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价一件作品时,格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它能展出艺术品的精神内核与品格,决定书法的雅俗品性跟生动气质,这些纯真清逸的艺术格调。
或高远萧散的意境,能让原本单调的纸张,和沉闷的技法堆叠,焕发出澎湃的生命力,流露出心中真实的情感,自然他人在品读时就能与之共情。
就像苏轼的书法,在“尚意”之风的加持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格调,其字曾取学二王、颜真卿、杨凝式、李北海等人,在遒逸婉转的姿态中。
爆发出坚实沉着的笔力,带有潇洒端庄的晋唐风姿,并且苏轼一生的坎坷境遇,丰富了人生厚度,成就了他超强的艺术敏感力跟天分。
可以说他一边继承了晋唐笔法,一边推行“率真、写意、求拙、求趣”的理念,使其字呈现神采超逸之美,笔画天真率然,富有摇曳生动之姿。
尤其是这卷《赤壁赋》极为突出,此作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年),苏轼被贬黄州时,乘船观赏黄州城外赤鼻矶的景色,回想起古时的赤壁之战。
对时光流逝跟宇宙轮转产生感慨,所以写下《前赤壁赋》,在同年十月重游此地时,又写下《后赤壁赋》,两卷合起来共计余字。
苏轼一生曾多次抄写此作,但是得以存世的手稿却寥寥无几,这卷《赤壁赋》是元丰六年书,即苏轼48岁抄写版本,卷中字体舒展浑劲、秀劲灵动。
墨色丰润深沉,毫无飞浮之态,行笔顺势而成,形成和谐明朗、错落有致之势,笔笔出神入化,与文章意境相得益彰,呈现大气淳古、闲雅天真之美。
由此可见苏轼书法的气格,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确实超越“宋四家”中其他三位,就算跟晋唐相比也毫不逊色,是当之无愧的“宋书第一”。
而这卷《赤壁赋》是其书法的“最佳代表”,在明代时曾被文征明收藏,卷中有他的题跋跟印章,当时由于纸张溃烂,导致前面三行字迹毁损。
所以86岁的文征明补齐卷中36字,让全卷气韵重新畅通和谐,行笔连贯自如,便于学书者感受运笔的急缓、轻重之变,如今手稿亮相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常临摹,可以让用笔率真自如、稳健清逸,让书法变的生动多样,一改死气沉沉的弊病,为点画注入新鲜活力,还能感受其中的晋唐古法。
而且《赤壁赋》苏轼一生抄写多次,每一个点画都经过千锤百炼,笔势精到又舒展,达到无可挑剔之境,能提高大家的用笔精细度跟准确性。
笔笔至善至美,气韵和笔力上更加凝炼,放在家中时常品析,还能增强自身的艺术格调与气质,开拓创新思维,走进真正的艺术世界。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苏轼的《赤壁赋》(台博本)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卷为全新超清版。
相比旧版更加清晰精致,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清晰可见,与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苏轼行书《赤壁赋》(台博本)高清原大复制品毛笔书法练字帖长卷淘宝¥5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