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章)文体知识
立足于本大纲所附精读篇目掌握、理解:
论语
语录体
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作者: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论语》全书共20篇、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所以《墨子》和《论语》都是语录体散文集(此处散文是指广义上的)。拓展: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纪传体
《史记》说到我国纪传体史书,最出名的当属《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前后经历了14年
《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参考材料有官修的王沈《魏书》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论说体(政论、史论)
《昭明文选》记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政论文除了上面两个,《季氏将伐颛臾》和《寡人之于国也》也是。
国别体
《国语》:《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年的史实。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
2、《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文学家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3、《三国志》:《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本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文学家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
古体诗——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诗。
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和散曲。
现代文学文体的主要类别: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一般文章的文体分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