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时期,皇室成员之间,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兄弟相残屡见不鲜——首先,我们先从元嘉时期说起,元嘉三年,徐羡之伏诛之后,颜延之被征为中书侍郎,不久又转太子中庶子,后又领步兵校尉,刘义隆对他赏遇甚厚。但因为辞旨不逊,惹怒了刘义康和刘湛,被免官,屏居里巷的时间长达七载,直到刘湛被诛之后,才被重新起用为始兴王刘浚后军谘议参军。
谢灵运之死谢灵运的境遇更惨,元嘉十年,宋文帝刘义隆下诏将其在广州行弃市刑。刘义隆是非常喜欢和赏识谢灵运的,诛灭徐羡之一党之后,就立刻将谢灵运召为秘书监,不久又升谢灵运为侍中,朝夕都要接见谢灵运,赏遇甚厚。
谢灵运在任临川内史时,在郡游放,不理政事,被有司弹劾,刘义康派遣使者随州从事郑望生收捕谢灵运,导致谢灵运兴兵叛逸。而谢灵运被捕之后,刘义隆爱其才,欲免官而已,但是刘义康坚持认为不可饶恕,文帝不得不下诏将谢灵运“降死一等,徙付广州”,以示惩戒。
谢灵运之死,和刘义康的政治打击有密切的关系,谢灵运在任永嘉太守时,也是不理政事,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无人弹劾,而在任临川内史时,就被人弹劾,还被司徒府遣使收捕,最终导致谢灵运起兵叛逃,成为逆臣。刘义康处理公务很有热情,但是不好精研学术,又慢待文士,刘义康对待文士的态度,导致很难形成以其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一些以爱好文义著称的诸王,也会贬斥身边的文士。如临川王刘义庆,他爱好文义,招聚远近的文学之士,在文化方面堪为刘宋宗室的表率,但是其对待文士也有冷酷的一点。何长瑜很早就加入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幕府,先后担任过临川国侍郎和平西记室参军,后来因为做韵语嘲弄刘义庆州府的其他僚佐,触怒了刘义庆,被贬为广州曾城令,直至刘义庆去世仍不被允许回来。
鲍照也是临川王府中的重要文士,先后担任过临川国侍郎和常侍,鲍照有《谢解禁止疏》和《谢随恩被原疏》,都是写于刘义庆幕中,可知鲍照在临川王府中遭受过禁止等惩戒。其次,刘宋皇室成员之间,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也使刘宋诸王幕府缺乏文学集团发展的土壤。
《时人为刘劭刘骏语》云:“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这首刘宋时期流传的民谣,反映了刘宋皇室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史实。刘宋一朝享国近六十年,其中宋文帝在位三十年,宋孝武帝在位十一年,宋明帝在位七年,这三位帝王统治的时间合计有四十八年。可以说,这三位帝王的性格及好恶直接决定了刘宋宗室诸王的命运。
宋文帝刘义隆两位兄长宋少帝刘义符和庐陵王刘义真都是被权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所杀。谢灵运、颜延之都是刘宋永初至元嘉年间的著名文士,刘义真爱好文义和两人相交甚深,藩王与文士之间性情所得,在一起交游也多是宴饮谈玄,这已然具备了文学集团的雏形。
但是随着刘义真被废为庶人,徙新安郡,又被杀于徙所,谢灵运出为永嘉太守,颜延之出为始安太守,这个初具雏形的文学集团便夭亡了。
刘义康之死如果说刘义符和刘义真之死皆在宋文帝刘义隆践祚之前,尚非刘义隆之意,那么元嘉中后期,彭城王刘义康被赐死,则是皇权政治下兄弟相残的结果。刘义康自元嘉六年入朝辅政,至元嘉十七年,出为江州刺史,前后秉持朝政十余载。刘义康自认为兄弟至亲,不复存君臣形迹,专总朝权,其亲信幕僚又常欲倾移朝廷,使神器有归,终于招致祸端,先出为江州刺史,元嘉二十二年,又因范晔谋反事,被废为庶人,徙付安成郡,元嘉二十八年,遣中书舍人严龙赍药赐死。
刘义康之死使宋文帝苦心经营的兄友弟恭的局面不复存在,对于武帝系诸王的震慑,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江夏王刘义恭为太尉,领司徒,位高权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其对于朝政只是奉行文书,“既小心恭慎,且戒义康之失,虽为总录,奉行文书而已”,以这种方式来使兄长宋文帝对其安心。
衡阳王刘义季因为刘义康被废之事,终日耽于饮酒以远离政治斗争,《宋书》记载刘义季“素嗜酒,自彭城王义康废后,遂为长夜之饮,略少醒日。太祖累加诘责,义季引愆陈谢。……义季终不改,以至于终。”
兄弟相残宋孝武帝刘骏在诛杀太子刘劭、始兴王刘浚之后践祚,刘劭和刘浚是弑杀宋文帝的元凶,弑父夺位,“生民以来,未闻斯祸”,宋孝武帝诛杀此二王,并无不妥。但是刘骏即位之后,还先后诛杀了南平王刘铄、武昌王刘浑、竟陵王刘诞、海陵王刘休茂四个兄弟,以及南郡王刘义宣一个皇叔。
孝建元年,武昌王刘浑,在雍州刺史任与左右人作文檄,自号楚王,号年为永光元年,备置百官,以为戏笑,被孝武帝免为庶人,绝其属籍,徙付始安郡,后逼令自杀。大明二年,海陵王刘休茂杀司马庾深之、典签杨庆、戴双作乱,事败被诛。南平王刘铄因为一向不推事孝武帝刘骏,又为元凶所任,被刘骏以药内食中毒杀之。大明三年,竟陵王刘诞因为孝武帝的猜疑忌惮,被逼而反,事败伏诛。
宋孝武帝对于兄弟的无情诛戮,让多数藩王内心感到异常恐惧,因此在孝建、大明年间,诸王莫不战战兢兢,循规蹈矩,不敢有所僭越。泰始年间,巴陵王刘休若擅杀了典签夏宝期,宋明帝刘彧大怒,在给刘休若的信中说:“孝建、大明中,汝敢行此邪?”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孝武帝一朝对于文帝系诸王的严苛。然而宋明帝刘彧诛戮兄弟,并不逊于孝武帝刘骏。
在泰始年间,被诛戮的藩王有庐江王刘祎、建安王刘休仁、晋平王刘休祐、巴陵王刘休若。庐江王刘祎勾结柳欣慰意图谋反,先被降为南豫州刺史,出镇宣城,后被逼自杀。晋平王刘休祐素无才能,强梁自用,贪淫且好财色,前后忤上非一,在射猎时,被明帝遣人殴杀。
巴陵王刘休若曾擅杀典签夏宝期,宋明帝认为刘休若能谐缉物情,担心刘休若将来的权势会压倒幼主,于是征还召拜,于第赐死。建安王刘休仁好文籍,泰始初建有大勋,亦受明帝猜疑,被明帝遣人赍药赐死。到宋明帝驾崩时,文帝系诸王,只有“素凡讷,少知解”的桂阳王刘休范还在世。
刘宋只有元嘉年间堪称承平盛世,刘义隆也称得上一代贤君,但是诛杀彭城王刘义康的举措,还是开了手足相残的先河,兼之宋文帝弟系诸王中,只有临川王爱好文义,江夏王刘义恭颇有文采,而文帝子系诸王在元嘉中前期尚是幼年,不具备主动招揽文士宾客的能力。
到了元嘉后期,文帝系诸王才逐渐成长起来,始兴王刘浚、武陵王刘骏、南平王刘铄、竟陵王刘诞、建平王刘宏都颇有文采。其中刘骏、刘铄、刘宏入钟嵘《诗品》下品,钟嵘评价此三人:“孝武诗,雕文织綵,过为精密,为二藩希慕,见称轻巧矣。”
此外,刘铄创作过《寿阳乐》,刘诞创作过《襄阳乐》这些的西曲歌辞。这些藩王幕府也分别聚集了一批文士,如刘浚幕府的张敷、范晔、颜延之、王微、王僧绰、王彧、殷琰、谢庄、王僧达、沈璞、顾迈、孔道存、袁淑、沈怀远、何偃,刘铄幕府的沈璞、蔡兴宗、周朗,刘诞幕府的谢庄、张永、沈怀文、江智渊、沈亮、孔觊、羊璿之。
结语总的来说,因为宋孝武帝,宋明帝猜疑诸王的性格,导致南平王刘铄被杀之时,时年二十三,刘诞被杀之时,时年二十七岁,也湮灭了这些藩王幕府孕育出有影响力的文学集团的机会。由此可见,刘宋诸王自身文化素质偏低以及皇帝猜忌诸王的性格,是导致刘宋诸王幕府文学集团不盛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