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手下的兔头兵到底是什么历史真鉴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m.39.net/yldt/a_6195089.html

摘要:在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侯景之乱”中,巴陵守卫战被看作是侯景失败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而在这场战役中,还曾经出现过一支极为奇特的军队。

正文:

侯景

南梁大宝元年(年)四月,巴陵(今湖南岳阳)城下,一片血雨腥风。

在这里,控制了梁朝半壁江山的叛臣侯景与前来讨伐他的大将王僧辩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

对于侯景来说,攻克巴陵、击败王僧辩意味着梁朝讨伐军的再一次全面失败,自己的声望和军威必将如日中天;而对王僧辩来说,将侯景的主力拖在巴陵,才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调动军队,对侯景形成四面包围的势态。

梁朝疆域图

因此,对他们两个人来说,这场战役,没有任何失败的余地。

经过多日苦战,双方的损失都很大,但巴陵城还是牢牢地掌握在王僧辩的手中。

面对胶着的战局,侯景再次派出精兵,与巴陵守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誓要一举攻克巴陵城。

用肉搏的方式作战,恐怕是攻城战中效率最低的一种,但神奇的是,侯景军从上至下,似乎对这种方法都极为相信。

他们信心的来源,就是侯景派出的这支精兵,也是历史上极为奇特的一支队伍,他们的名字叫做——“兔头”

这支部队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诡异的名字呢?

在刨除掉由于基因变异,人长出兔子脑袋等荒诞不经的答案后,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在他们的面甲上,很有可能就绘制着兔子的图案。

面甲这东西,虽然在古代战争中不多见,可也不是什么稀罕物,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面甲的将领还相当不少——与侯景几乎同时代的兰陵王高长恭,就是面甲的忠实粉丝。

古代青铜面具

然而,问题又随之而来了:为了震慑敌方,面甲上所画的往往都是虎豹熊罴、恶鬼邪神,而兔子这个人畜无害的形象真的能够起到恐吓对方的作用吗?

“兔头”的由来

答案很简单:还真行。

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兔子除了是食物原材料之外,还有一重身份——它代表着一位神灵:丁卯神将。

将这一位神祇单独拿出来,可能许多人还是会一头雾水,但这位所隶属的神仙集体却是相当有名,堪称神界的顶级天团——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的形象与十二生肖完全一致

在战国时期,六丁六甲不过是古代根据天干地支理论演化而来的,一种所谓能够推算战争“吉时”的方术。从汉朝开始,六丁六甲逐步从方术神格化,开始作为战争之神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原始道教的不断发展,类似六丁六甲的许多神祇被其吸收,影响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按照方术的理论,丁卯神将所对应的日期是“甲子旬”,也就是从甲子日所开始计算的十天之内。在这一段时间内,能够通过役使丁卯神将,来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按照《梁书》等史料的记载,他当时攻打巴陵的时间正是甲子日。(《梁书.元帝本纪》:甲子,景进寇巴陵)

可见,侯景派出这支“兔头”兵的原因,正是来源于当时对于六丁六甲神的崇拜。

以诡异造型压制敌人这一招,对侯景来说算得上驾轻就熟。事实上,在他刚刚起兵造反时,就曾玩过这一手。

按照《南史》等史料的记载:太清二年(年),当侯景大军逼近建康城的著名浮桥朱雀航时,驻扎在北岸的是梁朝名臣庾信。但当庾信看到侯景军“皆着铁面”的造型时,吓得要死,一溜烟就跑没影了(“遂弃军走”)。

庾信非常有才可惜没有胆子

因此,侯景对他的这一招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然而,侯景忽略了一点:庾信是个读书人,让他带兵不过是赶鸭子上架;而王僧辩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不仅是名将之后,还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

摆几个造型就想吓倒我,侯景老儿你没睡醒吧!

王僧辩剧照

于是,直到这些兔头兵悉数倒下,巴陵城照样岿然不动。这场巴陵保卫战最终以侯景的彻底失败而结束,而这场大战也成为了侯景最终失败的开幕仪式。

方术与战争

按照现在人的眼光来看,侯景的战术自然是荒谬可笑的,但就在当时那个时代而言,他依照方术来指导战争的思想,不仅并不存在错误,而且被广泛认为是正确的。

事实上,方术从一诞生起,就与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方术就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当中,传说中著名的战国军事家鬼谷子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方士。在《汉志.兵书略》等史书中,也专门将“阴阳”列为兵书的一个分类。通过模拟外形来取得神灵的庇佑,便是方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

鬼谷子被后世尊为道教祖师之一

东汉末年兴起的“黄巾军”,他们标志性的“黄巾裹头”,实际上也是呼应他们“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他们以这种行为表示自己是“黄天”的追随者,实际上与佩戴“兔头”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黄巾起义

按照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名著《金枝》中所阐述的理论,方术中的这种模拟神灵、猛兽外形的行为属于原始巫术当中的“模仿巫术”,是一种历史相当久远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模仿人深信,只要尽量模仿所学对象的外形、行为,就能够获得所学对象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用现代理论来解释的话,这一行为非常类似于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在古代,通过“自我暗示”来强化军队的士气,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甚至直到近代,这种行为依然存在,义和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然而,正如“兔头”兵与义和团的失败所展示的那样,思想上的“自我暗示”只不过是战争胜利的一个因素,只有将主观与客观因素完美结合,才能够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参考文献:

《梁书.王僧辩传》《梁书.元帝本纪》《南史.贼臣传》《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太上六壬明鉴符阴经》《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汉志.兵书略》《金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445.html