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赋予岳阳楼亘古传颂的伟岸气概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更赋予这一几经兴衰的嵯峨伟丽的名楼以亘古传颂的伟岸气概。这个历来为各代名人称颂传扬的著名景致,却也有一段无从查考的身世之谜,让无数的后人难以知晓它究竟何朝何代建于何等人士之手。很多书上因为没有确凿的考证和历史依据,在注解“岳阳楼”这一条目时,特意回避了它的创建原因和年代,只笼统地介绍说是创建于“唐代”,例如《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就将“岳阳楼”简单解释为“唐建,即今湖南岳阳市城西门楼。北宋庆历中滕子京重修,范仲淹著有《岳阳岳阳楼楼记》。”
还有部分书记述岳阳楼的创建年代是周代,只是从唐代开始闻名。山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国名山大川辞典》中也将岳阳楼条目解释为,“相传岳阳楼前身为三国吴将鲁肃操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公元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时始建楼,定名‘岳阳楼’。”等;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大典》也给出了类似的解释,并明确指出“岳阳楼由阅兵楼改建成楼阁。宋代以后,屡毁屡修”等。
但是,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并未提及岳阳楼前身事,只以描述的手法解释为“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遥望君山,风景颇佳”;并列举了另外两部书中该条目的说明文字,一是《岳阳风土记》中的注解“岳阳楼,城西门楼也。唐中书令张说驻守此州。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另一个是《方舆胜览》的注解“宋滕宗谅作而新之。范希文为之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额。时称四绝”。根据书中引证,进一步查考《方舆胜览》这部南宋理宗时期的地理总志,可以看到书中也提出了相同的疑问,即“岳阳楼在郡治西南,西面洞庭湖,左顾君山,不知创始为谁?”
由此看来,岳阳楼的创始人问题,在那时就已经是一个难解之谜了。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莅这一享有盛誉的千古名楼,在欣赏其明廊环绕、楼亭衬映的峥嵘气象,慨叹三层三檐、雕花窗棂,不用一钉而卯榫契合的精湛工艺时;当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诵“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遥望君山缭绕烟云,下瞰洞庭万顷碧波”等一代代名家的诗句时,可能会再度思量究竟是谁奠定了岳阳楼的基石,是谁用智慧和力量为后人营造出了一个气宇轩昂的绝代名楼?而这个问题恐怕永远也无从考证,将作为一个历代相传的谜,引来大家无尽的探究、猜想、查考和一种淡淡的遗憾。
谁人命名黄鹤楼之谜黄鹤楼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以仙阁琼楼、雄伟精制而著称。濒临滚滚长江,雄踞蛇山之巅;登楼远眺,但见彩云纷飞,白帆摇曳,日月轮回,潮涌起落,是历代骚人墨客登临游憩,感景抒怀的必到之所。时至今日,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崔颢那首飘逸的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直被举为黄鹤楼诗文之首。据说,诗仙李白游至此处,见到粉墙上崔颢题的《黄鹤楼》,也只有自叹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搁笔而去。
这个千古名楼,旷世美景,虽以各种神话传说、名家诗赋而扬名海内外,但黄鹤楼缘何得名,今天仍然是一个无从定论的谜。按照《报恩录》中“辛氏酒楼”这个传说中的说法,楼名是为纪念仙人驾鹤给此地带来了财富而命名的。据说当时一个辛姓人士,看黄鹄矶上观景人甚多,遂选择此地卖酒为生。一个衣衫褴楼的道士每经此地必讨酒菜来吃,却从未支付过一文钱。辛氏不嫌不弃,好酒好菜以礼相待,如此一年有余,道士将别来谢,从桌上随手捡起一块橘皮(也有说是瓜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单足挺立、赤顶明眸、昂首待命的鹤;每有客来,鹤必翩翩起舞,悠然长鸣,辛氏也因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十年后,道士故地重游,看到一派富裕景象,心满意足,遂吹铁笛一曲,召回壁上的鹤,驾之远去了。辛氏为纪念道士,修建此楼,楼也因仙人驾鹤得名黄鹤楼。《环宇记》中关于黄鹤楼的记载则是“昔费袆登仙,每乘黃鹤于此憩驾”。传说当年费袆在黄鹄山修仙得道,乘鹤而去,后人希望再见到他,就建楼以图招鹤,因名黄鹤楼。《南齐书》上记录的是“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得名黄鹤楼。…这些神话中讲述的命名缘由,虽然极富故事性和感染力,但包含了太多的演绎色彩不足为奇得名的真正依据。
很多学者从黄鹤楼的地理位置考证,其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上。蛇山,据查是因山体蜿蜒曲折似蛇,而名蛇山,自明代开始在文献中正式以“蛇山”命名,古时称“黄鹄山”,山上的矶头称黄鹄矶。再结合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的记载“城西临大江,西南因矶名楼,为黄鹤楼”。以及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名辞典》中的注释,“古‘鹄’、‘鹤’通用,黄鹄山即黄鹤山”。从三部典籍中的注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黄鹤楼得名于其建筑的地点—在黄鹤山的黄鹤矶上—是因地名而得楼名。
也有人根据《礼部诗话》的记载,指出崔颢题写《黄鹤楼》诗的时候,曾经自注黄鹤乃人名也”。由此推想楼名是得自于人名。种种说法虽都引经据典,但严格考证起来,却又都缺乏更为确凿和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黄鹤楼的命名之谜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