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uyishixiang/14427.html年11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在其网站上发布讣告: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欧阳中石先生于1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欧阳中石先生与人民政协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报曾多次刊发先生的书法作品、文章,本报教育周刊创刊之际,中石先生更是为其题写刊头。今天,我们整理了先生的部分作品和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观点,通过这些作品,共同追忆一代名家欧阳中石。欧阳中石先生为本报教育周刊题写刊头如何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作者:欧阳中石刊登于人民政协报-02-28期05版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书”是“书写”,“法书”是“写得好的书作”;“书”是一种运动,“法书”是行动的一种结果,而“书法”不单包括了“书”、“法书”,还包括了有关“书”、“法书”中的诸多问题的一门学问。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气”从“聿”“者”,后从“聿”“曰”,本义作记载、书写讲,当然引申义很多,如书籍、书札、书体等等。是一个动词,表示一种动作。既是动就有动的规律,在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是属于“原理”性问题。“书法”在《南齐书》周颐传中提到:“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书法,学之甚工。”这里所谈到的“书法”的意思,应该是包括书写的具体方法,也包括有许多讲究在内的法度、章法、涵蕴等等的各方面的知识学问。如果仅从名词“书法”来考虑,就应当好好研究一下她的“本质”。如果从方法、形成、从事等方面来考虑,她又包含着运动的涵义在内,则又须从“规律”上着重研究,我们便会在诸多规律中发现最有根本决定意义的规律,我们应当把她提高到“原理”的高度。沿着这个思路,我尝试着来做一个比较全面的叙述:书法是用汉字书写成文,文书相映、焕采升华的一门学问。符合这种要求的作品是一种艺术品,遵循这种要求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艺术美的活动。即用中国特有的工具书写出的规范汉字,字与字组成了闪闪发光的文辞,以点画焕采,布白成章,整体如一,熔古铸今。而对其道其理的研究以及如何治学的规律等等,都是书法艺术这门学问所涵盖的内容。如果从其所及来看,则牵涉极广。譬如,汉字的规范问题,包括历史的来龙去脉,文字的起源,字体的流变等等问题。书写内容则牵涉各种文学形式,诸如诗词曲赋等等。书写形式,则大小横竖、字体书体、载体不一等等。可以说,中国文化所到之处,文字的书写无不所在。然而,诸多内容中最关键之点是汉字文、书与美的集中体现。欧阳中石先生书法作品汉字文化的美,在于点画生姿,章法得体,书文相映,焕人心仪。对于“书法”,我曾说:“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赋以生机。”又曾进一步说“作字可识,点画生姿;行文载道,启动情思;书文相映,焕人心仪;承前无愧,不负来时。”现在我想再将其概括为:“积学升华,书文结晶。”书法艺术与文学创作一道曾为祖国壮丽的山河增添了秀色,为祖国的宏伟建筑展示了庄严的神采,为历史上卓著的文臣武将的光辉业绩作出了歌颂,为一些文人雅士的胸襟抱负提供了表现,……总之,它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门艺术。它给予人们的感受有广度,也有深度,尤其在时间上更有着它的长久性,因而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价值。了解书法艺术,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意义,人们从中会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品德修养的教育、艺术美学的教育以及作风严谨的教育。学习书法艺术,可以使工作的疲劳得以缓解,使紧张的情绪得以调剂,使郁结得以舒展,使精神得到焕发。这一切都表明了我国文化传统的丰厚绵远,这种深蕴在人民群众之中潜在的文化素养,正显示了一种天然的传统以及民族凝聚力的无形魂魄,也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因此,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正道,以便使它沿着正直的道路健康向前发展,放出更灿烂的光辉,超越历史上的高峰,取得更大的成就。越是不会的我就越想学摘编自年欧阳中石接受凤凰卫视采访内容解艳华整理刊登于人民政协报-12-24期11版我们小时候上学读书是必须要练字的,老师要求你必须把字写好。我读私塾时,到了下午就是写字,写完了大字写小字,写完了小字再写大字,来回写。你想不喜欢都不可以,所以没有什么感情因素在里面,也谈不上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的,反正是必须要干,那就干呗。小时候的规矩就是学什么就都要学好。学写字,字就要写好;学珠算,算盘就要打好;只要是学校规定的就都要学好。我小时候写的字就一般水平,算不上拔尖,我只是个很一般的学生。对于我的成长,我有四个字:少无大志。我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宏大的志向,就想先把一年读完再说,因此是“少无大志”。我还有一个小毛病,就是“见异思迁”,看见什么爱什么。比方我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我就到农村念私塾,去念“之乎者也”了。我还喜欢种地,在坝上稍不注意就会摔下去,但站起来掸掸土也觉得很高兴。后来再回到城里读书,看见打篮球的就学打篮球,看到唱戏的就学唱戏,所以我叫“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上了大学以后我就学了哲学系,专攻逻辑。可是在我毕业的时候受苏联影响,不是每个大学都开设哲学系,我们毕业了一大批学生,只有几个去教了哲学,剩下的很多人放弃了专业。我于是去教了数学,我数学已经亏了两年了,就赶紧学,越是不会的东西我就越想学,这就是热爱生活,后来又教了语文、历史、化学等课程,教了一圈儿。我的老师告诉我要多学,把别人的能力学过来,我就尽量地吸收,我叫这“不务正业”。不是说我做的是坏事,但是都不是我的正业。做到现在你说我算是个干什么的?我说不清楚啊,所以说是“无家可归”,就是我不知道专门去干什么。这就是“切实如需”,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尽可能做好。我的成长受益于很多恩师。上初二时,父母为我请过一位武岩和尚教习书艺。去见武岩和尚时,我带上事先写好的字,结果,老师看了几页便把手一挥:“你还不会写字!”接着又说:“今后写字要用我这里的宣纸写,5元钱一张。”后来,母亲才告诉我,买宣纸的钱武岩和尚一分未取,全部退回母亲手中,武岩法师让我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更多的东西。有的老师给我出难题让我答不上来,最后给我一个了不起的思想。我后来专门读逻辑,跟金岳霖先生有些接触。有一次他突然问我,什么叫学问大?我当时冲口而出:“无所不知”。他狠狠骂了一句,告诉我,学问大就是“能容”。我说,他错了我还要容他?他说,我让你容他的意思就是承认他的存在,不能轻易地否定他的存在。金先生这段话使我明白,在生活的道路上,无论什么样和我不同的意见,我都要很好地思索,得承认它的存在。这一段话对于我的成长,对于我的处事都有极大的好处。金岳霖先生主张“容”的教育理念,我的戏剧老师奚啸伯先生主张“和”,这两种思想在我的头脑中都起作用了。我主张“学”,这个学,做获得讲,不是简单的讲得到的过程,而是结果。学的过程,不一定很慢。不要只寄托在“练”上。孔子说“学而时习之”这个“习”不是当练习讲,当精通讲。比方说,有一个人“惯习水性”,同样的意思。“学而时习之”,就是学了,精通了,才能“不亦说乎”。从不会到会,其实不漫长。什么叫“会”呢?会就是能复制了才行!中国汉字的图形很全面,符合几何学的定理。繁体“会”字上面是个三角,很稳固,下面是一个曾经的“曾”,曾经见过的,曾经有过的,我都掌握了,就是会了。这个“会”不是由个人来判断的,是由教的老师来确定。我不主张有个性,我希望个性中包含着共性。要把社会上的人的思想都集中过来,这才是对的。一个唱戏的,他自己说好,不算,观众说好,才算;一个写字的,自己说好,不算,拿给别人看,别人说好,才算,这叫客观。不管我们做文化、做学问,都要交给客观的来评。有一点我自认为稍微比较满意的地方,就是自从我认识了学校就再也没离开过学校:不是上学就是教学。最值得骄傲的是我教过了中国教育体制中的所有年级:从小学1年级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我全教过。我很有幸在读书期间遇到了许多老师,而这些老师在社会上都很有名望。所以我现在面对我的老师很惭愧,我没有把他们教给我的东西都学会,我也更没有把他们教给我的东西,教给我的学生,所以我时常惴惴不安。面对我的学生,应当说在“新”这一方面,他们比我走得快得多。我一方面在向他们学习,一方面要把历史上出现过的高峰尽可能告诉他们。本报记者忆与先生的交往:作者:贺春兰刊登于人民政协报-12-24期11版年3月10日下午,我特别抱了一束鲜花,带着年轻编辑,去华北饭店拜望也感谢中石先生。鲜花丛中放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感谢先生十年前无私的帮助。教育在线周刊诞生至今,不辱使命。教育周刊编辑部的同事们感谢您,也以您的题字为骄傲,以您的人格激励我们办报。”心中的感念已经有十多年之久,一直怕打扰而未能成行。大概是年的十一月初,我通过电话邀约先生给即将诞生的教育周刊题写刊头,先生欣然应下。一个小时后,我到先生位于首师大的家,一进门,先生题写的两幅同样的字“教育在线”已经赫然挂在墙上。先生请我对比选择,我选中了一幅后,先生立即将其赠我,另外一幅扔掉。记得我去时,两手空空,先生并不熟识我,也并未多聊,只记得他非常的和蔼。年又见时,先生身体硬朗,听力也还好,他已经记不得过去对我的帮助,但听我讲起来还是很开心。他长久的握着我的手,谦和地说着谢谢,“有事情再吩咐。”深切缅怀!大师,一路走好!整理:魏芯蕊(资料来源:人民政协报)编辑:谢阿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