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能看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8/5882212.html作者:薛志春缘起大凡懂得一些围棋掌故的人,想必对“烂柯”的传说并不陌生。这个故事来源于南北朝南朝梁代文学家任昉《述异记》卷上中。原文如下:“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见二童子下棋。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觉饥,以所持斧置坐而观,局未终,童子指谓之曰:‘汝斧烂柯矣。’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时人。”南宋李逸民的《忘忧清乐集》中,还有一局棋谱叫《烂柯图》,旁边题记为:“昔王质入衢州烂柯山采樵,遇神仙弈棋,乃记而传于世。”这个故事当然为假,棋谱当然也是后人见到这个故事后而张冠李戴的。记得笔者当时刚刚接触到古代棋谱,所见所闻有限,这个传说极大的影响到了笔者。理所当然的认为古代毕竟没有对局的时间限制,棋手应该想下多久都行。虽然不至于象烂柯的故事那样长,应该有常常数天,甚至数十天,甚至更长的对局。加之当时也喜欢研究日本古代和近代的棋谱,发现有很多棋手对局时,经常长考和打挂,年吴清源和本因坊秀哉的对局,居然下了三个半月之多。所以当时理所当然认为我国古代的对局用时,也应该如此。可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笔者在对现存的两千九百多局棋谱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只要是留有对局时间的棋谱,都是一天结束的。然后,又翻阅了大量古代遗留的书籍和诗文,也没找到一局对局要下很多天的记载,莫非我国古代棋手也和现代一样,是一天结束棋局的。为了解开这个疑问,有必要进行仔细的考证。关于中国古代对局时间的考证目前,我国关于对局时间最早的记录来自汉代。据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和记载:“戚夫人侍高帝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晋干宝的《搜神记》,也有相类似的记载:“汉宫内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斗求长命,乃免。”。高帝,即汉太祖高帝刘邦(前年—前年称帝),而戚夫人,亦称戚陶(前年—前年),为刘邦的宠妃。文中虽然没有具体说明这局棋究竟了进行多长的时间,但古人常常迷信,有些事情常常要在吉时进行,否则过了吉时良日,会给主事者带来灾难。所以,这种更像是一种宗教仪式对局,是不可能进行的太长时间的,最多是必须要在八月四这天进行完毕。毕竟日理万机的皇帝,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旷日持久的对局。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将军收藏的《刘邦与戚夫人对弈图》葛洪(—或),字稚川,自号抱扑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医药学家。《西京杂记》旧史并没有标注作者姓名,到了新、旧唐书时,才开始称葛洪为其作者。干宝(?—),字令升,祖籍新蔡(金河南新蔡县)。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西京杂记》记载了很多汉代的历史和轶事,《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鼻祖。两人的生平虽然距离汉代较远,两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棋手,有人会质疑其记载的真实性。但历史文章,要让读者认同,在一些常识上,不会相差太远。如晋代时,每局棋局都要经过数天,或是数十天方可结束。那么,上面两位即便想杜撰,也会多写些对局天数来增加其可信度,以此推测,最少在晋代时是一天就可以结束对局的。唐房玄龄在《晋书》,《谢安传》中记载了谢安围棋赌墅的故事,想必大家十分熟悉吧。现将其中与对局时间有关的部分选录如下:“……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日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能胜。安顾谓其甥羊县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谢安(年—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当时,前秦军队号称百万,进攻东晋。围棋赌墅的故事就是在这是发生的。文中安为谢安,玄为张玄,并不是谢安的弟弟谢玄,对此有人已经做过考证了,本文不再赘述了。谢安与张玄在亲友面前赌墅,有可能当时经常进行这种活动。这种对局更像在亲朋的聚会上的表演,不可能进行太长时间。张玄平常要比谢安强,但对局当日,张玄毕竟还是担心国家大事,未能专心致志,导致棋上可能出现了漏洞,以致谢安获胜。这局棋结束的还很早,谢安也许和亲友们一起游玩了一下,到了夜晚才回来。上文间接的证明了,当时的对局,是可以一天下完的。如果说刘邦弈棋的故事是记载在小说中,降低了他的可信度,围棋赌墅的记载是在正史中。可信度自然不同。加之,目前晋代以前出土的棋盘多是十五路、十七路棋盘,这样棋盘在对局手数上要比十九路棋盘少很多,对局也更容易较快结束。接下来,到了南北朝时代,围棋到达了空前的发展,出现好几位喜好对弈的皇帝。同时产生了数位围棋高手,如王抗、褚思庄、夏赤松等人。对于王抗、褚思莊的对局,南朝萧子显在《南齐书》之《萧惠基传》中有以下记载:“萧惠基,南兰陵兰陵人也。……善隶书,及弈棋。……当时能棋人琅琊王抗第一品,吴郡褚思莊,会稽夏赤松并第二品。赤松思速,善于大行,思庄思迟,巧与斗棋。宋文帝世,羊玄保为会稽太守。帝遣思莊入东与玄保戏,因制局图,还于帝前覆之。太祖使思莊与王抗交赌,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上倦,遣还省,至五更方决。抗睡于局后,思庄达晓不寐。世或云:‘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缘其用思深入,人不能对也’。抗、思莊并至给事中。永明中,敕抗品棋,竟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萧子显(年—年),字景阳,梁南兰陵(近江苏常州)人。齐高帝萧道成之孙,由他写著的《南齐书》,可信度在整个二十四史中也是最高的。尤其他还能说道“抗睡于局后,思庄达晓不寐。”这种细节,可见当时的真实情况亦是如此。褚思莊是一位“思迟”之人,可见下棋是很慢的。那么当时这位下棋慢棋之人下一局棋要多长时间呢?文中非常明确的之初“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食时又名早食等,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至9点。而日暮,又叫日夕、日晚等,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21点。也就是说,这局棋最多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21点进行的,一共进行了14个小时。中间是否有吃饭或午间休息,文中未写,就不得而知。想来这毕竟是在齐高祖面前的重要对局,事关双方的名誉,双方丝毫不会马虎的。而且褚思莊的棋毕竟和王抗还是有差距的,加之,褚思莊本就是个“思迟”之人,这三点综合在一起,14个小时的对局也就很长了。如果是换了“思速”的夏赤松,棋局也许早就结束了。当然事情还没有结束,既然是“太祖使思莊与王抗交赌”,事情总要有个结果。如果是双方只下了一局,那么“自食时至日暮,一局始竟。”,结果已经产生,就不会有后文的“至五更方决”的事情了。显然,当天双方并不是下了一局。只是当时齐高祖已经疲倦,所以让两人稍稍休息,然后五更回来再对局。萧子显在只此写出第一局的对局时间,显然是认为这样的对局时间有些罕见,否则如果这样的对局时间很常见,就不会有所记录。以点带面,如此重要正式重要的对局,也只不过是14个小时结束,可见当时其它的棋局,普遍是不会超过这么长的时间的。围棋到了唐代,弈风更胜从前。出现了王积薪、顾师言、贾玄这样的围棋高手……预知后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