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年),计卷,约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一、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此话出自《周书·韦孝宽传》,意思是:勤俭乃修养德行必须的态度;奢侈是恶行之中最严重的。是劝人要注重节俭,反对奢靡的。
二、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道。
这句话是《周书·郑孝穆列传》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清白廉洁是做官的根本,节俭是做人的基础。
三、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
这句话出自《南史》,意思是:人的一生如果不能施展抱负,即使活到一百岁,也像是死了一样。
四、士必从微而至著,功必积小以至大。
出自《周书·苏绰传》,大意是:士必然都是从默默无名开始才有后来的闻名天下,功劳也是小功绩慢慢积累才成为大功劳的。
五、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出自西晋《三国志·魏书》句意:与百姓共享快乐的国君,百姓必定能为国君分忧;与百姓共享安定的国君,百姓也一定能拯救国君的危难。
六、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期之远者莫如年,以重任行畏途,至远期,惟君子为能及矣。
出自《北齐书》,意思是:负担重莫如身体,经历险莫如口舌,时间长莫如年代。负重任,行险路,长期坚持,唯君子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