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武帝元修,是为高欢所立。原本与皇位无缘的他,初临帝位时,对高欢感恩戴德,想在这位恩臣的拥戴下,作一番事业。岂知,高欢独断朝纲,只是把他看作傀儡。自打高欢“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太原后(《北齐书·神武帝上》),大丞相府成了国朝的决策中心,大丞相则成为一国首脑,一切均由高氏拍板而定,有些事情决策后告知一下远在洛阳的朝廷,而更多的举国之策,连他这个做皇帝的都不知道,便通行全国。眼看高欢飞扬跋扈,权势熏天,不甘为“牛后”的孝武帝,在洛阳作出了反抗。先是投石问路,寻找借口,杀掉高欢安排在自己身边的亲信司空高乾。于后,又撤掉高欢党羽韩贤建的刺史之职。之后,又与高欢的对头、盘踞关中的权臣宇文泰,暗通款曲,以图扶植其势力,与高欢抗衡,夺回朝政大权。几件大事办完后,身在晋阳的高欢置若罔闻,没有任何反应。孝武帝自以为得计,终于决定对高欢下手。永熙三年(),身为皇帝的元修,飞旨晋阳,假称兵伐南朝萧梁之国,诏请大丞相高欢入朝密商征讨事宜。其实,元修杀高乾,撤韩贤建,除高欢耳目,已暴露其行迹。老谋深算之高欢,见其公然举刃相向,佯装无所顾忌,实已知其乃投石观风,探自己虚实。遂充耳不闻,看其之后还会有何举动。逮元修与宇文泰勾结,投靠关中宇文势力时,高欢早得密报,对元修用心,洞若观火。及元修降旨,诏己赴洛密议所谓伐梁之谋,便情知他已举起屠刀,欲重演孝庄帝元子攸计戮尔朱荣故技。于是,高欢大张旗鼓,率兵二十万,浩浩荡荡,奉旨入京,直驱洛阳。直至此时,愚蠢的傀儡皇帝元修,方知诡计早已败露,遂仓皇逃奔长安,投靠宇文氏,以图保命。殊不知,他这一逃,正中高欢下怀。高欢深知元修无能,刚愎自用,除他易如囊中取物,但是,却会授人以柄,引起敌对势力之鼓噪。如今,元修一而再,再而三,欲除自己,弄得天下人尽知。自己起兵太原,南下洛阳,是奉诏入京,与帝商讨除敌之计,名正言顺。而此时身为皇帝的元修,却惶惶如脱网之鱼,逃奔关中。孰光明磊落,孰阴谋诡计,昭然若揭。高欢一招率军入洛,便把心怀鬼胎的孝武帝吓跑。然后,顺理成章,另立新帝,扶植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改元天平。未几,高欢又以洛阳地近关中,斯四战之地,不宜做国都为由,迁都邺城,升为北魏国之上都。而晋阳因有大丞相府,是为下都,由军国重镇,晋升为国之陪都。数月后,宇文泰鸩杀避难长安的孝武帝,另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与高欢分庭抗礼。这一年是公元年,国祚年、传位14帝的北魏王朝,寿终正寝,分裂为两个傀儡国家,地处太行之东,以邺城为都者,史称东魏;位于东魏之西,以长安为都者,史称西魏。东魏武定三年(),踌躇满志的高欢,打着为孝静帝修建离宫别馆的招牌,在太原建起了晋阳宫。孝静帝则在高欢父子的挟制下,言不由衷,晋升高欢长子高澄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晋升高欢次子高洋为太原公,驻镇国都邺城,摄理军政事务。是时之陪都晋阳,名为霸府,实为国家军政中枢。所谓上都邺城,实难与下都晋阳同日而语矣。历史经常有历史的玩笑。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是权臣高欢之傀儡;西魏文帝元宝炬,是权臣宇文泰之傀儡。两个傀儡皇帝,原是一家,关系如何不得而知。但两位实际执政的高欢与宇文泰,却是一对形同水火的死冤家,恨不得立马将对方生吞活剥而后快。两魏初创之际,无论在疆域国土、军事实力,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宇文泰之西魏均处于劣势。但是,混战十余年,大战六七次,虽主动进攻者多是东魏,但西魏却胜多败少。谁也没有吃掉谁。武定四年(),高欢举兵十万,由陪都晋阳出征,再伐西魏。然而,西魏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凭险而守。东魏将士虽拼力攻战,但一鼓作气之后,再衰三竭,终至久攻而力乏,伤亡者过半。此战是高欢一生之最后一战,他带病而来,病重而返,劳而无功。第二年便撒手人寰,病逝晋阳。高欢有15个儿子,长子高澄、次子高洋,少小常在兵营,十多岁便随父征战,久在沙场,出生入死。高澄23岁即以大将军、中书监之职居邺,依父命控制东魏朝政。26岁时高欢死,继任大丞相,专擅东魏大权。29岁时完成夺取东魏政权的准备。恰在此时,被南朝萧梁战俘、充做“膳奴”的蓝京刺杀。其弟高洋,处惊不乱,杀死蓝京后,收拾危局于一旦,时年仅20岁。第二年便完成其兄登基计划,逼东魏皇帝“禅让”,终东魏而建北齐,开元天宝,仍以邺城为都,晋阳为别都。初登帝位,年方21岁的高洋,一朝皇权在手,便厉行改革,重用汉官,删削律令,省并州郡县,痛减冗员,严打贪污,肃清吏治。颁诏天下,“冀州之渤海(高氏祖籍)、长乐二郡,先帝姓封之国,义旗初起之地。并州之太原、青州之齐郡,霸业所在,王命是甚”,“蠲免田租,齐郡、渤海可并复一年,长乐复二年,太原复三年”(《北齐书·文宣纪》)。对太原之青睐,超越其它数郡。建国一年后,文宣帝高洋,又在太原大兴土木,扩建晋阳城。先是,起建宣光、建始、嘉福、仁寿诸殿。继在天龙山其父开凿的东峰第二、三窟前,开凿第一窟。在西峰开凿第十、十六窟。西山(今蒙山)大佛亦开工施建。这些都是天龙山最早和较早的作品。此后,又先后兴建了天龙寺、崇福寺、开化寺、童子寺。迄今所遗存的北朝“燃灯石塔”,便完成于高洋天保七年()。高洋之后,北齐诸帝多在晋阳有建。武成帝高湛时长居晋阳,诏冯子琮监造大明宫,大明宫落成时,大赦天下。幼帝高恒,建十二院于晋阳,壮丽超过邺都。西山大佛也在国亡前一年竣工。短命的北齐王朝虽仅28年,却有六位皇帝相继。他们不仅大规模营建晋阳,而且不避路途遥远,不避寒冬酷暑,奔波往来于别都晋阳与国都邺城之间。这几位皇帝,或继位登基于晋阳,或崩薨亡故于晋阳,成为历史上有别于其他王朝之怪现象。可见北齐一朝,别都晋阳成为实际上的国都,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孤例”。责编:任蕾版式:谢姣姣检查:常崇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