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喜庆二十大,分享15首爱国古诗,

新媒体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cgia.cn/news/roll/1587509.html

金秋十月喜庆二十大,分享15首爱国古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正义感

在这金秋十月喜庆二十大之际,为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从中华经典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彰显时代精神,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分享15首学生必读的有关爱国的古诗词,旨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社会正义感和振兴民族的职责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祝祖国再创辉煌,繁荣昌盛永不朽。

 

爱国诗词

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

作品赏析

此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前两句以“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等塞外相距遥远的地名和壮阔意象,勾画出气势恢宏的边塞场景。其中再以“暗”“孤城”“遥望”等词语,点出苍茫荒寒的塞外地理特征,使人不难体会到一股悲慨之气已扑面而来。第三句以“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征战,语言极为精练、刚健。大漠风沙的恶劣环境,身经“百战”的惨烈经历,“金甲”磨穿的艰苦卓绝,不仅未使主人公斗志颓丧,而是历练得更为坚强,斗志更加高昂,故第四句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誓言作结,就显得水到渠成,满篇生辉。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昂扬豪迈之情,珠联壁合,情景照人,不愧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征人守边御敌离家万里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今还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过阴山。

创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作品赏析

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

这首诗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作品赏析

这首诗渲染了出征前盛大华贵的酒筵以及战士们痛快豪饮的场面,表现了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旷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四、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韦道安》

柳宗元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

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

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

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

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

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

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

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

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

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

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

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

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

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

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

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

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

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

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品赏析

此诗以慷慨激昂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

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是可以延年益寿的。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

六、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陆游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译文

前些年在东海遨游,切细鲸鱼肉做羹汤,眼前是如山白浪,激起我豪情万丈。

去年在终南山下射虎,半夜里回营,漫天大雪积满了我的貂裘。

今年摧丧颓废真令人发笑,花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使人羞于取镜一照。

谁能料到喝醉了酒还能作出狂态,脱帽露顶,向着人大喊大叫。

金虏还没消灭我的怒气不会平静,那把挂在床头上的宝剑也发出铿然的响声。

破败的驿站里一觉醒来灯火黯淡欲灭,风雨吹打着窗户,天气约摸是半夜三更。

作品赏析

诗开头四句回忆过去,激情豪壮;中间四句写当前,由豪壮转折过渡到沉重;最后四句再写当前,表现刻骨的沉痛。充分反映了陆游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

七、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陇头水》

陆游

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

我语壮士勉自疆;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作品赏析

《陇头水》是陆游晚年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抒写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全诗四句一转,首四句写戍边壮士难以排遣的乡愁。

这首诗用韵很有特色,全诗一韵到底,句句押韵。这不仅能给人以完整统一,一气呵成的感觉,还能使人感受到诗人有如江河奔流,澎湃倾泻而出的感情,使诗在感情的抒写上独具激荡人心的力量。

八、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作品赏析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这首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语言没有丝毫雕琢,直抒胸臆,浑然天成,以极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极深厚、强烈的情感,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九、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统领着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作品赏析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十一、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立春日感怀》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译文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剌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十二、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与陈伯之书》

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译文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创作背景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十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传》

李百药

岂得弃本宗,逐他姓,丈夫宁可碎,不能全。

作品赏析

公元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逐他姓”则生,“不逐他姓”则死,最终元景皓因不易姓而被杀,表现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决维护。后来,这一典故被抽象出来,含义也大大升华,用以比喻宁愿为高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乃至献身,也不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来一直沿用。

十四、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滕王阁序》

王勃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译文

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立功无数却难得封侯。使贾谊这样有才华的人屈居于长沙,并不是当时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岁虽老而心犹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遥远,乘着大风仍然可以到达;晨光虽已逝去,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心性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走到穷途的就哭泣的行为呢!

十五、《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作品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诉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表白,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喜欢,请点赞、评论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