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二虎
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一)强大的游牧民族丁零人
在秦汉时期,蒙古高原生活着一支庞大的游牧民族——丁零部族,在史料中又写作丁灵、丁令,正确的读音应该是颠连,亦称之为狄历、敕勒、铁勒。汉代的丁零主要驻牧在贝加尔湖以南广阔的草原之上。
公元初,汉王朝曾经联合丁零等部族击败蒙古草原上的霸主匈奴,迫使匈奴西迁,随着与汉王朝的往来,丁零人逐渐南下,在魏晋时期,有部分丁零人散居于阴山南北,日渐强盛,由于丁零人善于制作和普遍使用特有的高轮大车,故汉人又称丁零为“高车”,《魏书》与《北史》都有专门的《高车传》。
(俄罗斯的涅涅茨人是丁零人的后裔)说来丁零人使用高车的原因,是与环境有关。
他们最原始的驻地多沼泽地,夏季草茂积水,冬季又积雪深厚,为了便于生活,高车人根据生活需要,制作并使用高轮大车,来减轻环境的阻力,便于在草原上游牧。
其造车:车轮高大辐数多,故而得名高车族,长期从事畜牧业,逐水草而迁居游牧,食肉食,饮奶酪,衣革皮,居穹庐(如今日之蒙古包),能歌善舞。
(高车,现在叫勒勒车)(二)丁零人的迁徙
《北史》中记载“其人好引声民歌”,“男女无大小,皆集会,平吉之人,则歌舞为乐”。这是游牧民族的传统,今日之蒙古族亦能歌善舞,无师自通。
流行最广的是一首叫敕勒歌的民歌,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丁零为敕勒,又叫铁勒。
当年魏太武帝出征,路经漠南,听说丁零“人多甚众”因征之,于是,丁零诸部“降者数十万落(落,是户的意思),获牛马亦百余万,皆徙之漠南千里之地”,可见丁零人的部族十分庞大,人口众多。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丁零人)当时丁零人几十万户来到漠南,带动了这一地区的空前发展。
北魏文成帝时期“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声忻忻,其俗称前世以来无盛于世”,遥想丁零人乘着高车,穿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祭天饮酒,如此盛况,今日思之,尤觉十分壮观。
丁零人后来又被称之为回纥、突厥,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征服的汪古部、克烈部都是丁零人的后裔,融入蒙古人中。
(三)丁零人制造的高车现在还存在
有关丁零人制造的高车,在内蒙古中西部许多地区依旧能够可以看到,这都是丁零人的遗风。
蒙古人的那达慕大会,也可以说保留了丁零人的习俗,是一种历史的继承与沿袭。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巴尔虎三旗还保留着使用高轮大车的习惯,当地习称“勒勒车”(在我小时候,内蒙古赤峰地区牧区也习见勒勒车),车轮直径最长者达一点四米左右,超过了牛身的高度,与马的身高几近。车轮原料多桦木、柞木制作。
(勒勒车)将桦木、柞木烘烤之后,使其弯曲,几段弯曲的木头连接在一起,便制成车轮,由于有些车轮不够圆,车辕也就不够直,车辐多在十五到二十根之间,每户一般都有至少三五辆“勒勒车”,用以运输,游牧、载物之用,大多用牛挽车,一牛一车。有的车上设有棚架,用芦苇、毡子、皮张围盖,可以用于夜里住宿,行驶时,众多的勒勒车首尾相连,由一人驾驭便可。
笔者认为,这勒勒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引起重视与传承,让后人洞见先民的智慧。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若不喜欢,敬请留下批评,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