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ask.bdfyy999.com/白居易,经常自称太原白居易,其祖先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白邕五世孙白建,为北齐五兵尚书,因为有功,在黄河以西的韩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一带)得北齐主赏赐,得到宅院和土地,白建一系,遂离开太原,迁居韩城。一般认为,北周位于黄河以西,北齐位于黄河以东,但是,北齐军屡次越过黄河,进攻龙门一带,被北周军击退,据《北史》记载,白建去世于年,而北周权臣宇文护,于年东征北齐,大败,应该是这一次,北齐越过黄河,再次进攻龙门一带,得手,韩城遂归于北齐。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到,年六十岁,字彦举,太原阳邑(今山西太原市一带)人,初入大丞相高欢府骑兵曹,典执文帐,明解书计,为同局所推。高湛在位期间,以护戎马有大功,历位尚书、特进、侍中、中书令、五兵尚书,封南昌郡公,赠司空。其子白士通,唐利州都督。第三代白志善,唐尚衣奉御,即,尚衣局官员,为皇帝准备冠冕。第四代白温,唐检校都官郎中,都官郎中是司隶校尉的属官,检校是代理的意思。白温家迁居关中渭北同州下邽县。白温有八子,其中,白锽,向东都洛阳方向发展,任河南巩县县令,白鏻,则向首都长安方向发展,继承了渭北下邽的家业。其他诸子,仍居韩城,并在白温去世后将其接回韩城安葬。白锽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妻河南颍川陈氏,有子白居易、白行简;白鏻子白季康,任宣州溧水县(在今安徽省)县令,有子白敏中。可见,不管如何改朝换代,白氏家族一直是中下层官员,可谓是官宦世家,有传统,有积累。不过,官员是不能世袭的,白氏做官,是一路以来兢兢业业换来的,隋唐开始了科举考试,白季庚、白季康,都是由于勤奋学习、通过了科举考试而得以跻身官宦阶层的,白居易《襄州别驾府君事状》记其父,“天宝末,明经出身”,白季庚二十五岁时应试“明经科”而登科,随后得以做官。白季庚四个儿子:白幼文,白居易,白行简,白幼美。白季庚,一妾一妻,年轻时娶妾,天宝末,大约年,生白幼文;在唐代宗在位期间的年,大约四十岁时娶妻,娶了十五岁的颍川陈氏,年,生白居易;年,生白行简;年,妾老蚌生珠,生白幼美。唐德宗在位期间,年,白季庚由彭城县令升为徐州别驾,年左右,居住在新郑县的白季庚家眷赴徐州,居符离县,白季庚在符离县置办了宅院,又购置了一些田产。四子白幼美,于唐德宗年间,年前后,夭折于徐州符离县,年仅九岁。年,唐德宗在位期间,白季庚卒于襄州别驾任上,年六十四岁,后归葬于渭北下邽祖坟。白居易称幼文为“大兄”,可知其在家族兄弟辈中行大,白居易撰《祭符离六兄文》、《祭乌江十五兄文》,可见,家族中各支系,人丁兴旺。白幼文也是通过科考做官,年,白幼文任浮梁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主簿,是县令的佐官。于是,白居易携母也离开了符离县,迁居洛阳居住。年,白居易赴长安应考进士科,登科。年,白居易应考吏部的做官考试,再次登科,任职校书郎。年,白居易移家渭北下邽,依附白氏亲族,从此定居于下邽,直到唐末五代大乱,白氏家族南迁。年,弟白行简应考进士科,登科,任职校书郎。年,白居易校书郎罢官,他参加唐宪宗特别举行的升官考试,三次登科,任职京畿周至县尉。年,白居易升任左拾遗,并在这一年成婚。年,白居易升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即,首都市财政局副局长。同一年,白幼文罢官,回到符离县居住。此后未再叙用,也算是仕途偃蹇之人了。白居易称其,“才及中年,始登下位”,良有以矣。年,白母去世,年五十七岁,白居易罢官,回到下邽,守孝三年。年,白居易丁忧结束,他作于下邽的《夜雨有念》云:“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可知白幼文罢官后,长期生活在符离县,而当时,白行简在东川藩镇幕府,因此,只有白居易一人,在老家下邽为母亲守孝三年。这一年,白居易回到长安继续做官,任职太子左赞善大夫,也就是东宫亦即太子官署的谏议大夫。年,被同僚陷害,贬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做司马,虽然被踢出了京城核心圈子,但身为一州司马,权力不小,俸禄还是不错的。这一年,白幼文带着儿子自符离县来投,其他孤幼子弟,也从各地来投。白居易在江州,作《答户部崔侍郎书》云:前月中,长兄从宿州来,有孤幼弟侄六七人皆自远至。日有粝食,岁有粗衣。饥寒获同,骨肉相保。年,作《与微之书》云: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前文言及,白幼文“自宿州来”,后文言及,“自徐州来”,按《旧唐书·地理志一》:“元和四年正月,敕以徐州之符离置宿州。”可知两书信中,一称旧地名,一称新地名,皆指符离县。年,长兄大哥白幼文去世,归葬白氏老家渭北下邽。到,白氏前后在符离县二十余年。白居易《埇桥旧业》诗云:“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白氏家谱记载,白幼文中年得子,有三子,其中,白景受过继给了白居易。年,白行简离开东川幕府,也来江州投靠白居易。白氏有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传统,白幼文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的,然而仕途不顺,始终只是低层,而白居易、白行简、白敏中等,以白居易为首,在白居易的带领下,也是通过科举做官,都做了大官,白敏中还做到了宰相。白居易是通过堂叔、溧水县令白季康的推荐而得以报考的,而其弟白行简,以及白季康的儿子白敏中,则是他带入长安官场的,白氏家族,就是这样互帮互助,共同前进的。白居易,到,字乐天,活了七十五岁,做到刑部尚书、太子少傅。白行简,到年,比白居易小四岁,活了五十岁,字知退,唐宪宗在位期间的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白行简以写作传奇著称,有《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李娃传》等名篇,有文集十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居易,行简,这的确是白氏风格。白行简代表作唐宪宗在位期间的年,白行简赴江州投白居易。后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年,在前往忠州途中,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在夷陵黄牛峡相会,同游长江西陵峡,吟诗作赋,被称为“三游”,现宜昌市三游洞景区有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诗人的石像。三游洞景区年,白行简又随白居易入朝,先后出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白行简有三子:白顺求,字几圣;白崇嗣,字光祚;白傅规,字庆馀。白敏中,到,比白居易小二十岁,活了七十岁,字用晦,同州下邽人,祖籍同州韩城,郡望太原阳谷(今山西太谷),唐宣宗在位期间,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封爵太原郡公。白敏中受白居易指导,也是进士及第而做官,并且由于白居易的影响太大而做大官,与白居易子侄辈年龄相仿的唐宣宗,对白居易印象太好,因此,恩惠都落在白敏中身上,在五年之内,白敏中历经十三次升迁,由员外郎升至宰相。白敏中,历经唐宣宗、唐懿宗父子两朝,出将入相,不仅做了宰相,还先后出镇任邠宁节度使、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凤翔节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师。不过,白敏中虽然官做得很大,但为人却很差,唐武宗在位期间,李德裕执政时,推荐白敏中为翰林学士,后来,唐宣宗继位,李德裕失势。白敏中恩将仇报,极力排斥李德裕,并指使李咸揭发李德裕的罪行,使得李德裕被贬,直至去世,因此,当时舆论都对白敏中大加鄙薄、挞伐。白敏中有三子:白征复,白崇儒,白可久。白敏中去世后,归葬渭北下邽白氏祖坟。白氏家族一直居住于关中下邽,唐末五代大乱,关中士族大举南迁福建等地,白氏家族也随之南迁。唐时白氏家族,皆葬于渭北下邽祖坟,唯独白居易,晚年弃儒门,改信佛教,曾经那样重视亲族亲情的他,如同换了一个人,父祖兄弟,对他来说已成过客,再无相干,他尘缘已经了断,一心向佛,因此,他特地遗命,不归下邽,最终葬于其师父僧如满之侧,今洛阳龙门白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