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让中华文明的长空中闪烁出思想的光华,接下来让我们学习那些古代流传下来的谚语吧!
个人修养篇
不能在痴呆的人面前说梦话,不然他会信以为真。比喻不能在愚昧的人面前说玩笑话,以免其当作真话。也比喻不能在学识浅陋的人面前谈论他们所不能理解的问题,以免其曲解。陆九渊《陆象山语录》:“俗谚云:痴人面前说不得梦。”亦作“痴人面前不得说梦”。
比喻惩治人应该顾及到与他相关的大人物的情面。《金瓶梅》第七十九回:“不知原来家中小大姐,这等躁暴性子,就是打狗也看主人面。”打狗要看主人面。杨绛《痴气人生》:“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紧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之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钟书打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
烈士:刚烈的勇士。佳人:美女。意谓好的东西应送给值得使用它的人。《冻苏秦》第一折:“岂不闻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但恐礼物微鲜,不足供长途之费耳。”亦作“宝剑赠与勇士,红粉赠与佳人”。刘云若《恨不相逢未嫁时》第三回:“就作出大方样儿道:‘好东西才配你用呢!俗语说:宝剑赠与勇士,红粉赠与佳人,你怎能不受?’”
不在某个职位,就不用谋划相关的事务。语本《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中国现在记》第六回:“卑职早就打算一个主意,想去回藩台去,又因为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事搁在心上已有多年了。”
意谓不了解情况而犯的过失,不能怪罪。不知者不怪罪:《山海经》: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朱母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亦作“不知者不作罪”。
大虫:老虎。伏肉:指被慑服的动物。比喻强者不欺凌已伏贴的人。《水浒传》第二回:“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虫不吃伏肉。’”
意谓从大局和长远考虑,从具体事情上一件件做起。李欣《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旧谓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过失不应计较、怪罪。《三侠五义》第三十三回:“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你便是了。”亦作“大人不见小人怪”。
意谓不要当面揭人短处或当面影射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俗话说的好:‘当着矮人,别说矮话。’姑娘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脸上怎么过得去?”
观点主张不同,就不在一起共事谋划。语本《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后汉书?郅恽传》:“直心无讳,诚三代之道,然道不同者不相为谋。”
人情世故
意谓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班固《汉书》:“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诈伪萌生,刑罚亡极,质朴日销,恩爱浸薄。”
旧谓人生活富足了就会干出坏事,贫穷了就会生出偷盗的念头。《金瓶梅》第二十五回:“你依我,不要教他在家里,在家里和他合气,与他几两银子本钱,教他信信脱脱,远离他乡做买卖去……自古道:‘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他怎么不胡生事儿!”亦作“饱暖生淫欲”。
意谓别人向自己求助,自己热情帮助;自己向别人求助,别人却冷若冰霜。《警世通言》第二十五卷:“桂迁送至门外,举手而退。正是: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
旧谓人的生活中不如意事很多,能对人说的很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荻岸散人《玉娇梨》:白小姐叹一口气道:“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正你我今日之谓也。”
意谓夫妻生活离不开油盐柴米,朋友交际离不开饮酒吃肉,亲戚往来离不开点心礼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南部闾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则记数则……曰:‘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
意谓上司随便吩咐一声,其下属就忙个不停。冯志《敌后武工队》十三:“这是上头的命令。常说:‘当官的动动嘴,当兵的跑折腿。’我和侯队长都是听城里吆喝的人。”
当行:即同行。谓同行之间互相厌恶,互相排斥。《金瓶梅》第三回:“他们说亲时又没我,做成的熟饭儿,怎肯搭了老身一份?常言道:‘当行厌当行。’”当行厌当行又作“当行妒忌”。
谓寡妇与男子接触,容易招致别人的猜疑而生出流言蜚语。寡妇门前是非多《广仁堂》:“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特别是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年代,孤儿寡母的日子更是难过至极。”
旧谓当官的不会把送礼的人打出门外,拒绝礼物。狗吃屎,就不会咬拉屎的人。侯树槐《高山春水》第三十章:“俗话说:官不打送礼的,狗不咬拉屎的。在这个节骨眼上,是朋友,是冤家,选票上见。”亦作“官府不打送礼的”。
旧谓官场中人情淡薄如纸。官情如纸薄《合锦回文传》:“怎知官情如纸薄,那些门生故吏见桑公已死,况又是杨复恭所怪之人,便都不肯来照顾他身后之事。”
旧喻管什么事就会从中捞得好处。《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沈琼枝道:‘我昨日听得明白,你们办公事不用船钱的。’差人道:‘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们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像你这一毛不拔,我们喝西北风!’”
虿(chài):蝎类毒虫。比喻灾祸临头,各顾自己。《水浒传》第十七回:“古人有言:‘火烧到身,各自去扫;‘蜂虿入怀,随即解衣。’若杨提辖在这里,我们都说不过;如今他自去的不知去向,我们回去见梁中书相公,何不都推在他身上?”亦作“火到身边,顾不得亲眷”。
旧谓师傅教会徒弟后,往往竞争不过徒弟而失业挨饿。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手艺行里有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我梁亦清傻呀,没把你当外人,没跟你留这个心眼儿!
察人观物
谓人太老实,不爱说话。浩然《艳阳天》第一卷三十二章:“再看韩百安那个小子,先头多老实,八杠子打不出个屁来,也学会了斗争。”
意谓人的性格各不相同。韦任敏《穿云山》第七章:“‘怎么你偏偏要费这么大事,搬到山后没人家的地方去住?’……‘这叫百人百姓,各人各性。’”亦作“百人百性”。
比喻人的成长条件不同,形成的思想、品德、性格也会有差异。陆地《瀑布》第三十六章:“百样米养百样人,当官的也不全是人人如此。”
比喻只接受好话,不屈服于压力。《黑籍冤魂》第二十一回:“大凡妇人家吃软不吃硬,你只要和颜悦色,慢慢的说得他回心转意,自然就可以讨得。”亦作“吃顺不吃戗”。
比喻使用强硬的手段就服从,好言好语反而不听。《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忽然想到戴大理嘱咐他的一番话,说胡统领的为人,吃硬不吃软。”
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刘彦林《东风浩荡》第十章二:“穿衣戴帽,各人所好。你喜欢吃酸的,还能让人家都跟着你喝醋?”
谓男子汉应光明磊落,气概豪迈。《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四回:“长老道:‘自古说得好,大丈夫顶天立地,终不然顶地立天。’”
膏粱,精美的食物。借指享受富贵生活的人。意谓骄奢放纵者的习性难以改变、纠正。《国语?晋语七》:“夫膏梁之性难正也”。
比喻坏人本性不会改变。梁斌《播火记》三十六:“狗走遍天下吃屎,狼走遍天下吃肉,乌合之众,成不了大事。”亦作“狗改不了吃屎”。
意谓喜欢说话的人总难以封住嘴。《林兰香》第二十九回:“嘴不由人,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喝惯了的水,说惯了的嘴,叫我亦无法。”
谓人的性格不易改变。《杀狗记》第二折:“他性多执拗,才欠圆通。正所谓‘江山易改,禀难移’。”亦作“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人生战略
谓不了解客观实际情况,也用以讽刺人盲目自大。语本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子贡曰:‘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
如同不钻不会有穴洞一样,话不讲明就不会知道。《杀狗记》第十九出:“我院君何不瞒了大员外,暗地使人送些钱米与小官人,也免得在街头叫化。此事且待院君出来,提起这话,看他怎的。正是不钻不穴,不道不知。”
谓打骂是爱护对方,是为了对方好。《醒世姻缘传》第三回:“珍哥红着脸说道:‘打是疼,骂是爱,极该笑!’”
意谓各个地方都有主事的人。《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店房有个主人,庙里有个主持。’虽不是大事,到底告诉一声,就是园
里坐更上夜的人,知道添了他两个,也好关门候户的了。”
旧谓替当官的做事如同陪伴老虎一样危险。《梼杌闲评》第十一回:“自在日子不过,倒在衙门里缠什么!自古道:跟官如伴虎。”
旧谓当官的文书来往凭着印章为据,私人的私下交易凭着文字为据。《今古奇闻》第十二卷:“自古说,官凭印信,私凭笔据。既没有据,哪有这种金子,如何向我索取?”亦作“私凭文书官凭印”。
谓说空话不算数,要看实际行动。柳青《创业史》第二部八章:“咱们现时在支委会上把振山老大斗争三个月,他就服气梁生宝了吗?俗话说:光说不算,做出再看。”
比喻惩罚这个人,吓唬另外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语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亦作“杀鸡给猴看”。
焉:哪里。比喻小题大作或大材小用。《水浒传》第十五回:“常言道:‘杀鸡焉用牛刀。’那里消得正军统自去,只贺某聊施小计,教这一伙蛮子,死无葬身之地!”亦作“割鸡焉用牛刀”。
旧谓饮酒可以和解矛盾,消除愁闷。《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孩儿,我且不吃,一发等你了这钟
,凑个三杯,可不好那?”亦作“三杯和万事”。
谓事态已经难以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语本《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渊才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亦作“三十六着,走为上。
比喻做事不偏激最保险。柳青《种谷记》四:“斜了不对,咱顺来,偏了不对,咱正来。三条路咱走当中。……”
比喻打击敌人先打击为首的,或解决问题要先抓住关键环节。先抓住关键环节。唐?杜甫《前出塞》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亦作“射人先射马”。
日常生活篇
谓本钱小,利润少;本钱大,利润多。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谓木匠锯木总是留得长一些,以免短小;铁匠打铁总是留得短一些,因为短了可以打长。比喻根据情况行事。
意谓做成本耗费大的事,一定会对其顾全珍惜,处处考虑周密。《带印奇冤郭公传》第十二回:“曾不思彼之所以胜我者,其优劣在认真不认真,其关键在省钱不省钱。语云:‘省了钱,无好货’;又云:‘成本既重,顾惜必周。’此言虽小,足以喻大。”
费的工夫多,技艺就会精巧。谢觉哉《不惑集?学习常谈》:“学了要时时练习,‘工多出巧艺’,不可随学随忘。”
好东西不便宜,便宜了不会好。《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五回:“只怕好物不贱,贱物不好呀。——你还没说,他一向曾在那里?”
地头:出售地点。意谓货物运到出售地点,即便价格下跌,也要降价出售;不能再转运他处,那样会亏损更大。张长弓等《边城风雪》第十三章:有心不卖吧,花钱住店,人吃牛喂,嚼裹过重,受不了!这就叫‘货到地头死’。”
货物要卖给识货的人。张长弓等《边城风雪》第七章二:“有道是,货卖与识家;识货的主儿宁肯多掏两个也要买他心爱的东西。”亦作“货卖识家”。《济公全传》第一百七十八回:“我这画卖的工夫钱,货卖识家。”
意谓货物紧缺就贵重。《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元来贩漆的,都道杭州路近价贱,俱往远处去了,杭州到时常短缺。常言道:货无大小,缺者便贵。故此比别处反胜。”
货物要在畅销时卖出去。清?王璋《吴谚诗钞》:“掇皮酸橘子,货要卖当时。”亦作“物卖当时”。清?缪莲仙《梦笔生花》二编八卷:“官打现在,物卖当时。”
货物有高低不同的价格,客人无远近厚薄,应同样看待。《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常言道:‘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般看。’你怎么说三样待客?你可试说说我听。”
古代流传下来的很多谚语,这些谚语大部分对后人都有警示作用。或者说这些是前人总结的经验,这些经验被总结为一句话,用以流传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