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原创温州三十六坊温州三十六坊前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三十六坊君曾介绍过,王谢两大家族的最出名的两位人物——王羲之、谢灵运,都有过治理温州的经历。王谢家族中的琅琊王氏,曾是古代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特别是东晋初年达到鼎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走出了众多将相之才、书法名家,代表人物有王吉、王导、王羲之等,弹冠相庆、卧冰求鲤、琳琅满目、入木三分等成语典故,都与王氏名人有关。温州人津津乐道于王羲之与古城的渊源,五马街、墨池坊……都是这位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留给温州的印记。鲜为人知的是,继王羲之后,琅琊王氏又有两位大咖级别人物王彬、王筠,来温州当过太守。王彬还曾在积谷山建房,有在温州终老的愿望。衣冠南渡与文化郡守西晋末年,晋怀帝永嘉年间(年~年)发生永嘉之乱,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金陵。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也出身于琅琊王氏公元年,以王敦、王导为首的士族集团拥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置永嘉郡,治所设永宁峤南即今温州,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4县。衣冠南渡,也为当时僻处东南一隅、地广人稀的永嘉郡,带来了发展契机。南下的士族带着大批宗族、乡里、宾客、部曲,投入永嘉郡的开发。特别是来温担任郡守的世族,如孙绰、王羲之、谢灵运、裴松之、颜延之、檀道鸾、邱迟、毛喜等,为开发永嘉郡作出贡献。积谷山(拍摄于年)他们中不少人的子孙留居永嘉。如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守郡,“创第凿池于积谷山之下,迎母太夫人来养,欲定居焉……”积谷山下遂有谢家后人聚居的“谢村”。一代名臣毛喜离任后,子孙留在永嘉,古时温州城区有丰和坊,以毛喜子孙居此而得名“遗爱坊”。相传温州设郡24年后,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年),人称“王右军”的书法名家王羲之,来到温州当太守。(明)解缙编,永乐大典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出身琅琊王氏,为东晋大臣王导之侄,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是我国著名书法家,史书载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尊为“书圣”。王羲之兰亭序距离永嘉建郡不到百年、南朝刘宋时人郑缉之撰写的《永嘉郡记》中记载:“昔王右军游永嘉,经于恶道。右军书南边大石,今犹见墨迹。”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云:“王羲之守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勒,出即控之,今有五马坊(即五马街)。”《永嘉郡记》在温州任期里,王羲之时常乘着五匹骏马拉着的车四处巡查,留下“五马巡街”、“登舟游塘河赏荷”、“墨池挥毫洗砚”等典故,“五马”、“墨池”等名沿袭至今。华盖山麓原有一井栏所镌“容成太玉洞天”六字和郭公山巅原“富览亭”亭额,相传均出自王羲之手笔,可惜早已随千年时光流逝,泯灭无存。书法家、驸马王彬:愿终老积谷山琅琊王氏与温州的渊源,不只限于王羲之。约百年后,王羲之的四世族孙、南朝宋著名书法家王僧虔的四子王彬,循着祖辈的足迹,来温州担任永嘉太守。王僧虔《王琰帖》王彬,字思文,琅琊王氏成员之一,南朝齐、梁时人。因父亲王僧虔是著名书法家,王彬与兄长王慈、王志皆能书。王彬好文章,工书法,书法造诣超过兄长,时人为之语曰:“三真六草,为天下宝。”齐武帝萧赜起旧宫,王彬献赋,其文辞典丽,为人称道。王彬娶齐高帝女临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为太子中庶子、永嘉太守。南朝梁时,王彬累迁吏部尚书、秘书监。在永嘉太守任上,他对温州感情深厚,《南史》记载他曾“卜室于积谷山,有终焉之志”。“昭明十学士”之一王筠王彬没想到的是,继他之后,三兄王楫之子、侄子王筠,也成了永嘉太守。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琊王氏成员之一,南朝梁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齐著名书法家王僧虔之孙,其父王楫曾任昭明太子萧统的属官。王筠出身世家,史载他“幼警寤,七岁能属文”,16岁时作有《芍药赋》,为时人所激赏。王筠、王泰兄弟与陈郡谢览、谢举兄弟并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即指王泰,养即是王筠。《昭明文选》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文选》的昭明太子萧统,与文人雅士相交甚密。王筠在太子府中任职时,常跟著名文人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酬唱,号称“昭明十学士”。他曾参与萧统《文选》的编撰工作,被萧统所看重。相传萧统曾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王筠与当时许多著名文人雅士都有来往。一代文宗沈约“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并慨叹自己暮年交到王筠这个知已。沈约对人评价说,王筠的诗“指物呈形,无假题署”。史载沈约曾向梁高祖称赞王筠“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王筠为临海太守,后历任秘书监、太府卿、度支尚书、太子詹事等职;大约于中大通四年()任永嘉太守。相传王筠在温州时曾整治修缮城池,而他的文采风流,也对温州的文化教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在太清二年()侯景之乱中,王筠保持气节,坚持大义。次年太宗继位,王筠为太子詹事。因为旧宅被贼人焚毁,王筠临时寓居当时的国子祭酒萧子云宅中。谁知某晚突然有盗贼来攻,王筠惊惧之下坠井而卒。参考资料:《南史》《永乐大典》(明)解缙编《南朝梁太守王筠》胡雪冈《古代温州开发士族功不可没》俞光原载《温州日报》编辑:汤琰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