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与敕勒族,消失在历史中的北方民族

公益中科 http://m.jpm.cn/article-70129-1.html
《乐府诗集》中有一首《敕勒歌》,这首诗已经被选入语文课文,流传极广。诗中描写了敕勒人在北方草原生活的场景,诉说他们的幸福生活。敕勒人是指古代的北方民族敕勒族,史学家称他们是草原文化的创造者。根据文史资料和考古结论,敕勒族的前身叫“狄族”。在先秦时期,狄族的生活范围在西北一代,大概在春秋时期,狄族分化为赤狄、白狄、长狄等几大部落。狄族人身穿兽皮,头发自然披散,以打猎放牧为生。他们有强健的体魄,靠武力从西北扩张到北方。到了秦汉时期,狄族人被统称为敕勒或者铁勒。有学者考证,当时生活在漠北草原上的敕勒族,已经具备制造车轮的能力。有车轮,就有了车,有了车就有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二十四史中的《北史》记载了敕勒族的一些基本状况。《北史》中称敕勒族为“高车”,据说这个称呼和他们会制造高大的车轮有关。根据史书中记载,敕勒族有图腾崇拜,狼是敕勒族的“神物”。这说明,在敕勒族的文化体系中,好猎杀,崇尚武力。同时,书中还提到一点,敕勒族和匈奴人有亲缘关系。敕勒族的祖先和匈奴人曾经联姻,他们两族同属于狄族的后人。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推测出,在很长一段时期,敕勒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早已进入到封建社会,敕勒族还保留着原始社会时期的生活习惯。关于敕勒族和匈奴人有亲缘关系,可以推测出,敕勒族也是一个重视畜牧业发展的民族。史书中有匈奴人攻打敕勒族的记载,也有敕勒族奋起反抗的记载。大概在西汉时期,匈奴人被汉军打败,敕勒族趁机摆脱了匈奴人的压迫,开始寻找新的生活区域。敕勒族分成几股势力,向东到了贝加尔湖一带,向西到了甘肃一带。由于敕勒族是个游牧民族,他们在生活中不能离开草原,不能离开河流。畜牧类可以给敕勒族带来充足的食物,也让他们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迁徙到甘肃一带的敕勒族,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逐渐汉化。居住在漠北的敕勒族由于文化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靠战争生存下去。这时候,历史进入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魏与敕勒族展开了激战,最终结果,北魏占领了敕勒族的统治区域。这些敕勒族人投降,大部分并入北魏,少部分跑到柔然。就这样,敕勒族在历史中消失,从北魏明帝时期开始,敕勒族就成了历史上的一个“名称”。拓展阅读渣男怀念妻子,李后主写《梅花》诗一首明末抗清名将,惨遭凌迟处死,袁崇焕以诗论诗,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征战一生文武双全,可惜死于楚国内乱,战神吴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