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的“朓”很容易被认错,朓音为(tiao)。他之所以被萧遥光等人诬陷下狱致死,主要原因是谢朓知道他们谋反的计划,又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被他们忌恨,这也跟谢朓的文人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一、谢朓其人
谢朓字玄晖,他是南齐时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齐书》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大诗人谢灵运被世人称为“大谢”,谢朓也被世人称为“小谢”。
谢朓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一定的贡献。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以清逸流丽、自然的风格,对后世的唐诗有很大的影响。大诗人李白非常推崇谢朓的诗词风格,单他写的称赞谢朓诗就有很多首。其中《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云》中写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还写了《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以怀念谢朓:“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可见李白对谢朓评价是很高的,是将他视为自己崇拜的偶像的。就连梁武帝萧衍也曾说:“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也说明谢朓的诗在当时影响很大。
谢朓最初在齐随王萧子隆属下任职,官至镇西功曹,后来又做了文学侍从。萧子隆对谢朓的才华也很欣赏。等到齐明帝萧鸾即位后,谢眺更加受到重用,担任了宣城太守,所以后世又称他为“谢宣城”。
二、大义灭亲,遭人诟病
谢朓举报其岳父王敬则反叛,致使王敬则满门都被斩杀了。谢朓大义灭亲一事,虽然受到了朝廷的奖励,但他也为此事饱受诟病,让人感觉冷血,没有人情味。
齐明帝晚年,由于担心在他死后大臣们会危及政权的安全,他就采取大肆杀戮宗室藩王和先朝大臣的手段,来解决他的担心,此举也令朝中人人自危。当时谢朓的岳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因为他是齐武帝的心腹猛将,曾为萧道成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王敬则也担心不知哪一天自己就要被齐明帝盯上,死于非命。
不久,从建康方面传来信息,朝廷准备东征会稽,王敬则听了坐卧不安,开始打算发动叛乱。王敬则让自己的儿子派人给女婿谢朓说了这个事,征求他的意见。谢朓本来就是胆小怕事的人,怕被岳父牵连,于是就把妻弟派来的人给扣下了,并向朝廷告了密,这也最终导致王敬则全家被朝廷处死。谢朓也因为举报岳父有功,得以升任尚书吏部郎。要说谢朓胆小,他做事还那么果断;要说他胆大,他为了自保,连岳父也能出卖。
谢朓的告密,直接导致王敬则全家被杀。谢朓的妻子就非常恨谢朓,她经常把刀藏在怀里,想寻找机会杀死谢朓,为自己的父亲报仇,吓得谢朓躲着不敢见王氏。谢跳被任命为尚书吏部郎后,对人更加谦恭。尚书郎范缜嘲笑他说:"你人才出众,胆小软弱也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但是,你却没有管好你的妻子。"谢朓羞愧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三,遭人陷害,下狱致死
齐明帝死后,萧宝卷即位。萧宝卷宠信小人,导致朝政弛废,朝中的辅政大臣、右仆射江祏就想废掉萧宝卷,立萧遥光为帝。江祏和弟弟江祀把他们的计划告诉了谢朓,希望谢朓支持他的主张,毕竟谢氏是名门望族,在当时是颇具影响力的。萧遥光也派人向谢朓表示诚意,希望获得谢朓的支持。但是谢朓认为自己身受齐明帝的重恩,因而不愿参加他们的废立活动,但又怕得罪江祏等权臣,所以没有公开表态。
过了一段时间,萧遥光让谢朓任卫尉的职务,谢朓怕受牵连,就把江祏他们的阴谋向左兴盛报告,左兴盛见江祏等人权势太大,也不敢出面揭发。谢朓不知道卫尉刘暄和江祏等人也是同党,他又对刘暄说:"萧遥光一旦登基,他的亲信刘沨、刘晏就会取代你,还会说你是小人。"刘暄听后假装吃惊,等谢朓一走,就将此事向萧遥光和江祏告了密。随后,萧遥光想让谢朓担任东阳郡太守,想借此将谢朓排挤出朝,但是,江祏却坚决不同意,他觉得这样太便宜了谢朓。
江祏和谢朓早有积怨,当初,谢朓看不起江祏的为人,江祏倒是经常去拜访谢朓。一次,谢朓对江祏说,自己新近写了一首诗,请他评赏一下,随后让左右侍从去取,侍从转身刚走,谢朓把人喊了回来,说是不用取了。江祏问是怎么回事,谢眺说:"不必那么着急。"江祏明白这是谢眺看不起自己。所以江祏极力主张将谢朓置于死地,以除后患。
于是萧遥光和江祏联名上书,指责谢朓私下里诽谤朝政、攻击辅政大臣、鼓动文武百官废掉皇上。东昏侯看到奏表,大为恼火,立即下达了诏书,公布谢朓的罪恶,将他逮捕入狱。谢朓就这样不清不白地死在狱中,时年36岁。临终前他对门下宾客说:"请转告沈公(指沈约),他正在修撰三代史书,我不能见他了。"
谢眺虽然冤死狱中,但他的诗,尤其是五言诗,可以说独具风格,被后世称赞!谢朓性格上确实有缺点,为人胆小怕事,而且自私,但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能够不屈服霸权,又值得人敬佩。他身上虽有文人软弱的一面,但也有固执坚持原则的一面。而且谢朓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为后世所景仰,在南齐时期以至后世的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