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这个社会,大家所期盼的都是能拿到更多的工资福利,希望自己的职位能够再高一点,这是人之常情,但这位被党组织赋予“无产阶级革命家”称号的贺敏学同志的一生,不仅职位在一直降,而且他本人对于这件事也一直是一个随遇而安的态度,并不是特别的在意。
出生于年的贺敏学,于年去世,在他生命的最终点,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职位停留在了副省部级,与其他被授予无产阶级革命家称号的人相比起来,这个级别,无疑是有些低了。
是什么让这位为革命运动做了一辈子贡献的革命前辈的职位不高?这位贺敏学到底做了什么事被毛泽东称赞为三个第一,还一直如此地推崇呢?
1.“武装暴动第一”
贺敏学出身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但是由于时局的动荡,国家的安危,贺敏学并不像其他地主阶级一样抵触革命,他甚至主动接触革命,在22岁的年纪就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吸引,加入了共青团,与自己永新同窗一起参加革命。
贺敏学23岁的时候,中国革命正处于最低潮,白色恐怖的蔓延让许多革命人士感到惶恐不安,在这关键时期,贺敏学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加入共产党,对于革命的热情高于一切。
而在入党开的第一次会议上,贺敏学就见到了自己的妹妹,贺子珍和贺怡也早已经加入共产党,胞妹贺子珍还是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
不久后,贺敏学就因为反动势力的反扑,被关入监狱。
即使深陷泥沼,贺敏学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不放弃任何一个联系外界的机会,终于在一次放风的时候,贺敏学与其它被关押的党员取得联系。
在之后的四县农军会攻永新战役中,贺敏学在狱中也积极组织人手,行动起来,后面营救出所有被捕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这一次的永新暴动,鼓舞了当时湘赣周围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勇气,还为后面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2.“井冈山第一”
在永新禾川中学读书的日子,贺敏学与自己的两个妹妹共称为永新三贺,同时还结交了袁文才这一个挚友同窗。
在永新暴动之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以及贺家兄妹的目标太大,贺敏学一家决定跟着袁文才一起去井冈山,但是敌方对于贺家几人早已经恨之入骨,对贺氏其他的亲属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年纪不到10岁的小妹贺仙园没有逃过这一劫,被反动派挖眼致死,其余亲属都有被波及。
但这个也没有影响到贺敏学革命的决心,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无疑是十分支持贺敏学的。
在与袁文才,王佐两人在井冈山相处的时候,贺敏学不仅经常帮助两支农军练武,沟通感情,并且还深入了解了这两人,明白袁文才,王佐两个人虽然已经入党了,但是心里面装的还是农民平均主义那一套,喜欢讲义气,讲情面,办事情也经常从个人恩怨出发。
于是经常给两个人传递党的思想,宣传党的政策,希望袁,王两人的思想能积极向党靠齐,但是好景不长,井冈山上革命内部的矛盾还没有消除,敌人就已经来了。
在贺敏学的指挥下,井冈山最大程度地保存了革命的火焰,国民党一看消灭不成,就打起了招安政策,贺敏学与党组织沟通后,决定下山去寻找上级党组织,并且拜托自己的妹妹贺子珍要多注意袁文才的思想动向并且加以引导,又和袁,王两人促膝长谈了一番,才与永新县县委委员一同下山。
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贺敏学才找到刚刚进行完秋收起义由毛泽东带领的部队。
贺敏学主动为毛泽东介绍了目前井冈山上的情况,并且为毛泽东一点一点地介绍袁王二人的秉性,分析该如何说服两人,进入井冈山。毛泽东对于这些了解得很仔细,加上秋收起义中就有之前参加永新暴动的党员存在,井冈山一地本来就有一定的革命基础,于是毛泽东决定带兵上井冈山。
之后贺敏学和贺子珍在袁文才和毛泽东之间周旋,最后让袁,王二人队伍答应与毛泽东的合并,共同占领井冈山。
贺敏学在为党上井冈山高度分析了袁,王二人之后,毛泽东也将改造两人部队思想的任务交给了贺敏学,而贺敏学也不负众望,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完成了对袁,王二人的部队改造。
在此期间贺敏学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毛泽东身上渊博的学识以及宽广的胸襟,彻底折服于毛泽东气度之下,而贺敏学的妹妹也在井冈山革命时期与毛泽东相爱了。
3.“横渡长江第一”
年3月,贺敏学是二十七军的副军长兼参谋长,收到任命的贺敏学马上投入到水师训练中,积极和将士们搞好关系,做足思想准备,充分做好渡江战役的前期准备计划。
当时的贺敏学,经过抗战时期,已经有几次成功的渡江作战经验,但是难度,长度都没有横渡长江作战那么高,在做准备的这一段时间,贺敏学不仅严抓部队的适应性训练,在思想上也经常鼓励大家,注重战前动员环节。
由于江对面就是蒋介石集团总部的位置,对于敌情的侦察更要仔细,有了更加精细,准确的情报才能让渡江计划顺利地实施。
在作战前期的会议上,贺敏学提出了派几人小队潜入敌占区,侦察敌方动态,了解敌方情报资料,后面还可以跟我方里应外合,协助我方渡江作战。
但是许多人认为这样太危险,容易暴露,导致渡江失败,不想冒险。但是贺敏学却一反往常地坚持自己的计划,甚至在会议上公开表示,如果不通过这个建议,他将以个人的名义向兵团,向中央建议。
其实这个时候的二十七军内部也有很多的冲突矛盾,在平常的争论中,贺敏学常常充当和事佬,老好人这样的一个形象,在他提出向上级甚至中央建议派侦察小队的时候,其实也是意味着贺敏学已经做好即使撕破军队内部和平假象的准备,也要坚持自己的作战策略。
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之后,贺敏学并没有直接跟上级提建议,而是准备采取迂回策略,先派几个人过去,探探敌情,如果派出去的士兵安全返回,那就更有把握说服二十七军的各位领导。
事实也如贺敏学所料,计划十分成功,安全返回的侦察兵甚至还随手带了几把青菜回来,就连军长聂凤智知道了后,都十分惊喜,转而支持起了贺敏学的战略,在经过后面几天的实验后,让侦察兵渡江提前侦察的成功率将近八成,剩下几个失败的要不就是因为大浪翻船了或者在江里迷失了方向,没有一个是被敌方发现的,这也证明了贺敏学提出的战略是可行的。
在聂凤智向上级请示得到同意后,贺敏学立即协助军长聂凤智制定战略,做好战前准备和战后规划,在各师中抽调精英余人,组织起先遣渡江大队,而这支渡江大队也没有辜负它的使命,在渡江战役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力量,促进了战斗的胜利。
作为这支队伍发起人的贺敏学却深藏功与名,如果不是后来毛主席与他一起的谈话,估计都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这位横渡长江第一人。
4.为共产主义奉献的一生
在新中国成立三年后,一直任职军参谋长的贺敏学收到了来自上级的调令,命令贺敏学转业地方,做华东军政委员会建筑工程部副部长。
这样的一个调令,对许多人是一种放逐,毕竟在革命了几十年之后去接触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十分困难,更何况做的还是副部长,职位都没有原来的高,心中有怨气,都是正常的事。
但是贺敏学却不以为然,在哪发光发热不是发光发热呢?在相处多年的战友为自己鸣不平的时候,贺敏学还可以反过来劝慰对方,反正都是为民办事,没什么区别的。
在调令下来后,贺敏学就去恶补建筑工程的知识了。除了上班时间几乎整天都泡在建筑书堆里面,到正式上任的时候,即使面临着没人可用,该修建的地盘过大这样的困境,贺敏学也不认输,办法总归是有的,只不过走的路要多一点,崎岖一点。
从上任的那天起,为了完成上海的建筑整修,他整日骑着自行车实地考察,一边考察,一边记,这边地要弄平,那边的房子要维修,从天还没亮到去单位的路上,贺敏学每天都用两个自行车轮毂记录着上海每一处遭到战火侵袭的地方。
而这样的丈量也是有成效的,贺敏学不仅弄清楚了哪些地方需要维修,改建,还找到了一批非常有经验的建筑人才,而这也正是目前上海最需要的人。
贺敏学在了解之后,知道了这批人虽然在建筑方面很有能力,但是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点历史问题,所以即使建筑工程部非常缺人,但是还是不敢轻易招他们,但是贺敏学还是选择采用这批建筑人才。
毕竟现在这些身上带有历史问题的旧社会人员,如果一直得不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不仅会拖慢新中国发展的脚步,甚至还会加深人民身上的苦痛,只有解决了他们的温饱,上海才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各个工程开始的时候,贺敏学也没有闲着,每天看工程进度,亲自去工地考察,与工人们谈话,打成一片……这些都让贺敏学的生活无比地充实,这也让贺敏学在建筑上的成就越来越突出,但是好景不长,正当贺敏学的老战友们都放下心来,觉得他也算苦尽甘来的时候,又一封调令下来了。
这次贺敏学要去的是西安组建西安工程管理总局,从上海这样一个繁华都市调到西北,这有多少人能接受呢?但是贺敏学仍然十分平静地接受了,对于自己的处境显然是坦然处之,即使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贺敏学仍然坚持办实事,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祉,不顾自己的得失。
这种精神感动了不少人,在去西部的动员会上,还有很多上海的技术骨干愿意跟随贺敏学一同前往西部,为祖国作贡献,而贺敏学为了表决心,还将自己的妻女也一同带上。
而最终一同奔赴西安工程管理总局的一共有两万名职工以及家属,甚至当时国内仅有的两位一级工程师也跟着贺敏学来到了西安,这足以说明贺敏学自身人格魅力之大。
在西安,贺敏学也不是一把手,而只是副总局长,这让许多跟着贺敏学一同前来的工友非常不高兴,甚至提议要去为贺敏学讨个公道,凭什么这位实干家不能当一把手,当局长呢?
得知这个消息的贺敏学第一时间出来跟工友们解释,自己已经老啦,干不动了,位置应该要给其他人发光发热啦。这样的贺敏学无疑受到了更多人的尊敬,一些还闹情绪的工友也老老实实做事,不再提这件事。
而贺敏学在这件事情之后,也一直保持着低调做事的作风,陕西省的省级领导甚至一直不知道这位一心干实事的副局长是革命了几十年的老前辈了。
贺敏学革命先辈的身份还是在一次彭德怀来西安开会才被揭晓的。那时候陕西省省委才知道这位每天和工地打交道,看起来和工人差不多的老人,竟然是彭德怀的战友。
而当时无论是国务院副总理的彭德怀还是军委副主席的陈毅,来西安开会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敏学在哪?
找到之后不仅嘘寒问暖还要和这位贺敏学说些悄悄话。这时陕西省省委才知道贺敏学的真实身份,贺敏学除了是革命先辈,毛主席妻子的哥哥,还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奠基人,这位战功赫赫的前辈还在这边脚踏实地地办实事,无疑是十分让人敬佩的。
不久后,贺敏学又收到了调令,让他去当福建省副省长,管理基本建设。
好不容易,在基层岗位实干多年,贺敏学终于迎来了升迁调令,身边的人无疑十分为贺敏学感到高兴,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之后也可以安安稳稳过个晚年了。
但当贺敏学看到福建现状时,他还是放不下心来,又开始干起国防建设和工业发展,将自己的所有目光都放在这片需要打理的土地上,无心去管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但风还是吹到了这位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的革命先辈,63岁的贺敏学被人陷害关押,还要写检讨,那些人又因为实在找不出这位前辈的黑点,只好对他的折磨更厉害了。
本来身子骨就不太好,并且里面还有两个子弹没取出的贺敏学,出狱的时候不仅原本就不算康健的身体更虚弱了,每天只好在家呆着养病。这一呆就是快十年的时光。
年的贺敏学重新担任之前副省长的职位,这些年的赋闲生活并没有浇灭他的热血,在他心中,他还是想继续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多的事,发挥自己最后的余热。
因为怕看病耽误工作还费钱,贺敏学经常带病工作,一直为我国改革开放出谋划策,为祖国的未来耗尽了自己的心血,而贺家无疑都受到了贺敏学这种态度的影响。
不仅在整个革命历程中,贺家上上下下为了革命牺牲了十几口人,在建国之后也没有耽于享乐,而是奔赴到不同建设祖国岗位上去,一大家子人经常聚少离多。
在贺敏学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面,他还担心亲人们为了看自己耽误了工作,勒令自己的女儿不准告知其他兄弟姐妹自己的病情,让他们安心工作。而在贺敏学去世之前,身体里面还有两颗子弹没有取出,永远地留在了贺敏学的身上。
在贺敏学离开后,他的亲人们依照他的遗愿将骨灰安置在烈士陵园,即使他的尸骨终埋地下,但他为国为民做的贡献永远都在,他的革命精神也会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