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九章开始时,我们曾经提到过,南朝的“杂体”书法,它实际上是文字学与书写技法结合的产物,他富有浓郁的装饰性或美术化倾向。尤其是在“篆隶”书法复兴的齐梁时期,杂体书法也随之盛极一时。
《南齐书·周颙传》里提到南齐国子祭酒何胤曾要求以“倒薤书”求换周颙的“散隶”,足见当时杂体书法流行的程度。
杂体的命名与变制的方法先弄清啥是“杂体”。杂体俗称花体字。杂体是个泛称,名目繁多,诡异多端。有以动物命名者,如凤书、鱼书、龙书、麒麟书、鹄头书;有以植物命名者,如倒薤书、花草隶;有以自然景象命名者,如云书、偃波书、月书、星隶。这些五花八门的体式,庾肩吾的《书品》在叙言里有记载:
仁义起于麒麟,威形发于龙虎。云气时飘五色,仙人还作两童。龟若浮溪,蛇如赴穴。流星凝烛,垂露似珠。芝英转车,飞白掩素。参差倒薤,既思种柳之谣;长短悬针,复想定情之制。蚊脚傍低,鹄头仰立,填飘板上,缪起印中。
这里的描述更多是形象描绘,记述杂体字的样貌和形态,当然也说这些杂体的出处和来源。
至于杂体命名及其由来,唐代韦续《五十六种书》有系统的说明,可以详见《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第-页,可参照下图:
(杂体书命名及由来)
汇总一下,杂体的样式各异,变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1、将某种字体与具体的物象形态杂糅在一起,即用某种字体作结构,把物象的特征画在笔画形态上,既是字,又是图案。例如篆书体,饰以不同的物象形态,就有了云篆、龙篆、虎篆之类的杂体;又如“龙书”,有龙篆、龙隶,还有龙虎隶。这一类杂体,往往“画”意多于“写”意,也就是说,它更多是“画”出来的。比如,篆刻中的鸟虫篆:
(印中的鸟虫篆)
(穗书)
2、用特殊的笔法作书,如:一笔篆、飞白书。用飞白法写字,无论隶书、篆书还是草书,都称为飞白书。这一类杂体,是“写”意多于“画”意,还算是在写字。
大多数杂体取资于图画,形象介于字和画之间,与其说是写字,不如称为画字,兼有书和画的意趣。另外,杂体甚至还讲究色彩。实际上,直到现代,民间还有这一类杂体字的书家存在,如图:
(当代杂体书)
杂体的渊薮杂体派生于“八体六书”这一书法系统,更以古体为宗。南朝人所传所见的“古文”书迹,最早不过是春秋战国文字。
汉魏以来,写杂体成为士族书家的游戏笔墨,到南朝萧梁时期,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景象。究其渊源,大致有如下四点:
1、杂体派生于“小学”系统。如果我们追溯古文字,就会发现,大量杂体字的字形,来源于古文字的象形、会意字字形。
2、杂体的繁衍随字体的演进与日俱增,它是书写式样的猎奇翻造而非字体的演进。杂体字形的繁衍,仍然依托于汉字书体的演进。有篆书杂体,有隶书杂体,当然,也有草书杂体字。
3、永明学风。杂体既派生于“小学”,又盛行于齐梁,注定与永明学风(其实就是学术界的一次复古)息息相关。就像“玄学”的新学风促成了魏晋新书风的发育一样,也是学风影响书风的一个例证。
4、道教符箓。魏晋以来,道教兴盛,道士好画“符箓”,世间信仰瑞应图画,这是南朝杂体书兴起的社会背景。
杂体与道教书法的异同如前所言,杂体与道教符箓相关,因为杂体与道教书字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二者是有区别的:
道教符字中,文字的图案及其组合从属于方术的预先定义,而道外的杂体书法则是由标志性的图饰来显现。前者是图像语言,注重整体性;后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