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结婚久了,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很多事情也就成了例行公事。如果再碰上不那么好那一口的老公,夫妻坦诚交流的机会自然是越来越少。
有人会说,如果漂亮,不信他不天天来。据《南史》记载,徐昭佩无姿容,《资治通鉴》更是给了一个“丑”字评语。果真如此吗?
徐昭佩后来既然违了妇德,做下了丑事,作为正史来说,把她写的不堪也是可能的,虽说史官写史应该实事求是,但是很难不带点自己个人的情绪和好恶,这点太史公也做不到。
李商隐的《南朝》诗:“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
刘禹锡,他在《梦扬州乐妓和诗》一诗中这样写道:“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你说,徐妃美不美?萧绎的一句:”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这是否在有意无意间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样。
萧绎很忙,兴趣广泛,对男女之事淡了一些;他又是王爷,是手握大权的一方诸侯,王府里断少不了青春年少貌美如花的女子;徐昭佩青春不再,又是生产过的妇女,自然不似初进王府的少女们那般紧致。这样东拆一下,西抢一下,几方面因素叠加,萧绎临幸徐昭佩的次数越来越少。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徐昭佩却越来越想与丈夫亲近。
徐昭佩努力过,但是,她又不是如小周后那般的文艺女青年,她只是一没多少才情的普通女子,自是与萧绎少了许多共鸣。
有人说,你柔软一下,不信男人不心动。都道徐昭佩太硬朗,但史达祖的《夜合欢》:“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她也是柔弱女子,也有过单纯美好。
徐昭佩的苦闷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只能借酒浇愁,情到深处,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吐了老公一身。徐昭佩是爱自己老公的,对于那些同样被老公冷落的女子,她与她们有说不尽的悄悄话;对于那些被老公宠幸的,她往往是拔刀相向。没有爱,哪来得妒。
然而,她越是这样,萧绎对她的冷暴力越升级,去她那儿的次数越发的少了。
爱已无望时,索性将心向地一掷,在又一次老公过来交公粮时,画了半面妆。半面妆很美,然而,这对萧绎却是极大的刺激,因为,由于小时候得了眼病,萧绎瞎了一只眼,是独眼龙。
萧绎气得拂袖而去,以后,顶多两三年才去她那儿一次,行夫妻间的周公之礼。
徐昭佩对爱情绝望了,陷入无尽的性苦闷。于是,心一横,展开了最后的报复:四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多得是。没了你,老娘自己想法实现粮满仓。
人的一生,有的错误能犯,有的错误,是不能犯的。她明知,这种方式的报复,一半解决几近癫狂的孤独,一半为激怒他——给天子(此时萧绎还未登基)扣上一顶绿帽子,下场她不是不知道,但此时,她已无视自己的生命了。
如果在他的生命里留不下爱的话,那么就留下恨好了。
徐昭佩第一次的出轨对象是荆州后堂瑶光寺的和尚智远道人,这估计是她为解决苦闷而去寺庙烧香时认识的,去得次数多了,就跨出了第一步。
人常说,女人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徐昭佩选择的第二个情夫是相貌英俊的萧绎的随从暨季江,毕竟离得近,方便。暨季江大发感慨:‘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7岁是髫年(tiao),12岁是金钗之年,13岁是豆蔻年华,14岁是二七之年,15岁是及笄之年,16岁是碧玉年华,20岁是桃李年华,24岁是花信年华,而到了30岁,则拜徐妃所赐,称为半老徐娘。古代女子一般到了及笄之年后就到了法定出嫁的年龄,这么算来的话,也许徐昭佩比老公大了五六岁的样子。
徐昭佩开了头,刹不住车了,她也要附会风雅,看上了诗人兼帅小伙贺徽,双方约到城外欢愉,徐妃还在洁白的枕头上题诗赠于情郎。
萧绎想必早就知道徐昭佩在外偷人,但是他一直没有发作,若说他不爱徐昭佩了,也许可以解释得通,可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则证明他的内心还是爱自己的结发妻子的。
在夫妻二人相互作得不亦乐乎的当口,大梁朝的混乱和动荡愈演愈烈。
中大通三年(公元年),昭明太子萧统病逝,梁武帝萧衍于是立三子萧纲为太子。这是招臭棋,不仅萧统的儿子们不满,武帝的其他儿子们也开始有了想法,包括萧绎。
萧衍的儿子们,名字都绕丝旁,如萧统、萧纲、萧绎。萧统的儿子们,起名都用言字底,如萧誉、萧詧。
太清二年(年),侯景叛梁围困建康,侯景之乱爆发。梁各路勤王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了儿子带着万余人往救,此后又派大将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不说是打酱油,起码未尽全力。
太清三年三月,叛军攻破建康城,皇帝和太子都被控制,最后,86岁的老皇帝萧衍被侯景饿死在台城。
四月,世子萧方等率军队从建康退回江陵,萧绎方才得知都城已陷,自己的老爹死了的消息。
萧方等率领军民修筑城栅,加强城防,萧绎很是高兴。史书记载:“世祖观之甚悦,入谓徐妃曰:‘若更有一子如此,吾复何忧!’”你这时候才想起来和好夫妻关系,晚了,徐昭佩的心已冷。“徐妃不答,垂泣而退。”徐昭佩此时的内心,五味杂陈,既有对逝去的爱情的忧伤,又有背叛丈夫的懊悔,她知道,一切都回不去了。“世祖忿之,因疏其秽行于大阁。”这个就过分了,萧绎是撕破脸了,然而,他可以不顾惜妻子的颜面,甚至不顾惜自己的脸,但是,他一怒之下的行为,却要了自己继承人的性命。“方等入见,益以自危。”
这个时候,太子萧纲派人到江陵(现荆州江陵县)送来密诏,任命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为事、司徒承制,其他的职务照旧。意思就是让他代行皇帝的职权,统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然而,萧绎是怎么干的呢?
他首先派长子萧方等率领军队攻打自己的侄儿——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一位只有20岁的王子,毫无作战经验,独自率军出征。
萧方等并不惧怕打仗,但是,父亲在大殿之上公告自己母亲的丑事,作为儿子所受到的伤害是最重的。于是,出发时萧方等说:
“是行也,吾必死之,死得其所,吾复奚恨。”
他已抱定了必死之心,出征前他是否会去与母亲告别,史书没有说。猜想,他应该会在母亲的宫殿外徘徊良久而不入,最后在门外磕两个头决然而去。
果然,战败后萧方等死在了滚滚江水中,让滔滔江水冲刷去耻辱。
后人把死得其所这个成语的出处安置到同时期西魏的张普惠身上,也许,是为了给这个孩子留下最后的尊严。
战败消息传来的第二个月,萧绎就派出手下的将军再次领兵讨伐。萧慥、萧誉、萧纶、萧栋、萧圆照、萧纪,等等,不管是兄弟辈的、子侄辈的、孙子辈的,只要姓萧,就是他攻击杀伐的对象。
待到与他不同支系有实力的萧姓被一一剪灭,他方才派出大军去攻击杀父、杀兄仇人侯景,一鼓而下。
公元年,萧绎称帝。此时,长子萧方等、发妻徐昭佩已死三年。
萧方等是年6月战死的,没有了爱情,儿子是徐昭佩活下去的唯一支柱,是维系这一对怨偶的唯一纽带。萧绎是在几月威逼徐昭佩自尽不得而知,理由是徐昭佩下毒害死了自己宠爱的一个女人。徐昭佩万念俱灰,投井而亡。
“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这是有多大的仇恨啊!
徐昭佩的人生无疑很失败,萧绎则更悲惨。
防守襄阳的萧詧,因无力抗拒自己的叔父,投靠了西魏;为了攻击在益州自己的弟弟萧纪,萧绎不惜引狼入室,联合西魏一同夹击,萧纪败亡了,可益州也被西魏笑纳。
此时的情形,已再现了秦灭六国、晋灭东吴、元灭宋时的态势,魏军只要从四川顺江而下,再从襄阳当头一棒,梁朝就折腾不了多久了。
萧绎则不管那么多,他不仅不听从大家的劝告还都建康,反而命令将朝廷在建康的七万卷藏书运来江陵,加上自己的七万多卷,共十四万卷。他,太爱读书了。
南北朝时,南朝一直以文化正统的心态自居。当年永嘉南渡,东晋草创,建康朝廷的藏书只有三千多卷。此后两百多年间,南朝虽有战乱,但并不像北方一样狼烟遍地,所以在搜集书籍方面相当成功。这七万卷书,多是从民间征集而来,也包括当年刘裕北伐,攻破长安,带回前秦苻坚收集的四千余卷古籍。
萧绎称帝两年多后,西魏对江陵发动了进攻。
西魏从策划、出兵、攻击、破城,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萧绎甚至来不及召唤援军。萧绎被俘不久,被侄儿萧詧用装满土的袋子闷死。
江陵城破之时,萧绎做了一件让人痛心疾首之事。他将十四万卷书付之一炬,理由竟然是“读书万卷,尤有今日,故焚之。”
江陵焚书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最大的文化破坏事件,可以说是中华文明遭受巨大破坏的千古罪人。
萧绎是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史书上说他”性矫饰,多猜忌。”现在想来,他的人格缺陷其实来源于他幼年间瞎了一只眼,身体的缺陷造成了他的自卑,自卑则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硬伤,侯景之乱后他一系列的动作,与其说他是觊觎皇位,莫如说他是想向世人展示他的成功,哪怕这个成功会让国家灭亡、百姓受苦,会让自己身死名裂。
萧徐之间有爱吗?
其实是有的,至少曾经爱过。表面看两人互相折磨对方,似乎恨更多一些,可是,没有爱哪来的恨。两人彼此爱着对方,却连自己也不知道,也许,他们两人结婚的时候年龄太小了,不知爱情为何物。
附:
《荡妇秋思赋》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相思相望,路远如何?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已矣哉!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