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半老”成语的背后,是一桩家庭悲剧。
在众多成语里,有这么一个词汇,只要说出来,不仅很多人都会接上后半句,并且,还会露出“你懂得”式的“会心一笑”。
什么词儿呢?正是“徐娘半老”,而其后半句则是“风韵犹存”。
这个成语的大致意思,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虽人至中年,但依旧颇具风韵的中年女性,因此,才会有了“风韵犹存”的后半句。
那么,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是出自于哪里呢?另外成语中的“徐娘”,又是指的谁呢?要想弄清楚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将目光转向南北朝时期。
故事的主人公“徐娘”,便是当时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发妻徐昭佩。
徐昭佩出身名门,可以说是妥妥的“豪门千金”。
史料记载,徐昭佩出身于东海徐氏,在南北朝时期,徐家的门第相当显赫,家族之中,曾先后出过不少高官。
比如徐昭佩的高祖父徐湛之,就是南朝刘宋时,宋武帝刘裕的外孙,先后担任过骁骑将军、中书令以及尚书仆射等要职。
而到了徐昭佩的祖父徐孝嗣这一代,凭借祖上荫庇,八岁便袭枝江县公,之后因追随南朝萧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地位陡然崛起,最终官至南朝萧齐的宰相。
只不过,在徐昭佩出生的时候,其祖父徐孝嗣,已经因罪被南朝萧齐的东昏侯萧宝卷赐死,徐家因此失去了顶梁柱,但不管如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徐家尚有人脉和根子,所以,说徐昭佩为“豪门千金”,也不算太过夸张。
既然是“豪门千金”,自然在婚姻上也不想委屈了自己,但徐昭佩的婚姻,对她个人而言,明显是有点委屈的。
为什么呢?因为她的丈夫,是个“独眼龙”。
当初,在徐昭佩的祖父徐孝嗣被萧宝卷赐死的两年后,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便率兵攻入建康(今南京),并最终登基称帝,建立南梁,史称梁武帝。
而在萧衍称帝的六年后,他的第七个儿子萧绎出生,这个萧绎,便是徐昭佩的丈夫。
之所以萧绎是独眼龙,并不是天生如此,史料记载,在萧绎幼年时,曾患上重病,几乎危在旦夕,之后虽说经过救治保住了性命,但一只眼睛却终身失明。
这样一个带有残疾的人,即便是出身皇族,但也不是“豪门千金”徐昭佩心目中的如意郎君,但奈何当时的徐家已经今非昔比,加上这是家人的安排,徐昭佩纵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是捏着鼻子嫁了过去。
而这便为二人的婚姻最终彻底破裂,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二人成婚之后不久,便爆发出了大大小小各种矛盾,简单来总结就是,徐昭佩看不上瞎了一只眼的萧绎,而萧绎同样也不喜欢相貌一般的徐昭佩。
在这种情况下,萧绎自然就对徐昭佩极为冷落,史料记载,二人婚后,萧绎一般两三年才去一次徐昭佩的房间一次。
更多的时候,萧绎都留在其他貌美的小妾身边。
而作为徐昭佩来讲,本身她就对瞎了一只眼的萧绎有些看不上,如今又受到了丈夫冷落,这就更让她心中充满了愤恨。
时间一长,徐昭佩的愤恨愈发强烈,因此,她开始找方式刻意报复丈夫。
比如,她会趁着丈夫来自己的房间的机会,只把自己脸的一半进行化妆,而不去管另一半脸,直接就是素面朝天。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恶心丈夫,“吐槽”他只有一只眼管用。
妃(指徐昭佩)以帝(指萧绎)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南史》
而对于妻子的专门对自己自尊进行打击式的羞辱,萧绎刚开始还没说什么,但几次之后,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于是,在某次妻子故技重施后,萧绎愤然摔门而去。
严格来说,萧绎还算是相当不错的,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如果换成其他一些脾气不好的权贵,那么徐昭佩这么做的结果,必然会是丢掉性命。
而萧绎仅仅是气的摔门而去,并没有对徐昭佩做什么,足以说明,他这人至少对妻子,还算有包容之心的
但可惜的是,萧绎的包容,反而给了徐昭佩得寸进尺的勇气。
在此之后,徐昭佩除了继续用“化半边妆”的方式恶心萧绎外,还琢磨出了新的办法,即只要得知萧绎要来,她就会提前喝的酩酊大醉,然后萧绎一进屋,她马上就吐萧绎一身,弄得萧绎极为狼狈。
如此一来,萧绎就对徐昭佩更为厌恶,也更为对其冷落。
到了后来,眼看已经无法挽回丈夫的心,徐昭佩想到了一个能彻底羞辱丈夫的“高招”,即开始“放飞自我”,也就是主动找人私通,用“出轨”的方式,来狠狠报复丈夫对自己的冷落。
这种为了报复丈夫的冷落,而公然干出给丈夫带“帽子”的行为,足以说明,徐昭佩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能恪守妇道的人。
更夸张的是,徐昭佩第一个私通的对象,居然还是一个僧人。
史料中记载,这个僧人,是当时瑶光寺的智远道人(南北朝时称僧人为道长),由于这座寺庙距离徐昭佩家中不远,因此徐昭佩也经常前去,而这一来二去,就和这个不安分的僧人混到了一起。
而这还不算什么,除了与这个智远道人的僧人私通外,徐昭佩还主动引诱过丈夫萧绎身边的侍从。
这个大臣,名字叫做暨季江,据说长得相当俊美,在当时有美男子之称,某次徐昭佩无意间看到他后,瞬间就动了心。
于是,徐昭佩多次寻找机会,来主动“引诱”这个暨季江。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而女追男,则隔层纱,一般来说,相当一部分男人,是很难拒绝来自女人的主动追求的。
况且,这还是来自豪门千金加上王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的主动追求。
所以,徐昭佩虽说不是美若天仙,但没怎么花心思,就“俘获”了暨季江,自此,两人就混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胡天胡地的“快乐生活”。
并且,这个暨季江也是个胆大之人,他明知道徐昭佩是自己上司的妻子,但依旧沉迷在其石榴裙下不可自拔,另外,他还写下了一句诗,来总结自己对于徐昭佩的感受。
“柏直狗虽老犹能猎,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暨季江
这句诗,虽说文采谈不上多好,但比喻却用的极为形象,先是提到柏直之地的猎犬,称其虽说老了但依旧能打猎,之后又说溧阳产的马匹即便上点年龄,但仍不失为骏马。
最后,便是形容徐昭佩,说其虽不再年轻,但还有风韵,更重要的是多情。
而暨季江的这句诗,便是“徐娘半老”这个成语的出处,从这个时候开始,“徐娘”一词,便代指那些风韵犹存且多情的中年女性。
且不说这个成语在后世是如何传开的,但在当时,这无疑是对萧绎的一种奇耻大辱。
要知道,他和妻子徐昭佩不和,这在当时不少人的都知道,但知道归知道,起码在表面上,萧绎还是愿意维持夫妻名分的,所以,即便徐昭佩多次羞辱他,让他难堪,他都没有对其太过为难。
哪怕是徐昭佩与那个智远道人私通,有所耳闻的萧绎,也只当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也知道,自己对徐昭佩确实也不怎么样。
但随着暨季江的这两句“名诗”在坊间逐渐传开,萧绎的老脸,着实是没地方搁了,于是,他不仅愈发厌恶徐昭佩,并且还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不守妇道的妻子。
终于,在不久之后,萧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萧绎有一个比较宠爱的妃子王氏,是常侍王显嗣的二女儿,嫁给萧绎之后,虽是侧室,但却深得萧绎的宠爱。
并且,这个王氏还给萧绎生下了两个大胖小子。
但可惜的是,在生完这俩儿子不久,王氏便去世,具体死因不明,总之就是年纪轻轻的便撒手人寰。
而王氏的去世,除了让萧绎十分悲痛之外,也让他颇为疑惑,认为王氏不是正常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萧绎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正室徐昭佩的身上,他一度认定,王氏是徐昭佩暗害而死的。
当然,萧绎这么想,也不是空穴来风,徐昭佩确实干过值得被怀疑的不光彩往事。
前文讲过,萧绎不喜欢徐昭佩,因此对她极为冷落,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让徐昭佩想尽办法羞辱萧绎,比如化半边妆,以及主动与外人私通等,另外,她的性格也变得极端的嫉妒和偏激。
而在这种性格的驱使下,她对于那些受萧绎宠爱的妃子,便极为仇视。
史料记载,徐昭佩仗着自己正室的身份,没事经常与萧绎的其他妃子套近乎,对于不受萧绎宠爱的妃子,徐昭佩便会施展“同病相怜”的招数,将其拉入自己阵营之中。
而这些妃子看到正室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加上都不受萧绎宠爱,自然就会“同仇敌忾”,到了最后,便都成为徐昭佩的“铁杆儿”,唯徐昭佩之命而是从。
你以为徐昭佩这么做,仅仅是找一帮可以诉苦的小姐妹吗?错了,这才是她行动的第一步。
有了这些“铁杆儿”的支持后,徐昭佩就可以通过她们,密切掌握萧绎的行踪,比如今天和哪个妃子同床共枕了?最近又是哪个妃子与萧绎走的很近等等。
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铁杆儿”小姐妹,徐昭佩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哪个妃子怀上了身孕。
而一旦得知哪个妃子怀上了萧绎的孩子后,徐昭佩便露出了她真实的面目,她会找个机会,将这个怀孕的妃子“手加刀刃”。
“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南史》
这就是徐昭佩在嫉妒之心的驱使下,所干的不光彩往事,对此,萧绎十分清楚,因此这才会在王氏去世后,怀疑是徐昭佩暗中加害了王氏。
当然,怀疑归怀疑,毕竟萧绎也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即便如此,他对于徐昭佩的厌恶,又增加了不少。
而徐昭佩的持续放荡,以及因嫉妒产生的报复行为,除了让她越来越受到丈夫萧绎的厌恶之外,还间接性的害了她和萧绎唯一的儿子。
史料记载,徐昭佩在嫁给萧绎不久之后,便为萧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萧方等,由于徐昭佩是正室,而萧方等又是萧绎的第一个儿子,所以,他便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
而嫡长子身份,在古代的王公贵族家庭中,有多重要这相信很多人都清楚。
并且,这个萧方等从小就展现出来十分优秀的一面,据说他弓马娴熟,还精通琴棋书画,总之就是样样都好,所以,在很早的时候,便被立为了湘东世子。
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那么将来继承萧绎家业的,就是萧方等。
但问题是,萧方等虽说优秀,却有个不靠谱的母亲徐昭佩,由于徐昭佩的放荡以及妒忌,导致萧绎对其越发厌恶,而在厌恶徐昭佩的同时,连带着也开始冷淡儿子萧方等。
这样一来,就让萧方等陷入了恐惧和绝望之中,他无时无刻都想重新获得父亲的信任和重视,为此便拼了命的表现,曾经在侯景之乱中,萧方等便抱着必死的心志请求父亲允许他冲锋陷阵,并且打起仗后也一派不要命的架势,其目的,就是想向父亲萧绎证明自己。
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世子,却因为不靠谱的母亲,需要用这种方式来获取父亲的再次重视,不得不说,这徐昭佩真的是害了儿子萧方等。
更惨的是,萧方等在不久之后,还真的死在了战场上。
太清三年(公元年),萧绎的侄子河东王萧誉公然违抗萧绎的指令,而得知此事后,萧方等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为父亲除掉不听调派的萧誉,而在临行前,萧方等对部下说,此次一去,估计是必死无疑,但只要能死的其所,那也在所不惜。
方等临行,谓所亲曰:吾此段出征,必死无二;死而获所,吾岂爱生。---《梁书》
这意思分明仍是抱着必死的心志前去开战的,而他口中所谓的“死得其所”,说白了,还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让父亲对自己的看法改观。
结果,萧方等一语成谶,之后果然战败,并且在追兵的追赶下,不慎掉入河中,最终溺水身亡,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
堂堂湘东王世子,且文韬武略皆优,但最后却落了个如此结局,归根结底,都是他那个放荡且不靠谱的母亲给他带来的拖累。
因此,在萧方等战死之后,加上之前王氏的不明原因病逝,终于让萧绎对发妻徐昭佩忍无可忍,在当年(即公元年),萧绎逼令徐昭佩自尽,而徐昭佩也知道萧绎这次是动了真格的,不会再有回转的余地,于是只能选择投井而亡。
徐昭佩死后,萧绎仍觉得不解恨,便派人将其尸体从井中打捞上来,并送回徐家,同时公开对外宣称,自己这是“出妻”,即强制离婚的意思。
他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发泄心中对于徐昭佩的愤恨。
不仅如此,萧绎还“自揭伤疤”,亲自下笔,写了一首词,将徐昭佩曾经不光彩的往事,一一记录在内,并公之于众。
能让丈夫不惜被别人嘲笑,也要公开揭露妻子不堪过往,足以说明,萧绎对徐昭佩的恨,有何等之深。
这便是“徐娘半老”背后的故事,虽说这个成语搁到现代,更多的是戏谑、调侃之意,但成语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悲剧,作为夫妻,不管是萧绎还是徐昭佩,都不算合格的丈夫和妻子,从最开始的互相嫌弃,到后来的冷漠疏远,再之后又上演了背叛出轨,继而在嫉妒下失去理智,最终让这对夫妻彻底走向决裂,在这其中,徐昭佩毁了自己,而萧绎也没落到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他们还间接性的害了自己最优秀的儿子,所以说,这真的是一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