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小伙伴们,前段时间,小编在翻阅几个版本的《海阳县志》时,发现了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史料。我们从今天开始,开设一个“《县志》里的动物”小专栏,为您详细解析。
本期我们先来看一只南北朝时期的海阳籍白兔。据年版《海阳县志》在第三卷《灾祥》中记载:“宋元嘉六年九月,长广昌阳淳于邈获白兔,青州刺史萧思话以献。”意思是说,在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六年(年)九月,长广昌阳人淳于邈获得白兔,青州刺史萧思话将其献上朝廷。
小编搜索还发现,被誉为“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以及“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中也有这段记载。看到这,相信不少人“小小的脑袋里充满着大大的疑惑”:我们现在天天念咕着“两只耳朵竖起来,又吃萝卜又吃菜”的小白兔,古代如此稀有么?为什么就能登上这么多的史书?
小编经过查阅史料得知,在中国历史上,白兔其实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品”。这里所说的“白兔”,并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家兔——说法之一是现在的家兔是在明朝成化年间才引入中国的,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白色家兔是在元朝时才被人们普遍饲养的。所以白兔的“普及”迄今也只有五六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白兔是皇家御苑、贵族花园中的宠物,普通百姓终生难得一见。白兔跟白鹿、白雉一样,因为稀少,在古代被认为是一种祥瑞,预兆着国运昌隆。
根据资料记述,我国本土的兔科动物,只有1属、9种。而这9种兔子中,草兔占了绝大多数,是中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兔子。草兔的毛并不是白色的,是灰褐色的,颈背部分有灰黑的硬毛。这种褐色的兔子在中国自古已有,一般史料文献中提到的“兔”就应该是这种。
如此看来,在南北朝时期,白兔自然就是“稀有物种”了。而这极其罕见的“白兔”有两种可能:一是雪兔,一是草兔的“白子”(即有“白化症”的生物个体)。
不过,要说这只“长广昌阳淳于邈”抓获的“白兔”是雪兔,可能性还是很小的。这是因为,雪兔的分布在属于亚寒带针叶林的中国西北地区高原一带。在没有“大灰机”的古代,一只兔子能从大西北来到我们大山东的地界,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因此,只可能是草兔的“白子”了。
所谓的草兔的“白子”,通俗的说就是“得了白化症的草兔”,是因其体内色素缺乏,导致眼、毛发、皮肤颜色较淡。而由于缺乏黑色素,它们容易受到阳光的灼伤和天敌的捕食,因此在野外“白子”是极少见的。老话说的好:“物以罕为贵”,白兔的出现,也常被视为奇异的征兆,以及加上不少联想——《抱朴子》中说:“兔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可以说是一个很美好的想象。
既然是“稀有动物”,“白兔”自然也就成为了祥瑞的象征,甚至有“赤兔上瑞”“白兔中瑞”的说法。因现实中并没有“赤兔”,但“白兔”还是偶尔出现于自然界的,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国古代一些百官民众为了阿谀上主,必然想尽方法四处搜寻白兔。仅在记载“海阳籍”白兔的《宋书》中,有关各个地方献白兔的记载就有30多条。虽然献白兔的风气后来逐渐消退,但还是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还不时见于史籍。
甚至于在《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嘉靖)四十一年春三月辛卯,白兔生子,吏部请告庙,(嘉靖帝)许之,群臣表贺。”你看,一只白兔产崽,竟然举国欢庆,在今天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了!
我们这一期关于“小白兔”的讲述就到这里了,下一回我们再讲点什么动物呢?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