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的起源与历史是怎么样的

折扇的起源与历史是怎么样的?折扇起源与历史主要有五种说法,分别是源于汉代、东晋、南齐、唐代和日本。每一种说法均能找到其出处,但又不能完全确定。

对于折扇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论

折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其又名“要扇”、“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紧头扇”。对于折扇的起源一直都有争论。冯跃利书心经折扇《汉书》有“自以便面驸马”记载,有人据此推断便面就是折扇。《三国·魏书·武帝纪》有“屏摄之位,坛场之所”记载,有人据此推断屏就是多面折叠的屏风,摄就是要扇”,要扇就是重叠着可以打开的的叠扇,说明它在中国汉朝就很普及了。

精美的折扇

魏晋时期,清淡之士盛行执麈(zhǔ)尾(一种扇子)谈玄论道。《二十二史札记》云:“六朝人清淡比用麈尾。”有人据此推断认为扇子在东晋已经产生。

《蕉窗话扇》中写道:折叠扇通称折扇,古名聚头扇,又有称为聚骨扇者,始于北宋,其滥觞则远在南齐。《南齐书》中有“褚渊以腰扇鄣日”记载,《通鉴注》云:腰扇即折叠扇。不过那时还不流行。到了北宋,“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市井有制说明它已不是少数人专用的了。自此便不断有人以之为据认为折扇始于南齐。

《扇子趣话》中记录唐宋时,刚刚产生的折扇制作还很粗糙,很难普及。方以智在《通雅》卷三三《器用》中说:“《唐韵》有搊扇,殆亦折扇之萌芽乎?”是一副猜测的口吻。不敢十分确定搊扇即是折扇的萌芽。

另外还有史料记载,端拱元年(年)二月八日,日本僧侣嘉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觐见了宋太宗,献上日本桧扇22把等珍贵的礼物。有人以此认定折扇是外来自日本的。

不论折扇的出处是哪时候?其风靡当属是从明朝开始的,文征明的后人文正亨在他的《长物志》里不止一次记载过对当时文人对折扇的审美。这与折扇的构造密切相关,可折叠的便携构造使得折扇比起团扇更便携、画面更不易损坏。也决定了折扇具备可炫耀的功能,最终致使了折扇的风靡。

由此引发明代文人积极参与和推动,文人广泛参与后折扇的文化属性就极大增强了,扇面、扇骨都成为他们发挥的领域。明以来的文人参与了扇子的选材、样式、尺寸、扇头造型、镶嵌、雕刻等。

明清之后折扇成为文人墨客的首选玩物

清代时期折扇更加盛行,特别是乾嘉以后,除了对扇骨的精制追求,也更加注重扇面。在宫廷的推动下,折扇已逐渐成为书法和绘画的表现载体,从而使得其身价倍增。而与之相关的扇坠、扇匣、扇袋等也成为重要的器物。总之,明清之后折扇成为文人墨客的首选玩物。

此后折扇的发展更加突飞猛进,相传制作折扇历史最久远的是杭州的芳风馆,世代以制售折扇为业。此外,蜀扇也早享盛名。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折扇命名也不同: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可以藏在靴子中的叫靴扇;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春宫画的叫三面扇。

此外,根据制作式样、产地和制作人不同的可分为黄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阳扇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