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把十二种动物和十二支联系起来,但不是用于纪录时间,而是用于占卜,称为十二禽或十二兽。更有甚者,古人从这十二种动物每个再分出三类属性相近的动物,凑成三十六禽,用于扩大占卜文化。曾经有一段时期,学者认为十二禽与三十六禽可能是跟佛教从印度传来的,后来随着秦简出土,两者的起源才被大大提前。《诗经小雅吉日》记载的“吉日庚午,既差我马”,也可视为午马联系起来的证据。
▲六朝铜式盘记录的三十六禽
秦简上十二禽中的个别动物与后世标准有点不一样,但总体差别不大,到东汉时期已完全定型。而三十六禽知名度不高,在民间流传不广,只有少量古籍有记载,加上辗转传抄,分歧差异更多。
▲放马滩秦简
战国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十二禽只是与地支关联,在占卜的时候可能会与干支纪日联系在一起,但与干支纪年还没什么联系。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普遍将干支纪年与十二禽联系起来,作为自己的属相,又称作生肖。
《南齐书五行志》记载了几个名人的属相:陈显达属猪,崔慧景属马,东昏侯(萧宝卷)属猪,梁王(萧衍)属龙,萧颖胄属虎。其中,陈显达(丁卯)、崔慧景(戊寅)的出生年份与属相相距太远,可能是哪里搞错了,萧宝卷(癸亥),萧衍(甲辰),萧颖胄(壬寅)的属相与出生年的干支吻合。
《周书》卷十一《晋荡公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阎氏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当兄弟,大者(宇文什肥)属鼠,次者(宇文导)属兔,汝身(宇文护)属蛇。”再结合其他史料可以推出,这三兄弟分别生于年(戊子)、年(辛卯)、年(癸巳)。可能是干支纪年过于抽象,这种纪年法传入突厥、粟特、契丹、吐蕃等民族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用十二生肖代替地支,用五色或五行来代替天干,形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生肖纪年。这样一来,在中国各民族的世俗生活中,生肖纪年要比干支纪年更有影响力,原本就已经形成的十二禽占卜法,也就被套用到生肖纪年上,成为一种算命理论。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