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信寺位于太谷城东阳邑村南,距县城十公里;据寺内碑文记载,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至年);到元朝金世宗,大定(至年),两位执政同样二十九年的皇帝一建一修;到明正德(至年)扩大规模;明万历三十三、四十四又两次修整;清康熙十八年(年)、清雍正(年)均有维修;到清朝道光年(年)修建规模最大,增建内容也最多,可见净信寺历来被皇家所重视;
二进院设计十四座殿宇:戏台、过殿、大殿、东西看庭
、白衣殿、灰泉殿、钟鼓楼、天王殿、后院:碑廊、观音、地藏、关公殿、承善祠、佛龛等寺内保存明清彩塑78尊,壁画平方米,唐碑、明匾等均为珍品;建筑布局严谨疏朗,气势雄伟,莲花镶背,龙兽蟠绕,宝瓦中立,彩釉雕图,琉璃壁画都表达了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希望于祥瑞(大都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子孙吉祥、福寿安康)。但最为耀眼的亮点是华丽精美的琉璃、琉璃制件;其中琉璃牌匾“发鲸”、“栖鹭”被载入《中国琉璃大全》。
净信寺整个建筑运用了大量琉璃瓦、琉璃制件;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一、佛家七宝之一(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尤其最为名贵的孔雀蓝琉璃,这就不由得想到大佛山孔雀蓝琉璃塔,而净信寺运用琉璃更早;阳邑是春秋晋阳、阳处父的封邑,是当时晋地文化、经济之中心;碑记唐开元,但据历史推断或更早,甚至早于北魏,净信寺一开始是祠以供奉纪念韩厥(灰泉、谷德将军);《绪论》中琉璃始于北魏,明清两代应用尤广;琉璃颜色多种多样,但孔雀蓝最为名贵,令人惊艳,琉璃虽好,但“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太谷阳邑白居易充分说明琉璃的保存不易;那净信寺用大批琉璃又名贵、又不好保存,运输受限制,当时是怎么做到的?我异想天开的想是否本地有烧琉璃的?很可惜当地没有烧琉璃合适的泥土;倒是找到离太谷最近的琉璃烧制:从唐代就传承到明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的介休琉璃。这种琉璃创烧于元,兴盛于明清,色泽艳丽、流光溢彩、精美壮观、金碧辉煌,历经数百年而不变色;且这些琉璃就用于宫观庙宇塔、戏楼、牌坊、过街楼、廊桥;还发现琉璃鸱吻:龙首鱼尾,龙头硕大,龙口大张,露出锋利的牙齿,侧身的鳞纹细致整齐,龙尾上翘反卷,卷起的鱼尾在空中形成优美的弧线,两个龙角直插向上;虽然鸱吻上满有尘土,但仍能看清光鲜亮丽的色泽很漂亮;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不管是建还是修,这就不难想象能使用大量琉璃,这么的豪华、富丽堂皇,也只有阳邑了;因此地是阳处父的封地,晋邑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介绍二佛山时说过,凡是有赵武之赵氏后人的地方,就都建有将军祠(灰泉神、谷德将军);
前(年),赵氏被灭族,韩厥力保赵孤,带回晋阳封邑,视如己出;前年,韩厥宣布告老还乡,其长子韩无忌当立为卿,自称有疾,让位其弟韩起,韩起又谦让赵武,赵武跃居为上军将(首相),位居韩起之上;前年赵武执政,韩起为副,共同维护晋国乃至天下和平;韩厥把赵武与韩起一视同仁,视为二子,皆成大器。
其实,与阳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还有两位:汉代冯鲂、北魏白包;后汉明帝57年封大臣冯鲂为阳邑侯;他也有好多让人敬仰的故事与传奇;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治理杀伐果断,性格矜持严谨,威严公正,在职屡谏忠言,多以纳用;(章帝)建初三年,用年老多病的理由辞官;元和二年(85年)卒,享年八十六岁;他一生崇尚气节,他的事迹也是让阳邑人或阳邑后生的人为之敬仰与骄傲的!
另一个白包:北魏时封为阳邑侯的太原太守;战国时著名秦将白起二十四代孙(现太谷酎泉寺一开始是白起所建家祠;秦始皇时,封大将白起之子白仲于太原;白包,名见于史书《新唐书》记载:“……武安君起,赐死杜邮,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於太原,故子孙世为太原人。二十三世孙,后魏太原太守,包;包五世孙,建。”在表中白建为首位,白居易、白敏中、白行简、众弟兄为‘白建’六世孙。又《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三十二载:“白建,字彦举,太原阳邑人也。”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北齐书》专门列有白建传,清代山西通志也有记载,并列在乡贤传里;可惜不管是山西人还是本地人,都未看过白居易的家世、文稿资料;白包白建(乃至白居易代代)称自“阳邑人”,官高位重,位侍中、中书令,是北齐后期重臣。白居易《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记述得非常清楚“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白居易与白敏中乃堂兄弟,他们曾祖父白温为京官,所处朝代,武则天都洛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陕西发掘出土的白居易堂弟巜白敏中墓志铭》:“……谨按白氏受姓於楚,本公子胜,理白邑,有大功德,民怀之,推为白公;其后徙居秦,实生武安君,太史公有传,遂为望族。元魏初,因‘阳邑侯’,包为太原太守,子孙因家焉,逮今为太原人也。”铁证如山,白居易先祖为“阳邑侯”;古老的阳邑历史,更是让我们看到它丰富的一面。
且看:一、晋国太傅阳处父谈判专家、外交家,伟人级的英雄;明知狐射姑要杀他“我怎能因贪生怕死而放弃国家利益呢?”不顾个人得失、利益、安危,为晋国的强大甘愿献出自己生命;
二、韩厥执政上大夫,有勇有谋,知恩图报,宽厚待人,公忠体国;
三、冯鲂,后汉大臣阳邑侯,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杀伐决断,忠君爱国;
四、阳邑白氏,有品有德,文武皆具,代代官宦,官高位重,常以“太原阳邑人”自居,为追溯历史,查找史证起到关键性作用。古阳邑给我们留有这么深蕴的历史回音,无论上述哪一位,都是高风亮节流传与后世,足以让人敬仰赞叹;古老的阳邑历史,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且文化内涵丰富,所处时代经济繁荣,地理位置军事战略要地,最早的釆邑;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实际上,他们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座高大的丰碑,纵观他们的人生,都是无限光辉,他们都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应该上“古阳邑名人纪念榜、阳邑历史展览榜、阳邑古文化演绎榜”哈哈,更应该上晋中历史文化名人榜,成为榜上最最重要的人物。
作者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