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汉太祖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如此评价为开国立下不世之功的三位功臣。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在谋略、后勤、军事三方面的作用,刘邦也很难建立大汉王朝!
那么,面对如此重要的功臣,刘邦又是如何对待他们三个人的呢?
一、张良的结局
张良深明“飞鸟尽,良弓藏”的哲理,在巅峰之时急流勇退,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那个位置上能够说退就退,实属难能可贵,这些也使得刘邦一直都很尊重张良,公元前年病逝,得以善终。
二、萧何的结局
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治理国家也是卓有成效,不过萧何不懂得帝王之心,萧何功高位显又深得人心,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不自知,直到一个叫召平的门客提醒萧何才恍然大悟,于是开始做些强买民田民宅、放高利贷之类自毁名节的事,虽然受了几天牢狱之灾总算是性命得保,也算是化险为夷。
公元前年,在刘邦死后两年,萧何也离开了人世,得到了善终。只不过和张良相比,萧何的身影沉重了许多。
三、韩信的结局
韩信的结局无疑是最惨的。
吕后找来萧何密谋,萧何将韩信骗到长乐殿,刀斧手一拥而上将韩信绑起来,吕后在长乐殿尽数韩信与陈豨谋反,欲加害她和太子等罪,不容韩信申辩,令刀斧手将韩信推到殿旁钟室杀死,并夷灭韩信父、母、妻三族。
从汉初三杰的各自结局来看,当推张良最为潇洒飘逸,堪称智、仁、勇三者皆备的完人!
那么他们的后代子孙的境遇如何?
一、张良的后代
张良为人低调,行事谨慎,当他亲眼目睹韩信等诸多功臣被刘邦逐一除掉,为了自保,他请求留在封地,并减少封邑户数,逐渐淡出权力的中心。
张良有两个儿子,长子张不疑、次子张辟强(一作彊)。
张良去世后,长子张不疑承袭留侯爵位。
高后八年(公元前年),吕后病逝,丞相陈平等人诛除诸吕,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史称汉文帝。汉文帝五年(公元前年),张不疑因参与谋杀原楚国贵族,犯有大不敬罪,被判处死刑,废黜爵位封地。张不疑倾家荡产为自己赎命,后来做了某城的更夫,其子张典后来官至清河太守。
张良的次子张辟强,在吕后称制的时候,入朝任职侍中,当时才十五岁,却头脑清晰,思维敏捷,鬼精鬼精,颇有乃父风范。
民间相传,张辟强在吕后当权的时期隐退乡野,避于上党(今属山西长治),改姓良氏,其后裔良燮在东汉时期出任朝廷的博士。
和父亲张良一样,张辟强的确也很聪明。
二、萧何的后代
现今,在闽侯上街邱阳村,有萧何的后人,不但有萧氏族谱为证,上街还完好地保留着萧家建于清中后期的古厝。
根据其族谱记载,萧何后代建立了南齐和梁。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萧何的第二十四世孙,萧衍之父萧顺之与萧道成同辈。因此,萧衍为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年,萧衍被禅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史称:梁高祖武帝。
二、韩信的后代
据说他的小儿子却大难不死,侥幸逃过了一劫,韩信的门客怜悯少主人年幼,就把他藏了起来,送到丞相萧何的府中。萧何把韩信的小儿子秘密送到南越国王赵佗身边抚养。韩信的儿子这才得以保全,并在赵佗的身边生活,得到赵佗的悉心照料。
明朝《樵书》中也有记载,韩信的后代都居住在广东地区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先辈韩信是因为谋反罪论处的,所以韩信的后人为免曝露身份,就改了姓氏,称作姓韦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信的后人渐渐从广东迁徙到了贵州、广西等地,而且他们当中有些人还把自己的姓氏改回了韩姓,借此永远记得自己的先祖来历。毕竟有这样的一个先祖,自然也是风光无限了。
结语
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因为一直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从不参与谋划,对刘邦一点威胁都没有,得以善终;精通黄老之术的萧何,深知他现在极为危险,说不定会成为下一个韩信。于是,他不仅把家产捐给朝廷,还大肆强占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说他坏话,留下骂名;汉朝建立后,韩信曾经的惊人战绩被刘邦看作一种极大的威胁,几乎夜不能寐。于是,就夺了韩信的兵权,并把他贬为淮阴侯。吕后用计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