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
课代表
各位读者,晚上好!各位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吗?还记得这是自己在家办公的第几天吗?一步到岗的生活感觉如何?
为了新书能尽早与各位见面,中华书局的编辑们可是一刻也没闲着。课代表线上访谈了众多同事,为大家打探到了最新的消息。
本期为古籍整理类在制新书的情报,学术、人文、教育、少儿等等新书正在赶来的路上,敬请期待。
许庆江,古籍整理出版中心文学编辑室
居家看稿,虫子绘
《唐伯虎集笺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课代表:最近在看什么稿子?
许庆江:返京自我隔离14天后,匆忙中从办公室带回《唐伯虎集笺注》书稿。这次居家看稿,主要是对着各种古籍的数据库,逐一核查引文。
课代表:光听书名就很期待!
许庆江:是的。“唐伯虎”本就是一个热搜名字,再加上“秋香”,就是一个流量话题了。上世纪20年代邵醉翁(邵逸夫的哥哥)导演的《唐伯虎三笑姻缘》之后,至少有5部同题材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其中周星驰、巩俐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让“唐伯虎”家喻户晓。但是我们通览唐伯虎的集子,找不到任何秋香的影子。
课代表:好吧。不过我想也是唐伯虎任逸不羁的特质才引来后代的不断演绎。
许庆江:对。唐伯虎集子中有一首《桃花庵歌》令人印象深刻,我想分享一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此歌朗朗上口,起首四句七“桃”字,六“桃花”,并不给人重复之感。当然唐伯虎并不是一开始就住在桃花坞里,在他经历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之后,他才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最终栖息在他的桃花坞里。
课代表:是怎样的转折呢?
许庆江:先卖个关子,等新书和大家正式见面我再来讲。
钱蕾,古籍整理出版中心文学编辑室
《全宋金曲》
课代表:最近在看哪部稿子?
钱蕾:《全宋金曲》。《全宋金曲》为宋金时期乐舞歌词、散曲戏文之汇录。作者是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崇德。刘先生工诗文,擅绘画,喜弹古琴、琵琶,兼能制谱,近二十年来,专治燕乐与词曲音乐,本书正是他对宋金曲的一次大总结。
课代表:之前只知道元曲,今天第一次了解到还有“宋曲”。
钱蕾: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词、曲同源而异流,二者皆源于唐曲子。词兴于唐而盛于宋,曲则兴于宋而盛于元。宋曲包含多种艺术形式,初为大曲、法曲,后衍为鼓曲、赚曲、缠令嘌唱、诸宫调等。
顾名思义,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全”。作者广泛搜辑史传、方志、笔记、曲选、曲谱、词集等各类文献中的戏文、词曲资料,将所见文献及前贤论著中征引之宋金大曲、法曲、鼓子词、转踏、唱赚、散曲,与诸宫调、戏文、乐语汇成一编,按文体划分为十一卷,分类严谨,考订颇精。书后还附录元明清曲谱及曲集中所收宋金词,以厘清词曲界限。
宋人集中的大曲、法曲、鼓子词、转踏及其他后世称作散曲者,在《全宋词》中作为词体收入,但本书按曲辑录,角度与《全宋词》不同,所录作品与文字亦与之多有不同。
本书还收录了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即《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后世称为“四大南戏”之一的明成化本《刘知远白兔记》,以及现存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董解元西厢记》。
陈洪绶《西厢记》插画
课代表:跟我们熟知的王实甫《西厢记》有什么关系呢?
钱蕾:读者们耳熟能详的西厢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曾经过了多次修改。《董西厢》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本,代表了宋金时代说唱文学的最高水平。其本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会真记》,这原是一个负心男子为追求功名始乱终弃的悲剧。《董西厢》则对原作中的人物性格、关系和故事情节等作了大幅度的改动和创造,使之成为一个以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为基调,充满乐观进取精神的爱情故事,并赋予其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等人物的形象也丰满起来,从而直接影响了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的产生。
宋戏文南曲长期被元北曲杂剧所掩,初期乐舞散曲又久存于词集中,宋曲成为戏曲史、文学史上“一个失去了的环节”。《全宋金曲》则清晰地呈现了宋金戏曲的全貌,使这一环节得以完整地接续。
刘明,古籍整理出版中心文学编辑室
《宣和遗事校注》
课代表:最近在看哪部稿子?
刘明:节前拿了好几部回来,权当自我慰藉,没想能看完。现在看来,倒省了几趟折腾。目前在看《宣和遗事校注》。《宣和遗事》是一部很有意思的书,篇幅不算很大,内容却非常丰富。从夹马营降生“火德星君霹雳大仙”赵匡胤,到“中兴十三处战功”、秦桧倡和,中间穿插徽宗李师师的韵事、林灵素吕洞宾的道法、宋江方腊的起义……俨然一部满载传说与故事的小说。然而仔细读下来,年年日日,字字句句,按编年陈述的史实、没有修饰痕迹的诏旨,似乎又不止于小说。
我们知道这部书“向何处去”,里面源头性的东西很多,流衍出太多文学作品;但对于这部书“从何而来”,并不是很清楚。程毅中先生这部《校注》的侧重点正是在校勘存世各本(黄丕烈本、元本、王洛川本、修绠山房本)以及大量他校的基础上,进行史源学考察,通过多种文献的考证比对,探明这部书中哪些是“文艺性的虚构和通俗化的改造”,哪些是“史籍的原文”,“可以反过来校补史籍”。故而读《宣和遗事校注》,读到的是一个领域的“枢纽”,而不只是《宣和遗事》这一部书。
课代表:编辑过程中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心得吗?
刘明:《校注》精彩纷呈,辨证文献,擘肌析理,读正文的许多疑问,转到注文,涣然冰释。喜欢看传统俗文学的读者朋友一定有感受,里面有的内容比“雅文学”那些生词僻典更费解。《校注》凡是笺释口语俗词的地方,都列出多种同时代文献材料中的语例,证成“铁案”,这点可不是熟精目录学、善用检索就能做到的,知者自知,只有积年累月地沉潜在一个领域,才能真正信手拈来吧。
李勉,古籍整理出版中心历史编辑室
《梁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十六国春秋辑补》(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课代表:最近在做哪本书?
李勉:居家办公三周了,最近主要在处理的是《梁书》修订本和《十六国春秋辑补》这两部稿子。
《梁书》不必多说,二十四史修订本系列即将推出的第十种,是关于南朝萧梁王朝的正史,共五十六卷,点校本分为三册。
《十六国春秋辑补》是“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即将推出的新品种。十六国大致是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之前这段时间,在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建立了若干个政权,这些政权的建立者大多是所谓的“五胡”,一般又称为“五胡十六国”。这一时期的政权其实不止十六个,而人们称其为“十六国”,来源就是北魏史学家崔鸿所著的这部《十六国春秋》。而这部书大概在宋朝的时候就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十六国春秋辑补》是清代学者汤球辑录的。可以说,研读魏晋南北朝史,尤其是十六国时期的历史,不可不备此书。
课代表:两部书记载的历史时期相差好像不太远?
李勉:两部书所记载的历史时期前后相差一两百年,一南一北。这段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兴盛的时期。鸠摩罗什译经便是在后秦时,《十六国春秋》的《后秦录》里有他的传记,很传奇。梁朝跟佛教关系就更密切,梁武帝本人晚年笃信佛教,还亲自出家、讲经,荒废朝政,佛寺僧尼的增多给国家财政也带来了困难,这些都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课代表:书里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李勉:最近看到比较有趣的一处是《梁书诸夷传》,说东晋的时候扶南国进贡了大象,皇帝下诏说此物太过劳费,以后不准再送了。我就想到英文里也有一个“Whiteelephant”的说法,指华而不实的东西,这一点东西方倒是相通的。
其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们就留点悬念,请读者自己去发现吧。
课代表:对了,插播一个大家超级关心的《金史》修订本的最新进展。《金史》修订本的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啦,受物流和印制等因素影响,书还要再过一段时间才能和大家见面,程妮娜老师作为修订主持人,很乐意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大家有关于金史、《金史》及此次修订的问题,可以发到后台或在推文下留言,我们会收集筛选后发给程老师,请她来做一些解答,跟大家交流。欢迎多多提问啊。
陈若一,古籍整理出版中心历史编辑室
滑动探索办公现场
《范仲淹全集》(中国历史文集丛刊)
课代表:最近在做哪本书?
陈若一:我最近在做的是“中国历史文集丛刊”系列的新成员《范仲淹全集》。
这部《范仲淹全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真的很“全”。书的内容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搜罗了范仲淹一生留下的所有诗赋、奏议、书信等等文章作品,第二部分则将历代与范仲淹有关的传记、评论、题跋、名胜古迹乃至逸闻传说等加以汇集,非常方便大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范仲淹的为文和为人。如果从头到尾仔细读完,那想必可以算得上是范仲淹研究的专家啦!
课代表:我们从《岳阳楼记》中认识的是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编辑了这部书稿,你对范仲淹的了解会更加立体吧?
陈若一:在《范仲淹全集》里可以读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宋代大儒张载十八岁的时候年少气盛,去找范仲淹要投军,范仲淹却把张载“劝退”了;再比如范仲淹和宋代另一位名臣吕夷简原本关系不好,后来二人却都很有风度地冰释前嫌,留下一段佳话;又比如晏殊让范仲淹帮忙给闺女介绍对象,范仲淹于是介绍了富弼,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还有范仲淹曾经手书一份《伯夷颂》,这份作品南宋时曾经落入秦桧和贾似道手中,两人还在帖子后写了题跋,以致后来引发了一段“秦桧、贾似道这种人配不配在范仲淹的书法作品上题名”的争议……
[宋]范仲淹《远行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总之,在读过《范仲淹全集》之后,我一方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范仲淹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他“忧国忧民政治家”这一形象之外的其他侧面的认识,通过他和宋代其他名臣、文士,比如晏殊、欧阳修、苏舜钦,这些人的交往,以及在他身上发生的各种故事,也对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官员之间的交游和时代氛围有了更深的理解。
课代表:听说这次在家办公还要时不时“挪窝”?
陈若一:是的o(╯□╰)o由于家中没有大的办公桌,当校样、原稿、参考资料、工具书等等堆在一起的时候,工作十分不便。于是在需要大规模摊开各种资料进行编辑加工时,我就会转移到比较宽敞的餐桌上去。遇到问题的时候则先在小纸条上记录,写下有疑问的字句和页码,校样上贴纸条做标记。等到一卷看完,再一并到电脑上查询,然后对照着进行修改。这段时间以来,这种做记录的小纸条也积累了有上百张了。当然,为了书稿的完美,这都是小事。
为了做到“全”,全书参考的图书资料有数百种之多,其中还包括一些现在不太常见的文献版本,因此核查资料就成了很艰巨的工作。不过一方面书稿的整理者积极提供了材料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图书馆和各种数据库“帮忙”,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同事之间也开展了互帮互助,比如我需要查某本书的某个版本,恰好我的同事担任过这本书的责编,有丰富的积累,就可以向我提供援助。
许桁,古籍整理出版中心历史编辑室
《岁时广记》(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课代表:最近在看什么稿子?
许桁: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新品种《岁时广记》。这是一部以节令时俗为主的类书,涉及农事生产、日常生活、祭祀祈祷、服饰饮馔、游乐诗赋、养生诊疗,甚至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希冀集天上人间之大成。
遍览全书,我们会发现古代人们的生活是与岁时紧密相联的,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活动,孟春应有杏花雨饮桃花水,仲夏应有黄雀风置清凉珠,中秋应有鳜鱼肥喝菊花酒,季冬应有暖玉鞍扣冰鱼。读来风韵、朴实、有趣,画面感油然而生,字里行间俨然是一幅幅古代生活的画卷。
“搜节物之异闻,考风俗之悠尚,手编心辑,博而不繁。”正是本书最好的概括,它是我国历史上现存资料最丰富的民俗资料图书,堪称民间百科全书。且因成书在宋朝,保存了许多现今已经散佚的图书内容,如《岁时杂记》《四时宝境》《辇下岁时记》《缙绅脞说》等,可谓弥足珍贵。
课代表:这么有意思的书,编辑加工的过程一定也很愉快。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许桁:时下正是我国暴发疫情的特殊时期,大家都纷纷在家办公,我在编辑本书时,看到古代也有这样的记载,还有当时皇帝的避疫方式,读起来尤为上心。
《论语疏》:“傩,逐疫鬼也。为阴阳之气不节,疠鬼随而作祸,故天子使方相氏黄金为四目,熊皮为帽,作傩傩之声,以驱疫鬼。一年三遍为之,故月令季春‘命国傩’,季秋‘天子乃傩’,季冬‘命有司,大傩旁磔’,注云:‘此月有疠鬼,将随强阴出害人。故旁磔于四方之门。磔,禳也。’”
张衡《东京赋》云:“卒岁大傩,驱除群疠。”注云:“傩,逐疫疠也。岁终之日为之,以清凉室。”
“傩”是古代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疫逐鬼的仪式,是原始巫舞之一。是古代朝廷必须举行的礼典,后世称其为“周之旧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这种仪式,“傩”也随之以戏剧形式的民间文化流存下来。
还有,冬日寒冷,古人只能以火盆取暖,然烧炭毕竟不能太多,久之冷意渐侵,就有人另辟蹊径。
《开元遗事》:“杨国忠选婢妾肥大者,行列于前,令遮风,谓之肉阵。”
读来爆笑,满满的画面感。同时也想起前阵很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也有此描述。
石玉,古籍整理出版中心哲学编辑室
《毛诗名物图说》
课代表:听说最近在做一本“图画书”?
石玉:可以这么理解吧。孔子曾说,研读《诗经》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是因为,作者为了托物比兴,表达情感,在诗中使用了各类鸟兽草木虫鱼名称。两千年来,学者始终重视对这些名物的考索和解释,形成了专门的博物之学,晋代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宋代王应麟的《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清代徐鼎的《毛诗名物图说》等,就是这方面的名著。
《毛诗名物图说》清乾隆三十六年()刊本
我们即将推出的这本《毛诗名物图说》,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学者徐鼎历时二十年完成的。全书共有九卷,按照鸟、兽、虫、鱼、草、木的顺序加以编排,涉及各类名物多达种。每种名物独立成篇,置图于上而注释于下,图片精美,运笔严谨,状物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注释则在搜罗典籍、列举前人成果基础上加以案断补充。
可以说,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既使内容显得形象生动,又不乏学术性和知识性,同时,对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经》原文也很有帮助。
课代表:也对我们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啊。
石玉:此次整理,将采用彩色印刷形式,力求完整准确地呈现原书图片样貌,对原文中不易理解的字词,则施以简要注释。
为了防控疫情、保障生产,其他岗位的同事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熨衣板上、猫的注视下,监控销售数据
←行政部门同事认真测量来局人员体温
大厅里的实物交换处,无接触传递书稿和快递↑
给电梯消毒→
课代表
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我们古籍类新书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书没有出镜,也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