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湖北酒城,一个是皖西古县。
湖北省松滋市与安徽省宿松县是两个相隔甚远且又风格各异的城市:松滋市有滨湖公园、灵鹫寺、颜将军洞、将军岩温泉以及漂流、洈水国家森林公园、新神洞、苦竹寺、贺炳炎将军纪念馆等景点;宿松县有小孤山、白崖寨、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九井沟、钓鱼台水库、黄湖、孚玉山等景点。
但他却又有着同名之谊,这是我国地名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很典型的“地名迁移”例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湖北省松滋市是后来者,因为宿松县在西汉的时候就叫这个名字了,而且此后安徽省霍邱县与江西省九江市都曾存在过松滋县(这两处松滋县都与宿松县的松滋之名有联系),那松滋之名是怎样从安徽宿松漂移到安徽霍邱、江西九江乃至今天的湖北松滋的呢?
西汉高后四年(前),吕后立常山王刘弘为帝(后少帝);同时免去徐厉丞相之位并将他封为松兹侯,建立松兹侯国(松滋侯国),东汉建安十九年()改为松滋,松滋之名始于此;据《古今地志》记载,松滋一名祝松,古鸠兹(今安徽芜湖)地,因当地松树滋生而得名。
松兹侯国的位置在庐江郡西部,皖县西南、寻阳东北,都城在仙田铺(今安徽省宿松县东北柳溪凉亭河)一带。松滋侯国是今宿松县行政建制的开端。由此可知,松滋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也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地名;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也经历多次变迁,甚至连地名所在也发生过多次迁移,才导致了历史上层出现多个松滋县以及最早叫松滋的地方已改为它名等现象。
西晋在安丰郡设松滋县(松兹县),故城在今霍邱县以东十五里处,隋开皇初年废县,唐武德四年()复置松滋县属于蓼州,七年()再次废除。
东晋成帝时,以江左流民而侨置松滋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之东,安帝时松滋郡废为松滋县,至南北朝时被萧齐政权废县;《宋书·州郡志》松滋县:江左流民寓寻阳,侨立安丰、松滋二郡,遥隶扬州,安帝省为松滋县。
东晋咸康三年(),因安丰郡松滋县(今宿松县,另说今霍邱县)流民避乱到高成县地界,遂以此侨置松滋县,治今松滋市以北(另说治今老城以西),其地名沿用至今,这也意味着松滋这个地名完成了从安徽省到湖北省的远距离迁移。
松滋市卸甲甸而作为最早叫作松滋的地方,它也经历了戏剧般的变化。建元六年(前)松兹侯国为改为松兹县;元狩二年(前),庐江郡领12个县,其中就有松滋县(松兹县)南朝梁改松滋县为高塘郡;隋开皇三年()高塘郡改设为高塘县,十八年()改高塘县为宿松县,县名沿用至今;《太平寰宇记》记载:宿松县本汉皖县地,元始中为松兹县...晋武平吴,以荆州有松兹县,逐改为宿松县;一说宿,旧也,谓系旧日的松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