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存二十三年。当初,开国皇帝齐高帝及继承者齐武帝的初衷乃是不重蹈前朝覆辙,于是出台了一系列优良的治国之策,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可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内政愈来愈腐败、官吏贪敛的大背景下,相对偏远的边县各州,官吏掠夺百姓事件已是司空见惯的常态。据史载,崔庆绪当时在任梁州刺史期间,敛财达一千万。
在父亲去世后,崔慰祖为人子,首先要做的乃是遵守孝道。他的“孝”,不是流于浮表,而是近乎苛刻到要求自己日常不吃盐的地步。最终,他的母亲看不下去,遂“放大招”说道:“你既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女。遇大丧不灭孝的本性,只是不应进食美味佳肴罢了,怎能断绝吃盐呢?如果你非要坚持这样的话,那我从今往后也不吃盐了!”崔慰祖不得已只得听从了母亲的劝告。
但是,作为“富二代”的接班人,崔慰祖的行事原则显然与众不同,他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把其父在梁州的资产大部分都散发给同宗的族人。他让人把所有家具器物,都用漆写上“日”字,免费发送。据传,这种带“日”字的器具,流散到远近各地。不仅如此,崔慰祖还在家中整理出父亲以前的租借文书凭证,对其族侄说:“那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将借去的归还我;他们如果没有,我还能说什么呢?”于是便将人们的租借字据全都烧掉。
崔慰祖的所作所为,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他宽厚为本、提倡节俭的本性;或许是因为不苟同于父的做法,以自己的方式为其父“赎罪”;或许是因为乐善好施、关心他人的品格,总之,家财千万不独留。
藏书致用
处理好父亲的后事,解决了身外之物带来的烦忧,崔慰祖沉心于书籍的海洋。
这一时期,在政治黑暗、写本书普及、私人著述兴盛、官府藏书利用困难等多重因素的催生之下,私家藏书快速发展,且大多目的单纯,很少见有钱财功利性,多为自己苦读治学而收藏。崔慰祖就属于其中之一。他爱好学习,收藏书籍达到上万卷。他爱书藏书,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知识、怡情养性、修养身心。
有一次,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曾在吏部省中邀请众多宾客好友举行聚会,崔慰祖也在受邀之列。期间,或有人为了测试验证崔慰祖的才能,或有人为了看其笑话,大家纷纷向他提问,且专问冷门专业知识,几乎每人都向崔慰祖询问了十几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反观崔慰祖,虽然有口吃的缺陷,而且语言也并不华美,但他回答得具体而且精准,满座宾客都被他渊博的学识所折服,心服口服的给予称赞。主办者谢朓评价甚高,赞叹说道:“假如班固、司马迁再生,也不能超过他。”
爱读书的人,人品都不会很差。在书籍的熏陶下,崔慰祖豁达助人,个人素质与修养极高。邻居中有爱学习的青年,慕名结伴来向他借书。每次崔慰祖都亲自取出给他们,从来没有推托过,家中每天借出的书达几十卷。据说当时刚刚由北地入南朝的刘孝标,就是得到崔慰祖的帮助,博览群书,终得成为一代学界名流。崔慰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不少寒门子弟能够有读书的机会,深刻地诠释出这一时期私人藏书家“藏以致用”的理念。诚信为人在崔慰祖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不仅展现了他诚信为人的美好品格,还成为我们追溯古代所谓“房产中介人”的一个依据。《南齐书》卷52《崔慰祖传》很生动地记载了崔慰祖和房产中介的对话。
中介:“您这套房想卖多少钱?”
崔慰祖:“四十五万。”
中介:“宁有减否?”意思是还能往下降一降吗?
崔慰祖:“何容二价!”意思是一口价,45万不能再少了。
中介:“君但责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意思是45万就45万,回头我找着买主,你可千万要给买主说这套房卖46万,多卖的那1万归我,我多挣了钱,您也不吃亏,您看怎样?
崔慰祖:“是即同君欺人,岂是我心乎?”意思是那不可能,说45万就是45万,我干吗要对买主多说一万,跟你合伙骗人家呢?
这个中介人姓甚名谁,历史上没记载,但他的做法跟现在的房产经纪人如出一辙,都是想耍点儿小花招,既吃佣金,又骗差价。崔慰祖的对话,则明显不受中介人的忽悠,诚信为人,耿直如斯,不同流合污,可谓身正示范,正直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