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将上演一次精彩月全食,中国最早的月食

刘云涛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11月8日晚,将上演一次精彩的月全食。据估测,错过这一次,下次看月全食,就要等到年了。你知道中国古代最早的月食记录是什么时候吗?在古人还没有认识到天象变化真实原因的时候,他们认为月食的出现又象征着什么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刘炎告诉记者:“根据《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和应用》的说法:‘中国古代最早的月食记录见于殷商甲骨卜辞。这些月食记事成为研究商代年代和历法的重要依据。’但并没有告知‘最早’的是哪一条卜辞。再根据《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中的月食记录,其中最早的一条是‘商武丁旬壬申夕’(约公元前年)。”据了解,“商武丁旬壬申夕”,是出自殷商武丁时期的一根卜骨,上面的刻辞为“旬壬申夕,月有食”。这根卜骨由近代甲骨收藏家王襄所收藏,现在馆藏于天津博物馆。刘炎表示,这两本书是关于我国古天象研究的最权威的著作。那么结论是:中国古代很可能在公元前13世纪就已有了最早的月食记录。那么月食记录在书籍中有明确记载是何时呢?据文史作家侯印国介绍,是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是周幽王时的一个朝廷小官,因不满当政者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顾中饱私囊的行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诗。据天文学家考订,此诗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历十月一日)。这首诗共八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三章),将日食、月食、强烈地震同当时的政治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诗人不理解日食、月食、地震发生的原因,认为它们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开篇先说十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意思是:天上日食忽然发生,这真是件大丑事。月亮昏暗没有颜色,太阳惨淡光芒失去。如今天下黎民,非常哀痛难以抑制。接着写到了月食,“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意思是: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里不烦扰。现在日食又出现,心中叹息这是凶兆啊。由此可知,虽然在星占书中月食也预示不祥,但比起日食来就轻松多了。《十月之交》正是这种观念的反映。由于月食的星占意义较小,早期的月食记录也很少。据《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和应用》记载,中国古代最早的月食记录见于殷商甲骨卜辞,此后一直到秦朝的多年,只偶尔有几次月食记录,例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逸周书小开》和《史记六国年表》等。其后两汉到两晋的几百年里,月食记录也只有零星几例。自南北朝起,月食才像其他类型的天象一样,列入常规的天象记录系列。《宋书律历志》《南齐书天文志》和《魏书天象志》中都系统地记载了月食。中国现代天文学家陈遵妫据《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统计,从公元前年至公元年止,月食达次以上。月食在古人眼中预示着什么呢?文史作家侯印国告诉记者,古人因为对天体现象认识不足,把月食称为“天狗吃月亮”。按我国古代阴阳之说,太阳象征着人主之君,把日食与帝王失德相联系。与太阳相对的月亮,则有两重含义:对于后宫来说,月亮是帝王后宫之主的代表。对于朝廷来说,月亮又是诸侯大臣的代表。因此,当出现月食的时候,皇后、大臣应当反思自己。西汉哀帝即位后,祖母傅太后政治野心膨胀,引朝野上下不满。待诏李寻劝诫皇帝:“近来月亮多次发生变异,这是后宫干政乱朝、大臣不足依赖的缘故。”李寻所言是希望皇帝能够借天象来制衡傅太后权力。《周礼》上还说:“救日月,则诏王鼓。”意思是,在遇到日食、月食这种大事件的时候,周天子要亲自穿着正装,亲自敲击王鼓来驱逐食月兽!《太平御览》有这样一段记录:“《荆州占》记载:月蚀,后自提鼓阶前,把槌击鼓者三,中良人、诸御者、宫人皆击杵救之。月已蚀,后乃入斋,服缟素,三日不从乐,以应其祥。此先王之所以免天地之诛而解四境之患也。”《荆州占》是东汉时刘叡所作的天文典籍,这段文字记载了发生月食时皇宫里的情景:为了吓走天狗,皇后亲自敲鼓,其他嫔妃、宫女助势。当月亮全部被遮挡,皇后进殿戒斋,穿素色衣服,三天不听音乐,以此显示对皇帝工作的支持。在记录唐代故事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提到:“长安城中,每月蚀时,即士女取鉴向月击之,满郭如是,盖云救月蚀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每逢月食,长安城里面所有的女性朋友们都要拿出自己的镜子,朝向月亮敲击,这就是唐代的“救月蚀”习俗。一直到清代,当月食发生时,百姓还敲锣打鼓,力图尽快赶走吞月怪兽。光绪年间驻中国云南的法国外交官方苏雅曾有一次从睡梦中被鞭炮声惊醒,以为遭到了民众的进攻。结果原来是城中百姓遇到了月食,在放鞭炮,以轰走吃月的天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民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