了变动。后来向来赏识他的刘景素任荆州郡守,江淹也跟随在其身边担任一个小官员。
宋少帝实在太过昏庸无能,对于国家政事毫不关心,国家大权掌握在刘景素身上。大家都劝他起兵反抗朝廷的统治,但江淹却极力劝阻,认为谣言会再来祸患,这就是当初管叔一同灭亡的原因。
但大权在握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妙,刘景素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诱惑。他没有听从江淹的建议,预谋策划谋反。江淹也知道灾难即将发生,接连写下了十五首诗来劝谏他。恰巧在当时东海郡太守因为父亲去世而守孝,江淹作为郡丞自认为应该代理郡守,却没想到刘景素启用了司马柳世隆。不管江淹如何抗议,非但没有发挥作用,甚至还被贬官。
萧道成掌握国家朝政之时,也听说了江淹的才华,因此特意征召他在京城中任职,并授任他尚书驾部郎的官职。过了不久,荆州刺史沈攸之公开带领军队犯上作乱,就此,萧道成特意询问江淹有何看法。
在江淹看来,之前项羽势力强大,而刘邦却处于下风。袁绍人多势众,而曹操却势单力薄。但不管是项羽也好还是刘邦也罢,二人处于上风却都是这场争霸战的失败者,这是因为他们在德行上有失。萧道成听完之后觉得有道理,并让江淹再讲仔细一点。面对当权者的赏识,江淹自然也是不愿意辜负他的,因而开始侃侃而谈。
公元年,萧道成担任相国一职,江淹的身份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的,被授任为记室参军事。
也是这一年,江淹的官职再次发生变动,被改任为骠骑豫章王记室,兼东武县令,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编写各种诏书以及国史的修改工作。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江淹很快就得到了升迁,担任中书侍郎。不过之后江淹也被外放到地方为官,但不管在何处为官,他总是能够任劳任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因而在三年任职期满后又被调回了京城之中。
回到京城的江淹得到了重用,并且在原本的基础上又被授任了御史中丞的官职。当时担任丞相的萧鸾对于江淹很是看重,希望他能够恪守为官的道理,一定要用一身气势来威慑百官。
江淹却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因此极力推阻。但并不是他拒绝就能成功,他最终只好接受了任命。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虽然不想接受,但既然事已至此,他还是只能选择接受。在他的弹劾之下,许多官员都得到了应有的惩处,这也使得朝廷文武百官对他都十分尊敬。
从政治家的身份来说,江淹在朝堂中拥有着颇高的地位,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官职。他就是用着自己的实际努力来得到了皇帝的欣赏以及文武百官的认可,从而能够在朝堂中一直保持一个颇高的地位。如若不然,在人才济济的朝堂中,自然要被其他人取代。但他硬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站稳的脚跟,得到了众人的尊重。
参考资料:
《梁书·卷十四·列传第八》
《南史·卷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