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于正始十年(年)的高平陵之变无疑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拉开了魏晋嬗代的大幕,也标志着三分归晋进入倒计时。
然而,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事变的两位主角,当时的司马懿已经是一位淡出政坛十年的“圈外人士”,而曹爽却是权倾朝野无人能及。
在这种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司马懿为何能够一举扳倒曹爽?这其中又折射出怎样的历史玄机呢?
上图_司马懿(年—年9月7日)
曹魏元老,司马懿的“亲友团”
司马懿自景初二年(年)末被曹爽以晋封太傅为名罢去实权,到高平陵之变发生的正始十年,离开曹魏政治中枢十年有余,自正始八年(年)五月更是称病不出。我们知道,一个人不管多么位高权重,一朝下野,立马就“人走茶凉”,何况十年。因此,司马懿选择在“力单势孤”时向权倾朝野的曹爽摊牌,无疑要冒极大风险。那么,司马懿是哪里来的勇气,敢向曹爽发难呢?
我们来看史书上对政变中司马懿规划的描述:
于是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领爽营,谓柔曰:“君为周勃矣。”命太仆王观行中领军,摄羲营。帝(指司马懿)亲帅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晋书宣帝纪》)
通过此段的描述,不难看出,司马懿政变之所以成功,高柔、王观、蒋济三人出力甚多。而这三人无一例外,与司马懿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曹魏的元老重臣,而且都是自曹操时代起便效命于魏的四朝老臣。从这些功臣元宿都支持司马懿,并亲自参与政变、协助司马懿的情况来看,元老集团毫无疑问是司马懿最为重要的“亲友团”。
上图_何晏(?—年),字平叔
那么,这些曹魏元老为何都倒向了司马懿而不支持曹爽?
答案就是曹爽得罪了他们。
曹爽排挤掉司马懿独揽大权后,便开始以亲信何晏、邓飏、丁谧等人主持选举,“附会者升进,违忤者罢退”(《资治通鉴》卷七四),引起了朝野的普遍不满。本来,魏明帝安排曹爽、司马懿同时受命辅佐齐王曹芳,就有利用宗室、元老两大集团相互牵制的意味。而现在这种平衡的打破,加之大量依附曹爽集团的政治投机者进入中枢,必然引发元老集团的强烈反弹。
而司马懿作为明帝的托孤大臣,是元老集团的领军人物,只有他出来干预曹爽的胡作非为,才即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又具有足够的号召力。也正因得到了曹魏元老功臣们或明或暗的鼎力支持,司马懿才能够、至少是在舆论上拥有了叫板曹爽的基础。
上图_司马师(年—年3月23日),字子元
禁军力量,没它真的不行
诚然,元老集团的支持对司马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曹魏老臣在当时和司马懿一样,都是“位高权轻”,虽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却不可能为政变的成功提供相应的军事支持。
那么,司马懿在政变时依靠的军事力量来自何方?答案便是其子司马师。如今几乎所有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