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籍,字文海,南朝梁朝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生卒年不详,因其一首山水田园诗《入若耶溪》,而享誉诗坛。
王籍诗学谢灵运,“七岁能属文,及长好学,博涉有文气”,后萧绎曾集其文为十卷,已佚,今仅存诗二首,但他仅凭借一首《入若耶溪》诗,就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被后人视为一流诗人。
在我国文学史上,以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而奠定自己地位的人并不多见,王籍就是这样独特的一例,这一点,和那位因作出《春江花月夜》而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差不多。
先来读一读这首名垂千古的诗歌:
《入若耶溪》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浙江绍兴市东南的一条著名溪流,溪畔青山叠翠,溪内流泉澄碧,两岸风光如画。
王籍作这首诗时,正出任南朝梁天监末年的湘东王萧绎的咨议参军。王籍虽有文采,但仕途却不尽得意,因而常以游山玩水自遣。
这首诗歌的大意为:
我乘船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天边的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盛夏时节的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使得原本幽静的群山显得更加清幽。
此情此景,让我产生了归隐之心,想想自己多年来一直辗转四处,如今,厌倦仕途的我因没有归隐而感到悲伤起来。
这首诗,让文学史记住了王籍,更准确地说,就是这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让文学史记住了王籍。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以蝉的鼓噪声和鸟的鸣叫声来反衬山林之幽静,将山林的幽静置于蝉、鸟的喧动之中,动中见静,静中又使山林充满了生气。这种以有声来写无声,以喧闹来写寂静的艺术手法,对唐以后的诗歌影响至为深远,许多诗词大家都遵从这种艺术辩证法来写出动人的诗句。
自东晋谢灵运开山水诗一派,后来相继描摹追踪者甚多,但均不能达到寓玄情于山水浑然交融到一体的境地,而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联颇得谢灵运诗风的神韵,所以“当时以为文外独绝”(《梁书·文学传》)。
王籍作此诗之后,后世诗人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颇有一种欲与王籍比试诗作水平高下之意。
如唐代诗人独孤及的“万山苍翠色,两溪清浅流”、孟浩然的“白首垂钓翁,新装浣纱女”、李白的“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丘为的“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等名句,都生动地描绘了若耶溪两岸的美丽风光。
至于崔颢,更是作了一首同名的五言古诗来比试:
《入若耶溪》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崔颢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让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后,搁笔不敢在此地言诗。
但是,轮到崔颢自己,他到若耶溪后,却也要仿照着王籍的那首《入若耶溪》诗,作出一首同名的诗,但崔颢的诗无论怎么看,也都难以摆脱王籍诗的影响,同名诗的水平也比王籍的诗差些意。
宋代的王安石,更加较真,他晚年罢相隐居于金陵之后,日游钟山时有感而作了一首七言绝句,在诗中化用改写了王籍的《入若耶溪》诗中的名句,一起来读读:
《钟山即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一位诗词大家,但他作的《钟山即事》与王籍的《入若耶溪》诗相比,格调高低,让人一眼判出,毫无争议。
王安石化用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而吟出“一鸟不鸣山更幽”。对于这样的改写,后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颇有点金成铁的样子。
那么,后来描写若耶溪美景的山水田园诗人,难道真的没有能与王籍相比肩的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王维,就写出一首五言绝句,超越了王籍的《入若耶溪》诗。
开元年间(唐玄宗年号,—年),正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王维在游历江南时,大约在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时,王维为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坐落于若耶溪)所写了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其中第一首《鸟鸣涧》诗,正是王维寓居于云溪别墅时的作品。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的这首《鸟鸣涧》,字字珠玑,无可替代,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是山水诗之登峰造极的代表作,作品无论传唱度还是知名度,都远远超过了王籍的《入若耶溪》诗。
也许,王维自己作这首诗时,也并没有与王籍那首《入若耶溪》诗一较高下的心思,但是,后人却喜欢对这两首诗品头论足,这也许是王维和王籍都没有想到的事了。
无论如何,王籍留下的这么一首小小的五言古诗,却能引起后世这么多大诗人的热情追捧,乃至不断模仿作诗比试,王籍也大可笑傲于我国古代诗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