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

北京皮肤病哪里医院好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北京皮肤病哪里医院好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货币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货币也随之不断演变。货币不仅是交易的媒介,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自战国时期出现货币以来,历经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不断变化发展。

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统一两个阶段。在此期间,各种政权出现并更替,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使货币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

本文主要通过对魏晋南北朝货币的研究,对其时代特征、历史地位等进行分析,以期对该时期的货币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国货币研究

三国时期,货币制度因战乱而产生变化,与之相应的钱币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改进,货币流通范围广,与其相适应的钱币种类也逐渐增多。

曹魏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八年(年)五月下诏铸行钱、布二型,布币、钱文有“六铢”、“半两”等。建安十九年(年)“五铢”钱在全国推行,随后又陆续发行了十多种钱币。这些钱币从铸造工艺上看,无论铸钱技术还是铸造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曹魏时期的钱币虽然没有统一的形制和规格,但其铸币工艺比较精细,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魏时期铸行的半两钱重量在0.9克左右,流通时间长,在铸造技术和铸币质量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蜀汉时期:蜀汉铸行的钱币有五铢、两当、四铢、大泉五十等;刘备继承了汉朝的铸币制度,对钱币铸造进行了改革;诸葛亮执政后采取了“益州精造”、“轻其价”等措施;蜀汉后期由于国力衰微和政局不稳,导致钱币制作工艺有所下降。

蜀汉政权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政权。虽然在其短暂的统治期间内国力有所恢复,但由于内部矛盾尖锐且政局不稳等原因,蜀汉政权在公元年灭亡。三国时期的钱币主要有“三国钱”和“蜀汉钱”。

三国钱中“三国钱”又称“三国古钱”或“蜀古钱”。这一时期铸造的钱币大都为圆形方孔的钱体,钱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纪年、纪值或纪重等;二是纪地、地名或朝代名等。其中纪年、纪值和纪重这三种类型的钱币最具代表性。

两晋十六国货币研究

两晋十六国时期,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各个政权均有自己的货币发行制度。此时的货币市场,主要有“五铢”、“大泉五百”、“开元通宝”等几种主要钱币类型。“五铢”钱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官方铸币的货币,其形制也是经过反复变化之后才形成的。

它于晋武帝太康元年(年)正式铸行,采用圆形方孔的圆形钱为钱范,正面为“五铢”二字,背面为日月图案。其形状外圆内方,外圆直径19.2毫米,内方直径21.8毫米,厚1.44毫米。

“大泉五百”是五铢钱中最大的一种,也是铸行时间最长、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钱币。从其形制来看,虽然与汉五铢、唐开元通宝等五铢钱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铸行时间长达50多年,流通时间也长达多年之久。

“大泉五百”与五铢钱同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方孔圆形钱,同时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铁钱。自曹魏开始在钱币上使用“五铢”二字开始,到东晋南朝时期一直沿用这种钱文。其形制也经历了从方孔圆形钱到圆孔圆形钱再到大泉五十两这一漫长过程。

“开元通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货币,作为一种年号钱币也具有特殊意义。由于其铸行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所以其流通时间也就很长。

“开元通宝”初铸于汉魏两晋时期,但因其铸行时间较短且流通范围较小而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至东晋南北朝时期,“开元通宝”才正式成为一种正式货币并盛行于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官方铸币的货币。

北朝货币研究

北朝货币主要有北魏时期的“四平五铢”、北周时期的“通宝”、北周至隋的“开元通宝”,以及隋代的“五铢钱”。“四平五铢”是北朝唯一一种以公元4世纪初期为纪年的货币,是南北朝时期流通最广泛的一种钱币,对后世影响深远。

北魏“四平五铢”在货币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这一时期铸造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种货币。据《魏书·食货志》记载,北魏初年实行四等制度,即“王公以下至庶人,分钱色制钱……其品物之多寡,比于汉代,故谓之四平”。

据《魏书》记载,四平五铢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发行的一种钱币,也是北魏货币改革的重要成果。其铜质优良、形制统一、重量标准、设计合理、流通时间长、铸造精美,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周至隋的“通宝”与“五铢钱”都是北朝较为流行的一种货币,虽均为五铢钱,但流通时间有所不同。

其中北周时期发行的“通宝”钱币于公元年由宇文泰下令铸造,此钱币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种五铢钱;而北周时期发行的“五铢钱”则是由宇文泰下令铸造的。

“通宝”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流通范围最广的一种货币。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通宝”就已在全国各地流通使用了。其形式有五铢和宝货两种,其材质有铜、铁、铅等多种。

“通宝”钱文由国名、年号和数字三部分组成;其中国名为篆文;年号为文字;数字则分别表示钱币上所铸之重量。

南朝货币研究

南朝自公元年刘裕建立刘宋王朝,至公元年萧道成废宋建齐为止,历时年,共传九帝,享国年。南朝虽处于北朝的统治之下,但却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

这一时期的货币发展与北朝大体相同,有许多地方都有所创新和发展。总体而言,南朝货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货币种类丰富。南朝虽然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但其内部仍存在着许多割据势力,所以各个政权在货币制度上也都不一样。

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金属制品需求很大,因此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金属货币,如铁钱、铜币、布币等。

其次是货币种类繁多。在南朝时期,除了有大量的铁钱外,还有铜、金、银、锡等金属铸币。据统计,南朝时期共有铜、金、银三种铸币铸造过的王朝共有24个,其中铜铸有22个王朝。

再次是货币制作工艺有所提高。南朝时期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如对翻砂铸造法和范铸法等工艺都有很大的改进。从南朝各政权铸币的制作工艺来看,南朝时期货币制作工艺已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

最后是货币管理制度得到完善。南朝各政权相继建立了专门管理货币流通的机构或部门,如元嘉三年初设“货泉”局。

刘宋时又有“统市”钱局;梁元帝在建康(今南京)设有“通宝钱局”和“宝货”局等;陈霸先又设立了专门管理货币流通的机构“钱库司”;梁武帝更是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专门管理货币流通的机构“宝监”和“宝货署”等。

魏晋南北朝货币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地位

魏晋南北朝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息息相关,其货币的产生是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政权为了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对货币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从而促进了货币流通的发展。

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推行“五铢钱”以解决经济上的困境;北周武帝改革币制时,废“五铢钱”而改铸“通宝”;南朝宋文帝推行“太祖钱”和“元帝钱”;齐高帝萧道成代魏建国后,制定了统一的货币制度,从而促进了货币的流通。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推行了大量的币制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采取了鼓励经济发展、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在币制改革方面,北魏孝文帝推行“五铢钱”制度并颁布《国造等十五品令》以统一货币;北周武帝为整顿币制、统一货币、改革币制等一系列措施对货币流通和使用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南朝宋文帝推行“太祖钱”、“元帝钱”等政策以增加财政收入。

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加强集权统治,在货币铸造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制度改革。

如北魏孝文帝在改革币制时曾规定“一钱二当”,但实际上“一钱二当”的币制并不是真正的统一;北周武帝在钱币铸造上采取“五铢钱”与“通宝”并行的制度;齐高帝萧道成在货币铸造方面采取“五铢钱”与“通宝”并行的制度。

笔者观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种类日益增多,形态也更加复杂多样,流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由于货币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因此其形式的多样化和流通范围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经济状况、社会风貌和人们生活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种类繁多,形状多样,质地多样,主要有:有铜、铁、银、铅、锡等金属铸造的钱币;有纸、绢等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币;有布帛等丝织物制成的货币;还有许多私人铸钱。

这些货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流通范围也十分广泛,主要用于交易、缴纳赋税和宫廷开支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年。

2、(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年。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年。

4、(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年。

5、(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