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份的一个周日,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时任所长李非突然接一个陌生来电,对方的第一句话便是“有人盗墓”。职业的敏感,使正在忙碌的李非所长立即警觉起来,通过简单的对话,他当即决定,派两名副所长迅速奔赴现场。
被盗古墓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千亩果园中。
图片丨徐显秀壁画墓葬位置图在这片果园中,有一高大封土堆,当地人将其称为“王墓坡”,但是哪个“王”的墓,没有人能说得上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座古墓。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那个给李非所长打电话的人便是时任王家峰村治保主任的梁春生。
两位副所长赶到现场,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一座高达4米的封土堆映入眼帘。及至跟前,在封土堆的西北角,一个直径60厘米盗洞也赫然醒目。
图片丨王家峰村东“王墓坡”的高大土冢根据经验判断,两位副所长认为,眼前这座古墓,是座“大”墓。
副所长常一民决定,沿着狭小的盗洞进入墓室空间,以便对这座“大”墓有个初步了解。
在一把手电筒的光照下,副所长常一民看到了墓室中大面积鲜艳精美的壁画。
图片丨徐显秀墓发掘现场吃惊之余,他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拍下了几张照片。随后,经过专家的鉴定,确认了这座古墓即为北齐时期的一座大墓。“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南北朝时期壁画墓,……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
如果不是这座古墓的保护性发掘,徐显秀或许不会引起人们的太多注意。
在一些史书上,如《北齐书》《北史》《隋书》《资治通鉴》中,对徐显秀都有一些零星记载。《北齐书》载,“(天统四年)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诏以……开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司空。”《北史》载,“(后主天统五年)三月丁酉,以司空徐显秀为太尉。”《隋书》载,“元少聪敏,年十六,齐司徒徐显秀引为参军事。”
图片丨墓室壁画中的徐显秀这些只言片语的记载,并不能让我们对徐显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直到二十一世纪的阳光无意间照进这座沉睡了千余年的墓葬。
图片丨徐显秀墓的墓志铭盖据墓志显示,徐显秀名颖,生前为北齐太尉太保尚书令。恒州忠义郡(今河北北部,一说为山西省文水)人,其祖徐安、父徐珍曾任北魏边镇高级官员。徐显秀自幼生长在北地,少年豪侠。北魏末天下纷乱,军阀蜂起。他先是参加了尔朱荣的队伍,尔朱荣失败以后追随了高欢,因作战勇猛,屡建功勋,逐步升迁。东魏时成为高欢亲信将领任帐内正都督。入北齐后,天保初封金门俊开国公。武成帝大宁初,出任宜州刺史,与西魏前线对峙。河清三年(公元年)在著名的洛阳保卫战中,因作战英勇,扭转了战局,建立殊功,被北齐封为武安王。后主高纬时,历任徐州刺史、大行台、尚书右仆射,拜司空公,再迁太尉,参与统领全国军队。武平二年(公元年)正月死于晋阳城内的府第中,享年七十,当年十一月十七日,葬于晋阳城东北三十余里处,即今天的王家峰。
图片丨徐显秀墓的墓志铭徐显秀,即为王墓坡“王墓”的主人。
显然,徐显秀还是希望将生前的荣华富贵带到另一个世界。
图片丨徐显秀墓北壁的《夫妇宴乐图》墓中气势恢宏、精美绝仑的壁画说明了这一切。
图片丨徐显秀墓平、剖面图图片丨徐显秀墓室展开图徐显秀墓整个壁画分三个部分:墓道两壁、甬道、墓室四壁,总面积余平方米。墓道、过洞、天井内为仪仗队列;甬道口与两壁是执鞭、佩剑的仪卫;墓室壁画分布于顶部和四壁,圆形的穹窿顶上绘有黄色和灰色两层的星象图,白色圆点象征群星,顶部由东北至西南似有一条分隔线,象征银河。墓室四壁包括北壁墓主夫妇家居宴饮、西壁墓主出行备马、东壁墓主夫人备车场面,南壁仪仗、神兽等内容。墓葬壁画彩绘各类人物余人,马7匹,牛车1辆,神兽8只(头),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应有尽有。
图片丨徐显秀墓壁画(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墓室正面北壁的《夫妇宴乐图》。墓主夫妇盘足并坐于帷幔之下的榻上,两人中间有堆成圆丘的食品,周围13个高足托盘盛放着各式菜肴。帐前两侧的两个侍女恭恭敬敬立于帐前两侧。帷帐外两侧前排是一支由8人组成的男女乐队,左边是4名分别演奏笙、箜篌、响板和琵琶的女乐伎;右边4名男乐伎分别演奏曲项琵琶、笛子、五弦和铙钹。
图片丨徐显秀墓壁画(部分)所有的人物形象均神态各异,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除了徐显秀,其他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今的我们,已无法准确猜度。
—特别说明—
文字:李文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上期精彩:
■“我的迎泽我的家”向您约稿
■迎泽公园:满园锦绣四时芳华
■迎泽公园:雕梁画栋境揽万象
■大关帝庙:祀戎结合的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